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毛主席秋收起義時的嫡系老部下,1955年為何只被授予中將?

那為何新中國建立後,他們之間卻拉開了巨大鴻溝呢?這一切還得從韓偉的軍旅生涯說起。


秋收起義時,韓偉是第一團3營9連1排排長。韓偉此人早期的經歷十分豐富。他是湖北黃陂人,卻跑到江西安源煤礦當工人,雖然是工人,後來又進入黃埔四期當插班生,黃埔軍校畢業後,他又進入到了葉挺獨立團,並參加了著名的北伐戰爭,參加完北伐戰爭後,他所在的部隊又被編入了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第3營,恰巧他的部隊又被帶去參加了秋收起義。


也就是說,在中國革命早期的著名歷史事件他幾乎參與了個遍,這樣的人生經歷不可謂不豐富,簡直堪稱傳奇。


由於他出身工人,且有過威名赫赫的北伐經歷,因此,韓偉作戰勇猛善戰,常常一馬當先,打得敵人猝不及防。


在1928年的寧岡之戰中,敵人憑藉地利居高臨下,紅軍部隊始終遲遲無法攻克,韓偉單槍匹馬衝到牆下,架起梯子蹭蹭幾下爬上城樓連殺帶砍,殺得敵軍毫無招架之力,紅軍因此士氣大振一舉拿下寧岡城。


韓偉的傳奇還不僅僅在於他的勇猛,他的運氣也是好到令人懷疑上帝給他單獨開掛一般。


1931年的小池戰鬥中,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頭部,他卻奇蹟般地活了下來。原來,子彈當時從韓偉左耳後打進,在右耳鼓膜後拐彎向上,經過鼻竇從右眼球底部穿出,卻沒傷着大腦。院長傅連障不禁連呼:能活下來,不可思議!

而在1934年的血戰湘江之際,韓偉所在的34師100團幾乎全軍覆沒,僅剩下韓偉等30餘人,韓偉為避免成為敵人俘虜,縱身一躍跳下萬丈懸崖。


其他戰友全部壯烈犧牲,唯有韓偉連續被幾棵樹枝緩衝後撿了一條性命,事後還竟然像是沒事兒人似的繼續起來革命。


也正是因為他的赫赫戰功和非凡革命經歷,毛主席對他十分器重,然而,縱使如此,仍舊難以讓韓偉躋身上將、元帥之列。


為何?


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韓偉雖然早期跟隨毛主席參加了著名的秋收起義,但此後他被編入紅五軍團。眾所周知,紅五軍團是一支陣前由國民黨軍起義所構成的部隊,在長征中始終擔任“絕命後衛師”的角色,負責給中央紅軍斷後,無論是總指揮季振同、副總指揮董振堂等人,後來遇難的遇難,犧牲的犧牲,紅五軍也在湘江之戰中損失慘重,後來在西征中更是全軍覆沒。


韓偉被划到紅五軍團註定了他此後不一樣的軍旅生涯,同時也切斷了他與毛主席的長期聯繫,而後來張宗遜、羅榮桓之所以能步步高升,與他們長期在毛主席身邊有着很大關係,明白了這一層道理,就不難理解後來他為何會在1955年大授銜時僅比授予中將軍銜了。


第二個原因就是,韓偉在血戰湘江後,雖然大難不死,但此時他與紅軍失去了聯繫,在千方百計尋找部隊無果後,萬般無奈的他只是打算先參加國民黨軍再伺機尋找大部隊,而也正是因為這個“污點”,使得後來講政治的隊伍中難以獲得極大晉陞空間。

當然,最後一個就是,跟隨毛主席一起鬧革命的嫡系老部下比較多,而1955年大授銜時名額只有那麼幾個,所有人不可能全部評上稱心如意的軍銜,況且,革命隊伍是由一支支不同的“山頭”匯聚而成,而毛主席麾下的嫡系將領被授銜的人數比較,為平衡各個“山頭”因此韓偉便主動作出了讓步,這也是他為何在1955年大授銜時,僅授開國中將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此可見,1955年大授銜雖然是根據資歷、戰功等全方面授予一位軍事將領的銜級,但僅憑這次的授銜,就不能完全否認其他沒有評上相應級別軍銜同志的功勞,畢竟,革命是為人民當家做而革命,若是僅僅為了肩上的那幾顆星,當年的英烈們恐怕也許就不會這麼拚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