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2位幸運兒武將:險些被一個字,就耽誤一生

有時候一個人,往往會被一個字就耽誤一生。

眾所周知,在官府日常的報告中,往往經常會出現一些錯誤,在所難免。

宋朝官員審查文案

而宋朝重文輕武,如果是文官,還可以自己說明加以修正,唯獨武官就可憐了,尤其是下層武夫出身的武官更為嚴重。

宋朝就有兩個武將幸運兒,多虧有貴人相助,躲過了一字之劫。

1、第一個幸運兒

南宋時期,甘肅平涼的一個副都軍頭請求調換官職。只因他的請調報告中的“副”字是添上去的,而被相關的官吏給扣壓了,因為懷疑是軍頭自己後來加上去的。

而可憐的軍頭本人,對此無法解釋。

結果有人就把這份請求報告,交給了一位叫做洪邁的官員,做複審。

洪邁發現添加的這個字與正文同屬一種字體,於是他就負責此事的官員說道:“

這個軍頭如果要作弊,那麼他該給自己增加品級,而不可能把自己降為副職吧。所以,看來這是起草報告的辦公室人員的失誤,這一點毫無疑問。”

相關官員對於洪邁的解釋比較認可,於是就為這位軍頭調了官職。

2、第二個幸運兒

宋朝還有一位武將叫做李青,官職是武翼郎,在軍中服役了一段時間之後,到了磨勘升級的時期。

什麼是磨勘呢?

簡單來說,就是考核期。宋代關於晉級有條件和年限的規定,優者可提前升級,劣者則延緩升級,這種規定稱為磨勘。

尚書左丞在驗收他的請求文書時,發現上面剛開始稱“大李青”,於是官吏便認為李青是冒名頂替,李青對此也無法解釋。

申請文書就壓了下來。

隨後一位官員叫做周茂振,他代理吏部尚書時,知道了此事,於是細細閱讀他的十多篇申請報告。

周茂振發現其中第一篇,明明前面稱“大李青”,而隨後的正文大概是由於筆誤丟掉了“大”字,所以以後各篇都是照抄下來的,只寫作“李青”。

誤會解除了。

於是當天就給李青升了俸祿。而且也將周茂振提供的證據附在了升遷公文中。

副都軍頭和李青兩人都險些因為一字之差,從而耽誤了調換升遷,但是僥倖的是,誤會最終都被解釋清楚了,他倆都是幸運兒。

而歷史上那些沒人注意到的“一字之差”,從而被影響一生的人,又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