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侗鄉當時山高老虎多,地方病和季節性傳染病幾乎連年流行,而當地人民缺醫少葯,醫療設施簡陋,醫務人員稀缺。蕭成紋剛到不久,就接到縣衛生院緊急通知,有位姓莫的大爺因中毒昏迷,生命危在旦夕。
蕭成紋等不及村民來接,立馬背上急救箱,徙步翻山前往。剛走至半山腰便見一團黑影從對面山上奔他而來,他以為遇到了老虎,於是馬上扔掉雨傘和馬燈,爬上了最近的一棵大樹,最後才發現原來是頭野豬。
他於是鬆了口氣,待樹下沒了動靜才又爬下來,急忙趕路。
一身泥水的蕭成紋剛到村口便被村民湧上來接進莫大爺家,他趕緊為病人洗胃輸液,注射解毒劑,忙活了大半天,莫大爺終於蘇醒了。這是他第一次單獨出診搶救危急重病症,也讓他感受到了醫生的自豪感和生命價值。
通道一直是歷史上有名的瘧疾流行地區,在1955年5月時又全縣爆發了瘧疾,蕭成紋隨工作隊前往五區雙江,馬龍鄉進行全面抗瘧工作。
在這場抗瘧之戰中,蕭成紋也被感染,高燒到40度仍然堅守在抗瘧第一線,一夜都要出診多次,甚至在出診途中昏倒路邊,幸得路過村民救起,恢復後,他又繼續參加戰鬥。
自從這次抗瘧戰鬥過後,通道制定了抗瘧防瘧計劃,一直到1994年通道基本達到了消滅瘧疾的標準。
在蕭成紋行醫的60年里,他踏遍了通道侗鄉的每一寸土地,攻克了民族語言難關,不僅學會了侗語,還學會了苗語和瑤語,是全縣到現在為止唯一一位掌握有多種少數民族語言的漢族幹部。
他和當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侗醫交心換方,讓原本秘方從不外傳的侗醫藥方在他手上得以有效傳播。
經過蕭成紋的刻苦鑽研,他精心挖掘搶救出大量的侗、苗、瑤等民族醫藥遺產,整理出了3500多條瀕臨失傳的侗族醫藥方,還先後撰寫了12本專著、8本內部資料以及112篇醫學論文。他將這些全部捐獻給了社會,讓後人得以傳承。
蕭成紋長期以來的敬業奉獻精神得到了通道全縣各族人民的尊敬和愛戴,當地人稱他為“侗鄉人民的好醫師”,他在2010年獲得了“鼓樓獎”這一全國侗文學最高成就獎,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的光輝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