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ChatGPT”,成渝有機會嗎?

杜遠/文 chatgpt熱度持續高漲,眾多大廠、創業公司都瞄準了“中國版chatgpt”,這既是一場企業和資本間的競賽,在國內的現實發展環境下,地方政府也將是這場競賽的參與者。

作為一項基於人工智能技術、通用的大型語言模型,chatgpt的研發、運行和迭代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對於一些地方政府而言,既有雄厚的資本實力,更在產業規劃、下游場景等領域有着相應的優勢和資源。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如果一項革命性的技術創新誕生在本區域,其提升帶動作用顯而易見。

2021年,中央出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成渝經濟圈作為中國經濟“第四極”的戰略定位基本落定,而真正成長為中國經濟的一極,成渝經濟圈不僅需要在產業發展方面再上台階,也需要提升科技創新的高度和厚度。在chatgpt為代表,人工智能的“奇點”時刻呼之欲出,這一領域的技術和產業革命,成渝不應缺席,更需爭先。

自2022年底chatgpt在國內掀起熱潮以來,重慶、成都兩地在產業規划上已有所布局。2022年12月,重慶市委六屆二次全會強調培育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集群;2023年3月,重慶市經信委出台《重慶市以場景驅動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徵求意見稿)》。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等4部門,則在1月出台《成都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2月,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前瞻布局“類腦智能”等新領域新賽道。

事實上,自2017年國務院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來,各省市大都有相應的發展規劃,在這些“規定動作”之外,成渝首先需要在發展人工智能上形成共識、凝聚合力。

培育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發展相關產業,投資風險極高、產業化預期回報又極大,尤其是以chatgpt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在早期幾乎是純投入,且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在國內,科技大廠又乎全部集中在東部地區,成渝並不具備整體優勢。

近日,某大廠創始人在談到chatgpt時表示,創業公司重新做一個chatgpt沒有多大意義,基於大語言模型開發應用機會很大,所以沒有必要再重新發明一遍“輪子”。在筆者看來,與應用不同,“重新發明一遍”也是一個“know how”的過程,對於成渝而言,培育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創新,也有助於知識和技術的積累和外溢,即使最終無法成功,其對於基礎研究和創新環境的積極作用,也將為後來者鋪路。

而在研發創新和產業化的路徑方面,則需要以重慶、成都為牽引凝聚合力,以彌合與東部地區在資本實力、基礎設施和創新資源上的差距,並依託成渝經濟圈在一些環節和領域上的優勢,在這場競合中帶動區域相關領域的發展。

近年來,地方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在孵化“硬科技”、推動產業化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相比北京、深圳等地,成渝地區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在資本實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如果以成渝經濟圈統籌協同為框架,聚合重慶、成都,以及實力較強的中小城市的國有資本,組建聚焦人工智能的主題投資基金,並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將使成渝地區在資本層面形成較高的起點。

在國內人工智能行業,有能力研發大模型的大體包括bat等大廠、垂直領域的龍頭公司,以及精英團隊組建的初創企業三大類別。近期,也有一批知名投資人牽頭“下注”初創公司,缺乏大廠總部優勢的成渝地區,可將重點放在精英團隊和初創公司,這也與政府引導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重點相契合。

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產業化,離不開算力基礎設施的支撐。2022年2月,中國正式啟動“東數西算”工程,通過構建數據中心、雲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成渝,是全國8個算力樞紐節點之一。

以“東數西算”為契機,一年多來成渝兩地已新建、投用多個大規模數據中心、計算中心,成渝如能持續夯實提升區域內的數字化基礎設施,並彙集成渝區域的算力,形成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數據、算力優勢,將在“算力生產力”上形成較強優勢。近期,成都市政府就推出“算力劵”,以政府補貼的方式為科研機構、中小企業提供算力服務。在為人工智能創新提供算力基礎上,成渝未來還有着更多合作和發揮空間。

chatgpt的誕生,從初創時以非盈利機構為創新主體,到近期獲得微軟的資本加持,都有着鮮明的硅谷模式特色。而在國內,無論是技術標準和規範,還是推廣到下游應用場景,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力量將發揮更突出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馬斯克以及上千名科技界人士“叫停大型ai研究”的公開信中提到,“人工智能實驗室和獨立專家應該共同開發和實施一套用於高級人工智能設計和開發的共享安全協議,並由獨立的外部專家進行嚴格審計和監督”。這與國務院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更好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政策支持、安全防範、市場監管、環境營造、倫理法規制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某些層面亦有相通之處。

對於成渝地區政府而言,如能結合國情實際並充分吸納業內外意見,在率先定標準、立規範的基礎上,統籌協同設立示範區、試驗區,或將實現加快集聚資源,推動人工智能創新和應用發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