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開國大典,毛主席為何親自下令:不許任弼時參加?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的日子,無數群眾聚集在天安門城樓之前,等待着激動人心的時刻。

此時此刻,正在玉泉山療養的任弼時也打開了收音機,通過聲音來感受天安門城樓的盛況。

原本,這樣盛大的時刻,作為開國元勛的任弼時,應該和毛主席一起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可他卻沒有去。

甚至,毛主席還親自給他下了禁令:不準任弼時參加開國大典

毛主席為何要下這樣一道看似無情的禁令呢?

堅持革命

原來,毛主席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當時,任弼時的身體狀況已經非常糟糕,甚至稍微一走動,都會刺激到脆弱的五臟六腑。

為了幫助任弼時戰勝病魔,醫護人員想了很多辦法,但因為任弼時在革命過程中身體損耗太多,所以,現在已經是回天乏術了,大家只能通過療養的方式,來延續任弼時的生命。

任弼時

任弼時的病痛,根源在於1928年的一次入獄。

當時,正是白色恐怖蔓延全國的時候,作為中央委員的任弼時被組織派到安徽工作,卻在途中不幸被敵人逮捕。

敵人認為任弼時的身份不簡單,所以對他進行嚴刑拷打,要求他和黨組織劃清界限,同時要他招認黨組織成員的名單。

任弼時被折磨的遍體鱗傷,但從始至終沒有向敵人低頭,敵人用死亡來威脅他,任弼時則正氣凜然的說:“你們踩死我,我也沒有什麼可供的。”

任弼時

儘管飽經折磨,但任弼時依然沒有放棄鬥爭。

在獄中,他聯絡了一部分同志,成立了臨時的黨支部,同時開辦學習班,給監獄裡的特務以及一部分犯人做思想工作,並積極的與外面的黨組織聯絡。

黨組織自然也在積極地進行營救活動,被關押了幾個月之後,談判終於成功,任弼時被釋放出來。

經過這一番折磨,原本身體健康的任弼時落下了嚴重的病根。

然而,他卻沒有時間去好好治療,無數的工作壓在任弼時的肩頭,為了大局,任弼時只能抱病工作。

革命的過程當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反圍剿期間,為了開闢新的根據地,尋求新的發展空間,任弼時與賀龍等人一起帶領紅二方面軍在貴州一帶活動。

而隨着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中央紅軍在毛主席的帶領下開始長征,就在這個時候,紅軍內部卻爆發了危機。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之後,大家本來鬆了一口氣,以為勝利在望。

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紅四方面軍的領導者張國燾開始頻繁地挑起事端,想要奪權,確立自己在黨內說一不二的領導地位。

過草地的時候,張國燾一意孤行,堅持分兵。

張國燾

張國燾帶着紅四方面軍以及中央紅軍的一部分戰士南下,結果在四川吃了敗仗,損兵折將,給紅軍造成了非常巨大的打擊。

然而,張國燾仍不死心,他竟然偷偷對紅二、六軍團發送電報,在電報中要求紅二六軍團聽從自己的指揮。

任弼時在看到這封電報之後,心中便起了疑惑。

矢志不渝

他和毛主席是多年的老同志,面對張國燾的行為,任弼時一眼看穿了這背後的陰謀。

於是,1936年7月1日,紅二、六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甘孜會師的時候,任弼時便對張國燾等人強調:

“四方面軍來的幹部,只准講團結,介紹過草地的經驗,不準進行別的宣傳。送來的材料一律不準下發。”

任弼時正直坦然的態度粉碎了張國燾的陰謀。

為了維護團結,任弼時要求張國燾交出與中央聯絡的電台,並表明:

“唯有在十二月決議(即瓦窯堡會議決議)的基礎上才能一致。”

在任弼時的堅持之下,張國燾終於交出電台。

隨後,任弼時立刻同中央紅軍進行聯絡,在電報告中表示:

“現在陝北和川康邊同志對目前形勢估計和黨的策略路線已經一致,我深切感覺黨內團結一致、建立絕對統一集中的最高領導是萬分迫切需要。”

針對此前的危機,任弼時認為,應該從幾個方面進行解決:

“召集一次中央擴大會議,至少是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產生黨內和黨外統一集權的最高領導機關。黨在組織上的統一,建立最高集體集權領導,是迫切需要的”

