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顱交易:新西蘭毛利人與歐洲商人的可怕交易!

1350年,毛利人在現在的新西蘭已經定居了。

原想大洋阻隔了新西蘭與主大陸之間的交流,理應帶給他們安靜平和。

可惜塔斯曼海東側島國上的土著,並沒有像島上的kiwi鳥一樣變的溫和。

毛利人生性彪悍,嗜血是他們刻在基因里的特質。

殺死其他部落成員,並把對方首領的頭顱製作成重要紀念品被認為是一種重大榮耀。

後來,1642年荷蘭人來到了這片島嶼,只是他們並沒有心思在此停留下來,上了岸就匆忙地走了。

一百多年後(1769年),英國航海者(詹姆斯·庫克船長)帶着船員踏上了這片土地。

只是這一次,他們可沒有荷蘭人那麼匆忙,他們的目的地就是這。

英國人不僅帶來了歐洲的惡習和性病,還帶來了槍炮,還站在高處自詡“優雅”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mokomokai是何物?

最早有記錄的頭顱交易追溯到1770年。

它是由詹姆斯·庫克船長隨行的一位叫做約瑟夫·班克斯植物學家完成的。

班克斯在一次與當地人的交易中,遇到了一位坐着獨木舟的毛利老人。

眼尖的班克斯及隊員,立馬就發現毛利人的船上有三個人頭。

於是,班克斯想要得到它。

他威脅着老人說,除非他願意賣掉自己的人頭,否則他將吃不了兜着走。

可是毛利人猶豫不決,

無奈之下,這名毛利男子被迫賣掉一名 14 歲少年的頭,以換取一條內衣。

毛利人以紋身熱愛而著名,這些炫酷的花紋可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身體裝飾。

它在毛利人社會中擁有着政治宗教意義,它是成年的標誌,也是等級地位的象徵,更是戰場上震懾敵人的利器。

這種紋身被當地人稱作moko。

而當有moko的人去世以後,通常土著們會保留逝者的頭顱,然後製作一種叫做mokomokai的東西。

“製作過程如下:

首先,將大腦和眼睛被挖去,然後在孔口處用亞麻纖維樹膠密封。接着,將頭部放進沸水煮熟或蒸熟。然後,在明火中進行熏烤,接着在陽光下晒乾幾天,最後用鯊魚油處理,保存完好的頭顱就是 mokomokai了。”

mokomokai是家族的珍寶,只有特殊場合才拿出來。

當然,毛利人還會將在戰鬥中陣亡的敵方首領的頭顱作為戰利品,並將其製成 mokomokai。

這些頭像在有關戰爭與和平的儀式和慶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它們在交戰部落之間的外交談判中很重要,歸還和交換 mokomokai 是和平的重要先決條件。


風靡歐洲與不幸

毫無疑問,當 mokomokai被帶回歐洲時,立馬引起了歐洲人的極大興趣。

也是接下來的幾年裡,毛利人交易了更多的 mokomokai,這些紋身頭像作為古玩、藝術品和博物館標本出售,在歐洲和美洲賣得天價。

在毛利人與歐洲人的交易中最常見的物品之一是火槍

戰爭一直是毛利人傳統生活的一部分,但槍支的出現改變了戰爭的性質。

獲得槍支的部落比他們的鄰居獲得了巨大的優勢,這迫使該地區的其他部落購買槍支來保衛自己,他們不惜一切手段獲得槍支。

最初,毛利人用亞麻、土豆、女奴和mokomokai換取槍支和彈藥。

但相對於其他物品,只有mokomokai最受歐洲人追捧。

比如,購買一支火槍需要兩噸亞麻,但同樣可以通過只交易兩個mokomokai就可以獲得。

於是,這讓毛利人們陷入了絕望。

因為這種利用部落間矛盾來發財的勾當,一直是西方人的特長,當年的非洲黑奴就是這麼來的。

毛利人們被迫捲入殘酷的軍備競賽中。

他們為了得到火槍,會在將奴隸和囚犯斬首賣掉之前給他們紋身,甚至有時人們在死後也會被紋身。

血腥的部落間火槍戰爭導致 2至4 萬毛利人死亡,數萬毛利人被奴役。

窮途末路

可是mokomokai交易的劇本並沒有一直按照歐洲人的想法進行下去。

它居然在1830年代漸漸沒落了。

當然,這並不是歐洲人有多麼良心發現。

而是因為戰爭導致毛利人口減少,而且毛利人已經對火器不再熱衷了。

因為每個倖存的毛利部落幾乎都全副武裝了。

可能是因為毛利人知道了其中的緣由,殖民者們開始了“良心發現”。

1831 年,新南威爾士州州長發布了一項公告,禁止進一步將新西蘭人頭交易出新西蘭。

1840年懷唐伊條約簽訂,新西蘭成為英國殖民地。

到那時,mokomokai 的出口貿易幾乎已經結束。

毛利人也不再保留朋友和親戚的mokomokai,也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

正如當地的一位叫做伍茲的牧師所解釋的那樣:

“首先,除非他是一位偉大的酋長,否則沒有一個(頭)有紋身的人可以安全度過一個小時,因為他隨時可能被監視,直到他失去警惕,然後被擊倒殺了,最後把他的頭賣給了商人”

儘管貿易禁令,紋身頭像在之後的幾年裡繼續銷售。

據估計,在 1820 年至 1831 年 mokomokai 貿易的鼎盛時期,歐洲和美洲買賣了數百個這樣的頭像。

其中一些已被遣返新西蘭,但許多仍留在博物館和私人收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