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榜中狀元,自當錦衣歸故里。
吳縣書生陳初哲狀元及第後,回鄉路上,經過甜水鋪,路遇一位絕色佳人,倚門斜立,手拿柳條把玩,令人神魂顛倒。
陳狀元看呆了。
好半天才信心滿滿上去搭訕,佳人淡定看了他一眼,叫出了自己的母親。
陳狀元瞬間來勁,殷勤亮出狀元身份,心想“這不得立刻把女兒許配給我?”
沒想到對方好奇:“狀元是什麼東西?”
陳狀元愣住,對方的疑惑不像假的,於是回道:“就是皇帝出卷考出來的第一名。”
對方“哦”了一聲又問,“那狀元幾年出一個呢?”
“三年。”
一旁的美人先笑了,“還以為是千古一人呢,原來每三年就有一個。”
(拿劉亦菲給絕世佳人打個樣)
這則故事出自清朝李調元的《淡墨錄》。
科舉一千三百多年,點了狀元八九百個,他們中有驚才絕艷如王維、青史留名如文天祥,但更多的,似乎在傳臚唱名、打馬遊街那一刻,就抵達了人生巔峰,於後世籍籍無名。
所以狀元到底是什麼東西?
又有什麼魔力?
大家為什麼會對狀元這麼上頭?
帶着甜水鋪大美女她母親的同款疑惑,我們來聊聊。
首先,狀元要才能怎麼考上?
在古代,成為狀元,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十年寒窗只是起步。
科舉考試要闖很多關,單就流程來說,不比咱從青銅上王者簡單。
首先要通過縣試、府試、院試三場考成秀才;
然後通過鄉試成為舉人(范進就是在這關瘋掉的);
通過會試成為進士;
最後一場是殿試,會確定進士的名次,從而誕生狀元。
其實會試考上,就已經有進士身份了,單看後面殿試是一甲二甲還是三甲。
因為科舉是為了選拔官員,所以,其實殿試就是科舉時代的公務員現場筆試+面試。
面試官通常就是他們以後的大老闆,皇帝。
這一套流程下來,運氣好,能在二十幾歲走完;運氣差一點,比如唐朝詩人孟郊,五十歲上岸。還好那個時候不限年齡,否則按現在35歲周歲的門檻,他別想“一日看盡長安花”了。
(夢華錄里,十八歲中進士的顧千帆已經很蘇了)
一個人殿試第一名,就是狀元嗎?
不一定,科舉取士,才華當然是第一標準。通常殿試第一名,不出意外就是狀元。
那可能會出哪些意外呢?
①顏值:
一個殘酷的現實,不管什麼時候,人類都是看臉的。尤其狀元是什麼身份?
三年選一個,要打馬遊街的,代表朝廷顏面,如果長得太抱歉,皇帝也會覺得沒面子好嗎?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開科取士,殿試第一名郭翀就因為長得丑,與狀元失之交臂。
有其爺必有其孫,建文帝主持殿試時,對策第一的進士叫做王艮,因為長相原因屈居榜眼,建文帝另點了一個叫胡廣的進士做狀元。
很有意思的是,靖難之役,狀元胡廣貪生怕死從了朱棣,而榜眼王艮殉難盡終。
(圖文無聯繫,主要看顏值)
②名字:
名字起得好,狀元當得早。
明永樂年間,就有一個冤種進士,叫孫曰恭,本是第一名,但卻沒有成為狀元,為啥?
古代人寫字豎著寫,“曰恭”豎著看像“暴”。永樂帝朱棣搶侄子皇位時手段殘酷,在朝臣眼裡本就是暴君,可不能留這個話頭,於是把孫曰恭刷了。
有人因為名字丟狀元,就有人因為名字得狀元。
清朝最後一個狀元,劉春霖,據說是慈禧親手選的。
殿試第一名原是廣東的朱汝珍,這犯了慈禧的三個忌諱:
首先,朱是明朝國姓;
其次,珍讓她想起被拋井的珍妃;
最後,這人來自廣東,有一群“鬧騰”的同鄉孫中山、康有為、梁啟超、洪秀全。
而第二名,劉春霖,不僅寫一手娟秀小楷,更重要的是來自直隸肅寧,“肅寧”、“春霖”聽着就國泰民安,慈禧當即點了他當狀元。
(晚清狀元劉春霖和他的字)
③家鄉:
江南自古繁華,也很出狀元。清朝幾百年114個狀元,其中69個來自江浙,60%的狀元比率,其他省就很有情緒。
所以江南學子,就比較吃悶虧。
比如乾隆年間的趙翼,就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作者。
他殿試考了第一名,乾隆一看,怎麼又雙叒叕是江蘇人?話說陝西這個地方,上一個狀元還是明朝的吧?於是點了個陝西的,把趙翼換成探花。
但話又說回來,點狀元這件事也是看皇帝心情,心情好家鄉在哪都不是問題。
還是乾隆,七十九歲那年的科舉殿試,有個江蘇人叫胡長齡,原只是第十名,但乾隆一看,胡長齡,胡不長齡?
