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狀元後人,獨守深山中狀元府祖宅,沒水沒電只能討飯謀生

1912年辛亥革命逼迫清帝退位,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距離現代並不遙遠,清朝的遺老遺少也並不難尋找。

封建王朝採取科舉制度來選拔用人,最高級別的人才被稱為狀元,今天要說的這位狀元後人叫牛師靜,作為狀元後人,在我們的印象里應該是書香門第,畢竟有條件誕生狀元,肯定是有一定的文化底蘊的,但是這個叫牛師靜的狀元後人,卻不是這樣的,他至今以乞討為生,令人不禁唏噓不已。

牛家狀元府的由來

牛師靜的先祖是大清王朝的武狀元,這位牛家第一個武狀元叫牛鳳山牛鳳山出生在河南,他出生時家境非常貧寒,不足以讓他去上私塾從文,牛鳳山只得跟隨自己的叔叔練武。

牛鳳山在武學上造詣非常高,自己也很刻苦,在牛家的狀元府里至今有一塊大石頭,石頭上面有牛鳳山練武時的痕迹。牛鳳山在1833年考取武狀元。

牛鳳山考取了武狀元,在一般人眼前一定會耀武揚威,囂張跋扈,但是牛鳳山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待人十分謙虛謹慎、禮賢下士,牛鳳山的老家小山村裡沒有人騎過高頭大馬,牛鳳山擔心別人指指點點自己,所以進了村門口都是牽馬慢行。

牛鳳山對村裡的鄉里鄉親說話也是十分溫和。牛鳳山一直做到了總兵的官職,在位期間十分清正廉潔。

牛鳳山不僅對自己非常嚴厲,而且對自己後代的教育也非常嚴厲。嚴厲的教育下他的兒子也非常成功,他的兒子牛瑄在1865年考取了文狀元,牛瑄在書法上的成就非常高,甚至留下了許多墨寶,在業內名聲小有盛名。

對於牛瑄參加科舉考試並獲得文狀元的事,在《清實錄》中還有一個插曲:牛瑄在進行殿試的時候,不小心在卷子上滴了一滴墨水,牛瑄自己沒有意識到有了墨跡。

按照規定,他這樣只能得到二甲,當時的統治階級慈禧皇太后非常喜歡牛瑄的書法,遇事將他再次叫上上金鑾殿行傳臚,從此以後成就父子二人雙狀元的趣聞,也正是這一對父子給後人留下了狀元府。

今日的牛家狀元府

誰都想不到,曾經顯赫一時的“狀元府”,至今只有一個乞討老人牛師靜。曾經的狀元府佔地2400平方米,狀元府內雕樑畫棟,分東西兩院,匾額上寫着“聖旨”兩個字,書寫着牛家曾經的最高榮耀。

辛亥革命結束了清王朝的統治,曾經的狀元府也隨着時代風雨飄散,如此依舊可以依稀看到曾經的榮耀。牛師靜至今守候着這一座破敗不堪的狀元府,對於牛師靜來說,這個地方也就能給他提供個遮風避雨的地方,政府要給他補貼,他也不要,他經常說,有口飯吃就可以了。

牛師靜曾經也是一個大學生,在上世紀60年代時還考取了大學,成為了新中國的大學生,要知道那時候的大學生的含金量可是相當高,能夠成為大學生,至少工作和生活是有保障的,但是作為曾經的知識分子,從曾經動蕩年代走來的牛師靜彷彿遭受了重大打擊。

牛師靜為什麼現在成為一個拾荒老人,具體原因已經不得而知,旁人詢問他關於他身世之謎,他就跟來人說,祖上有訓不得透露。

雖然經歷戰亂和混亂時代,但是牛師靜老人骨子裡的教養卻從未缺少過,老人雖然一直獨居,但是他總能將自己打掃乾淨,居住的地方雖然破敗,但是並不邋遢。

老人雖然只能以乞討為生,但是他始終不要國家的補助,他說他只要有一口飯吃就行。曾經的牛氏府邸到了牛師靜一代,已經徹底沒落了,在無水無電的情況下,老人一直堅守在祖宅,雖說他在乞討,但是不要國家的補貼。

牛師靜老人至今居住在狀元府的窯洞里,日常用水都是自己從外面打進來的,沒有電,老人只有兩根蠟燭,窯洞里的陳設也十分簡單,一眼看去只有一個炕,他的衣服、用品都是乞討來的,所有的破爛東西都在這個窯洞里,狀元府的其他建築也大體坍塌,已經不能再住人。

狀元和乞丐。

作為一個曾經的狀元後人,牛師靜也曾經上過大學,是有一定條件能夠讓自己過得好一點,至少有保障一點,但是今天的牛師靜不要說起碼的保障。

他甚至連通水通電的水平都達不到,老人已經年過半百,需要有人照顧,有人幫助他料理生活,但是他獨居在這麼偏僻的地方,很難對他進行幫助,當地政府也想過很多辦法,但是牛老爺子始終拒絕了,在他看來自己堅守祖輩留下的宅子是最重要的事。

當地政府曾經派人去找過牛師靜,希望他能夠聽從政府安排,到條件好一點的地方生活,並且享受政府的補貼,畢竟老人已經年過半百,出於人道主義精神,當地政府也不能說不管,而且現在國家政策好,像這樣的獨居老人都能夠得到妥善的管理。

我們作為旁人,不能對牛師靜老人的人生給予評價,任何評價都是不尊重老人的行為。曾經的榮耀只能代表過去的輝煌,我們能夠追溯的只是過去的一些痕迹,卻並不能給今天的生活帶來實質的改變。

如今的人就要務實一點,通過努力的生活和奮鬥,對於牛師靜,他的先祖們取得的成就,我們不予以否認,但是我們不得不感嘆,這樣一個過去的高級知識分子淪落到與乞丐為伍。

可能牛師靜曾經受過非常大的打擊,但是今天,這個狀元後人卻在一個沒水沒電的地方,依靠原始的生活方式,無兒無女的獨自生活在深山的狀元府遺迹中,這樣的人生走向不禁令人唏噓了!

歷史上的很多世家大族也十分令人唏噓,很多世家大族富不過三代,過上幾十年,別說房子了,後人都找不到了,牛師靜還能獨守祖宅,牛家狀元府依舊存在已經實屬難得。相信在當地政府的關心關懷下,牛師靜的生活會得到很大改善,能夠讓他沒有後顧之憂的善終。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