簡單來說,任弼時還是希望確立毛主席的領導地位,這對毛主席以及中央紅軍而言,都是雪中送炭的舉動。

此前因為張國燾搞的行動,導致組織內部人心不穩,如果繼續任由張國燾胡作非為的話,紅軍遲早要變成一盤散沙。

這個時候,任弼時以及他背後所代表的紅二六軍團,能夠及時站出來給予支持,有力地保障了整個組織的團結性。

1936年12月,在任弼時等人的努力下,毛主席成為軍委主席,終於化解了此前張國燾帶來的陰影。可是,問題依舊接連不斷。

到達陝北之後,敵人依然三番五次試圖進行圍剿,任弼時作為黨內的重要幹部,不得不加班加點的工作。

此時他的身體幾乎已經透支到極限,當他到達延安的時候,毛主席和周總理就震驚了。

他們發現,原本年紀不算大的任弼時,經過多年操勞,竟然已經活像個四五十歲的人。

任弼時在工作的過程中,時常感到精神不濟,可是為了組織,他依然以頑強的意志力堅持着。

1938年,正在國家危難之際,組織內部的危機再一次席捲而來。

王明莫斯科回來了,蘇聯對王明給予了大力支持,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的領導地位再一次變得不穩定。

王明

此前,王明由於左傾錯誤,已經給黨內帶來過重大的損失。所以,任弼時非常擔憂。

為了這個問題,組織決定讓任弼時親自到莫斯科一趟,對蘇聯方面講明利害,讓他們承認毛主席的領導地位,當然,也要盡量勸說蘇聯協助我們進行抗日。

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因為此時的蘇聯對中國共產黨的態度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傲慢。

他們依然不相信毛主席提出的革命路線,對於我國的抗日形勢也不夠了解。他們依舊想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卻沒有意識到,在這場戰爭中,世界上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倖免。

而任弼時來,正是為了讓蘇聯人認識清楚這一系列的問題。

他準備了15000字的書面報告,以及2500字的口頭報告,會見了蘇聯的各大代表。

他用誠懇而深刻的語言告訴蘇聯,此時中國正在進行一場艱難的戰爭,而在這場戰爭中,毛主席的領導地位以及組織內部的團結是必不可少的。

幾周之後,在任弼時的誠懇勸說之下,蘇聯方面終於表明了態度:

“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聲明,完全同意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路線。”

在任弼時即將回國的時候,蘇聯代表又親口對他說:

“在領導機關中要在毛(主席)為首的領導下解決,領導機關中要有親密團結的空氣,應該承認毛(主席)是中國革命實際鬥爭中產生出來的領袖,告訴王明,不要爭了吧!”

來自蘇聯代表的肯定,終於又讓這一場危機化解了。

鞠躬盡瘁

任弼時之所以如此努力的確立毛主席的領導地位,一是因為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他已經充分的認識到,毛主席是一個充滿智慧和大局觀的人物,只有在毛主席的領導下,我們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勝利。

二來,是因為任弼時聰年少時期便一直在思考,如何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任弼時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一部分人來說是沒有考慮過的問題,由此導致的教條主義,是我黨在初期頻繁出現的失誤。

馬克思主義,雖然是優秀的思想,但是在運用的過程中,如果不符合國情的話,非但不能取得勝利,反而會取得反效果。

我黨初期在城市進行的一系列革命之所以失敗,正是因為,當時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使用完全照搬蘇聯的經驗,沒有考慮實際的情況。

而後來我們之所以勝利,正是因為毛主席的思想讓馬克思主義實現了中國化。

因此1945年進行選舉的時候,任弼時情真意切地說:

“在二十四年的奮鬥過程中,我們黨產生了自己的領袖毛主席。他的思想,已經掌握了中國廣大的人民群眾,成為不可戰勝的力量,不僅成為中國人民的旗幟,而且成為東方各民族爭取解放的旗幟!”