那會兒他馬上要滿八十,看這個名字,嚯,吉利!於是麻溜利索點了狀元。
非常感情用事,跟之前不讓趙翼當狀元的樣子判若兩人。
④運氣:
大詩人陸遊考進士那年,有個家室強勁的對手,秦檜的孫子秦塤,所以陸遊明明是第一名,卻並沒有狀元及第。當然陸放翁在意的,從來都不是這些,畢竟他臨死之前都在牽掛家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成為狀元,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在古代,狀元其實蠻稀罕的。
話本子里,經常有狀元郎被榜下捉婿的情節,比如史詩級渣男陳世美,為尚公主,找人追殺妻兒手動喪偶。
難道,狀元就會被皇帝逮起當駙馬嗎?
考完試,就被國家分配對象,皇帝非要把女兒或者妹妹嫁給狀元,這種情節,都屬書生意淫。
科舉一千三百多年裡,就出了一個狀元駙馬。
畢竟,皇家割韭菜也挑剔好嗎?
唯一被捉的是唐朝一位狀元,叫鄭顥,他出身五姓七望的滎陽鄭氏,未婚妻是范陽盧氏的一位千金,計劃是考完試就成親,沒想到這小子,考上了狀元。
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出身世家大族,年少又有才,長得也不錯,就決定是你了,狀元駙馬!
但這個駙馬其實自個兒也不太樂意,他似乎更喜歡盧家小姐。
而且當駙馬也不是啥好事兒,為防止外戚專權,當駙馬的狀元郎幾乎就與仕途無緣了。
寒窗十幾年,最後得了一個表面光鮮的駙馬身份,但凡有點抱負,都會不得勁吧?
當然,狀元駙馬出現幾率極小,主要是因為古代都早婚。
不像咱們現在,智者不入愛河,寡王一路碩博。古代讀書考進士光耀門楣,固然是第一要緊事,但傳宗接代也十分重要。
所以讀書人二十歲不到就有孩子了,五十歲不到子孫滿堂了。
平均年齡三十往上的狀元,很少有可能成為駙馬。
皇家公主畢竟也是金枝玉葉,沒有必要非得嫁個中年二婚男人吧,圖啥?
一些狀元逸事
01皇帝狀元——西夏李遵頊(xū)
這位是科舉史上石破天驚第一人,乍一看我以為他是自己封自己做狀元,心想這誰要不要臉?細扒才發現,李遵頊是考上狀元後,開始當官,當著當著脾氣上來了,誒,傻逼老闆你懂不懂治國啊?
皇帝估計也冒火,你行你上?李遵頊於是便奪了他的天下:什麼皇位,換我來坐坐。
02 史上唯一女狀元——傅善祥
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女駙馬大家都會哼吧!
馮素珍是女扮男裝考上狀元,但其實歷史上有一個貨真價實的女狀元,就是太平天國時期的傅善祥。
這位的人生經歷堪稱離奇,好多大女主言情都不敢這麼編:8歲父母雙亡,13歲成為童養媳,18歲丈夫去世成為寡婦,20歲參加天平天國女科考中女狀元,後來還成為曇花一現的天平天國王朝的女丞相。
03 厚臉皮討來的狀元——裴思謙
歷史上唯一一個自己討來的狀元。那會兒唐朝宦官當權,裴思謙於是費勁巴拉討好當時的權宦仇士良,拿着舉薦信去找主考官:“讓我當狀元,懂?”
主考官敢露不敢言,又怕被報復,只好答應。
說在最後
唐朝一百多號狀元,千百年過去,我們還能認出來的也不過二三。
我們知道柳公權是因為他的書法,知道王維是因為他的詩句,知道裴思謙是因為我前面說了他不要臉。
但哪怕是王維柳公權這倆狀元,也只有在我們專門研究這些細節時,才會驚喜發現,啊,原來他還是狀元?
就像我們發現一個事業上非常之牛逼的人,高考恰好是他們省的第一名一樣。
如今高考成績也快要出來,網上很多人問“高考是人生的關鍵嗎?”
誠然,高考是一場惡戰,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放到漫漫人生中來看,也不過就是十八歲那年的一次考試。
只是人生的一個步驟,即便成為狀元,也只是表示在一場大型考試裡面,發揮超常。
關漢卿、吳承恩、羅貫中、蒲松齡、曹雪芹,他們都不是狀元,有的甚至不是進士。
重要的不是某一場戰役,而是朝着既定的方向,持續努力。
如果喜歡請轉給你的朋友
如有指正請在評論里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