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自八王之亂後,天下基本上就處於混亂狀態中,不久西晉滅亡,琅琊王司馬睿南渡建立了東晉王朝,而北方大地上則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東晉王朝偏安一隅,即使北伐也沒能收復北方故土,公元420年,東晉權臣劉裕廢掉晉恭帝司馬德文,建立劉宋王朝,也是從此時起,中華大地上進入南北朝時期。
南朝歷經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其中宋的地盤是最大的。期間也湧現出了一批名將,本文就跟大家一起聊聊劉宋王朝的四位名將。
1、檀(tán)道濟
檀道濟是今山東濟南人,劉宋名將,也是南朝第一名將。檀道濟很早就跟隨兩個哥哥投奔劉裕,而後跟着劉裕四處征戰。
東晉義熙十二年(416年),檀道濟擔任劉裕北伐大軍的先鋒,連克許昌、洛陽、潼關,攻入長安,滅後秦。戰後因功升任征虜將軍、琅邪內史。
元熙二年(420年),劉裕代晉建宋後,封他為永修縣公,食邑2000戶,准許他直入殿省,可見他深受劉裕的信任。
景平二年(424年),權臣徐羨之和領軍將軍謝晦謀劃廢掉少帝劉義符,把在外領兵的檀道濟召回朝廷。在他們的“合作”之下,宋文帝劉義隆順利上位,檀道濟因擁立之功進號征北將軍、加散騎常侍,賞給鼓吹樂隊一部,進封為武陵郡公,食邑四千戶。
檀道濟
此後多年,檀道濟一直在抗魏前線,可以說是劉宋對抗北魏的前線總指揮,後因功升任司空,持節、常侍、都督、刺史並如故。
因檀道濟是劉宋的開國功臣,威望非常高,他的幾個兒子也都很有才氣。宋文帝劉義隆晚年多病,彭城王劉義康曾提醒宋文帝:如果他駕崩,檀道濟將不可控制,就像謝晦一樣。為此宋文帝也開始不斷地猜忌檀道濟。
元嘉十三年(436年),宋文帝將檀道濟召到京城並將其逮捕,他的幾個兒子也都被捕,最終檀道濟一家全部被殺。宋文帝就這樣毀掉了自己的長城。可憐一代名將就因為皇帝的猜忌落得個滿門抄斬的下場。
2、沈慶之
沈慶之出身吳興沈氏,是今浙江德清縣人,早年曾參與了平定孫恩之亂。劉裕代晉建宋後,沈慶之被任命為殿中員外將軍,宋文帝劉義隆在位時期,沈慶之曾在檀道濟麾下作戰,而檀道濟也非常欣賞他,在宋文帝面前極力讚美他。
元嘉十九年(442年),沈慶之率軍大破緣沔諸蠻,俘獲蠻民七千。他隨後進討湖陽蠻,又俘獲蠻民萬餘人。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沈慶之又率領大軍討平驛道蠻、鄖山蠻等蠻族,前後俘獲近十萬。
沈慶之影視形象
元嘉二十三年(446年),雍州再次發生了蠻族叛亂,沈慶之再次率軍在諸山大破群蠻,斬首三千級,俘獲、招降蠻民五萬餘口。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沈慶之又督軍進剿幸諸山犬羊蠻。可以說在8年的時間裡沈慶之一直在與蠻族作戰。
同年,沈慶之跟隨王玄謨參加了第二次元嘉北伐,因隊友不給力,所以這次北伐的戰果並不是很大。
除了外部作戰以外,沈慶之還參與了內部的劉劭、魯爽、劉誕等叛亂。沈慶之一生歷仕宋武帝、宋少帝、宋文帝、孝武帝、前廢帝五朝,累遷侍中、太尉、車騎大將軍。
永光元年(465年),屢次直言進諫,觸怒前廢帝,坐罪賜死,時年八十歲,謚號忠武。宋明帝繼位後,贈司空,改謚為襄。一代名臣就這樣被自己的皇帝給賜死了。
3、王仲德
王仲德是今陝西祁縣人,他為人沉穩謹慎,文韜武略,東晉末年,王仲德追隨劉裕北伐南燕,平定盧循,征討荊州,北伐後秦,抗擊北魏,屢次擔任前鋒。
公元420年,宋武帝劉裕代晉建宋後,王仲德被封為新淦縣侯,增加食邑二千二百戶,高於徐羨之、王弘、檀道濟、傅亮、謝晦等人的二千戶。劉裕臨終前,詔令王仲德擔任徐州刺史,進號“左將軍”,並擔任都督,都督淮北七州軍事。
宋文帝元嘉年間,王仲德參與了元嘉北伐,期間對北魏敵情屢次做出正確判斷,但統帥到彥之未曾接受,致使宋軍戰敗。宋軍潰敗南撤後,王仲德又與檀道濟率軍北上救援滑台,斬殺北魏濟州刺史悉煩庫結,糧食用盡而退回。
王仲德影視形象
元嘉十年(433年),王仲德在任徐州刺史的基礎之上,又加領兗州刺史,宋文帝將邊關諸州郡的軍事防務全部委以仲德。王仲德以花甲之年肩負起為劉宋王朝鎮撫北部邊境的重任,北魏太武帝聞之嘆服,王仲德鎮邊五年期間,魏人從未犯境,宋文帝幾次下召嘉許。
元嘉十三年(436年),王仲德晉陞鎮北大將軍,位列朝中武官之首,地位僅次於“三公”。元嘉十五年(438年),一代名將王仲德逝世,享年72歲,謚號為“桓侯”。
小結:
檀道濟、沈慶之和王仲德堪稱南朝劉宋王朝三大名將,都是劉宋王朝的柱石,可是檀道濟因為受到宋文帝的猜忌被賜死,沈慶之因為屢次直言進諫被前廢帝劉子業賜死。唯有王仲德,為劉宋王朝傾盡一生得以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