有了思想,才能求解放,這正是任弼時一直追隨毛主席的原因。

為了黨組織,他幾乎奉獻自己的一切,許多解決不了的工作都需要他這位老同志出馬,可是,一次又一次艱巨的任務。再一次把他的身體拖垮了。

到了1945年,任弼時的身體已經極度虛弱,可是他依舊沒有聽從醫生的囑咐好好休息。

三大戰役進行期間,任弼時幾乎日夜守在辦公室里,和毛主席討論前線的戰況。

直到1945年4月,他再也堅持不住了。

醫生做了診斷之後,給任弼時下了最後通牒,要求他必須休息。

因為,此時他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腦供血不足糖尿病、動脈硬化,任何一點刺激都有可能要了他的命。

聽到這個狀況,毛主席、周總理等人非常擔憂。於是,眾人齊上陣,反覆勸說,並且對任弼時保證,在他走後,會找到合適的人接替工作。

就這樣,任弼時才終於同意前往玉泉山休養。

但對任弼時來說,這個時候才開始認真治療,已經太晚了。

身體的透支是不可逆轉的,為了避免他耗費精神,醫生小心翼翼地看護着他。

平時任弼時最掛心的工作自然是不能做了,連看書也不能多看,要嚴格限制時間,吃的東西也要嚴格檢查,生怕出了問題。

黨內的同志都擔憂任弼時養病的時候寂寞無聊,所以輪番來看他,哪怕再忙,也要擠出一點時間。

朋友們的到來是任弼時最高興的時候,也是他精神最好的時候,他和周總理、朱德等人在療養院里下棋、唱《國際歌》,日子過得很快。

可是,讓大家擔憂的是,任弼時的身體卻沒有明顯好轉。

進入九月份,任弼時幾乎只能躺在病床上了,連飲食都變得困難。

英年早逝

然而,馬上開國大典就要舉行了。建立一個理想中的新中國,是任弼時一直以來的夢想,大家都希望他能夠出現在開國典禮上。

可是,在周總理反覆詢問醫生之後,得到的卻是令人失望答案。

醫生表示,以任弼時現在的身體情況,如果讓他出遠門,在開國典禮上熬上一天,他絕對是撐不住的。

萬般無奈之下,周總理和毛主席只能商量,讓任弼時不要出席開國典禮。

可是這樣一來,任弼時肯定很受打擊,這畢竟是他盼了這麼多年的重要日子。

果然,任弼時得到消息之後,便寫信來,表示自己一定要出席開國典禮。

為了讓任弼時能安心修養,毛主席只能親自寫信給他,不允許他出席開國典禮,要他在療養院里好好休養。

周總理又親自過去,安撫任弼時的情緒。希望他以身體為重,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養好身體,能為國家做更多的貢獻。

在周總理和毛主席的勸說之下,任弼時終於不再堅持。

就這樣,任弼時在新中國成立當天,靠着收音機里的新聞參與了開國大典的全程。

這當然是個不小的遺憾,只是,為了任弼時的身體,也只得如此。

毛主席認為,以當前國內的醫療資源,恐怕治不好任弼時的病。所以,又特意向蘇聯方面請求派幾位醫療專家過來,給任弼時進行會診。

蘇聯專家來了之後,認為應該讓任弼時到蘇聯休養。

於是任弼時又到蘇聯去,一直休養到1950年初,才回到國內。

這時他身體狀態比過去好了一些,於是,任弼時立刻就要求讓自己投入工作。

國家正是用人之際,任弼時實在沒有辦法安心休息,毛主席和周總理本想勸說。但是,看到任弼時如此期盼,加上蘇聯方面表示任弼時可以進行短時間的工作,便不再阻止。

然而,這個決定讓毛主席非常後悔。

因為,任弼時回到工作崗位上沒多久,抗美援朝戰爭就爆發了,突如其來的戰爭讓任弼時的工作量比以往增加了十倍。

原本,蘇聯給他的建議是每天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個小時,但實際上,當時任弼時一天的工作時間會達到十五個小時以上。

心力交瘁之下,他再次病倒。這一次,人們沒能留住他。

他離開之後,葉劍英為他寫下一篇悼詞:

“他是我們黨的駱駝,中國人民的駱駝,擔負著沉重的擔子,走着漫長的艱苦的道路,沒有休息,沒有享受,沒有個人的任何計較。”

為黨為國,他鞠躬盡瘁,奉獻一生,如今國泰民安,這位“黨的駱駝”,也可以安息了,強大的新中國,就是對他最好的告慰。

參考資料:

中央文獻研究室《任弼時年譜》

任弼時《任弼時選集》

任遠志《我的父親任弼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