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今日談

  在保證長城本體安全的前提下,盡量用老磚、循古法,保留長城的“舊”,同時通過考古、建築、材料等多學科合作,研究長城本體的演變過程、病害成因等,為科學編製保護方案提供更全面、系統、科學的依據。北京箭扣長城在修繕過程中,堅持“最小干預、修舊如舊”原則,延續了長城獨特的文化景觀特徵,為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有益借鑒。

(工人在研究性修繕工地進行考古發掘,新華社記者陳曄華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精心守護好,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歷史文化遺產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修舊如舊,既是“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的必然要求,也是“讓優秀文物世代相傳”的應有之義,不僅有助於讓歷史文化遺產再現古樸風貌,也能讓更多人了解歷史文化遺產所承載的各類歷史信息,從而更好地弘揚民族文化、賡續精神血脈。

 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着當下和未來。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放在第一位,同時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發揮作用,必能更好豐富大眾的歷史文化滋養,不斷增強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丨簡介丨

人民日報評論部編著的《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人民日報評論文章合集》一書,近日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該書收錄了人民日報刊發的關於黨的二十大和黨的二十屆一中全會的社論、“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評論員文章以及其他相關評論文章。這些文章系統全面、重點突出、內容權威、論述精闢,有助於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深刻領悟黨的二十大關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政方針和戰略部署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是廣大讀者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學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