烏軍在戰場不爭氣,英國“翻臉無情”,威脅驅逐10萬烏難民

文/一落山川

烏軍的反攻遭遇重挫,這使得俄烏衝突仍看不到盡頭,但西方國家對烏克蘭援助的熱情和耐心即將耗盡。

據環球時報消息,當地時間8月3日,部分英國保守黨成員向當局提議,當前在英國境內約20萬烏克蘭難民中的一半必須在2025年9月之前“被驅逐或遣返”,除非蘇納克政府採取行動為這些人提供長期安置計劃。

據悉,俄烏衝突開始幾周後,倫敦方面以“維護歐洲共同價值觀”和“發揮人道主義精神”為由啟動了兩項援助計劃,向逃離戰爭的烏克蘭難民發放為期三年的簽證,使他們能夠暫時居住在英國。此後,已有超過18萬烏克蘭人申請了這些簽證進入該國。然而,俄烏衝突遲遲沒有結束,英國國家統計局今年7月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即使回到祖國是安全的,仍有半數烏克蘭難民希望可以長期留在英國。

有關消息引發了英國公眾的強烈不滿。不難想象,除了少數具有特殊技能的高素質人才外,大多數背井離鄉的烏克蘭難民長期留在英國,只會擠壓當地人民的生活資源,蠶食英國公民的利益。在此背景下,一些英國議員敦促首相蘇納克採取行動,“澄清”相關計劃。英國高級議員鮑勃·西利表示,此事的透明度將有助於難民家庭,尤其是方便那些有孩子的家庭正確規劃他們的未來。

事實上,儘管他的“官話說得很漂亮”,但其言下之意旨在向這些難民提前發出預警——別想賴着不走,早點做好離開的打算。另據英國《每日電訊報》披露,如果這些難民不願意回到烏克蘭,倫敦當局計劃將他們“打包”送去非洲的盧旺達。

我們知道,烏總統澤連斯基早就呼籲這些流亡在外的烏克蘭人回國參軍,如果英國在戰時背景下將這些難民驅趕回烏克蘭,他們的下場可想而知。此外,如果蘇納克政府把這些人裝船一股腦送到盧旺達,本質上與殖民時期帝國主義國家“販賣奴隸”並無區別,是對人權的蔑視。

何況,這些煽動戰爭並送槍送炮來延長俄烏衝突的國家,有義務接受在戰爭中失去家園的人。至於英國,該國表面上是援烏最熱心的國家之一,但其接受的難民數量實際上卻是最少的。眼下,倫敦方面釋放出“驅逐難民”的消息,這與該國地緣政治問題上的“挺烏”立場形成鮮明對比,暴露了烏克蘭只是西方地緣政治棋子的事實。

話說,英國“翻臉無情”讓人想起最近東歐五國要求延長對烏國農產品出口禁令,這激怒了澤連斯基,他憤怒地批評此舉“不符合歐洲的共同價值觀”,烏波兩國還因此事衍生的口角爭端互召大使。不得不說,在現實利益面前,西方所謂的“共同價值觀”不過是空話,就連一直被西方輿論所津津樂道的“人道主義精神”也會被拋之腦後。在這種情形下,西方對烏支持還能持續多久呢?

另外不可忽視的是,由於國家貧弱,烏克蘭人口在戰前就已經迅速減少。如今,這個命運多舛的國家又失去了大量相對年輕、處於孕齡和受過教育的優質人口資源,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損失。即使戰爭結束,這也將嚴重影響該國未來的重建和經濟復蘇,而衝突持續的時間越長,這種人口流失的情況就越嚴重,澤連斯基政府真的應該好好考慮烏克蘭的未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