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錄」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541年—682年)是我國隋唐時期的偉大的醫藥學家。他淳德為人、淡泊名利、崇善豁達,堪稱真人聖人;他醫術神奇精湛、醫德輝映古今齊稱“藥王”;他的兩部《千金》——《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被醫界、學界公認為“中國最早的醫學百科全書”。

西魏大統七年,孫思邈出生在陝西耀縣的孫家塬村,這裡地處黃土高原,自然條件惡劣,水資源匱乏,生活條件極差。對於從小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孫思邈來說,對百姓的疾苦自有深刻體會。

貧困家庭,幼年多年

孫思邈幼年時期,身體孱弱多病,需常年服藥,這讓本來就已很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但是,孫思邈的父母並沒有因為生活的艱辛而耽誤兒子讀書,他們緊衣縮食堅持讓孫思邈拜師念書。故而,孫思邈感念父母的苦心,痛恨自己的身體不爭氣,就發憤圖強刻苦讀書,以期成就一番功名。然而,卻時趕瘟疫,眼看性命不保,據說後來得一鶴髮童顏的神醫賜葯才挽救了性命。 這件事 對孫思邈觸動很大,深刻感覺到作為醫生的重要性,於是在他八歲那年立下誓願以行醫為終身職業,解救天下受疾病困擾之人。


《千金要方》

孫思邈非常看重民間醫學治療經驗,不斷累積,並即刻記錄, 最終完成了醫學巨作《千金要方》。由於古代醫學書籍的書名受到年代、版本、歷史原因等的影響,往往會出現同書異名的現象,書名不同其實是同一本書,因此,《千金方》、《千金要方》、《備急千金要方》 都為孫思邈所著的內容相同的著作該書撰於公元652 年,作者以人命重於千金,故取“千金” 為書名。

千金方

《千金要方》總結了唐代以前醫學成就,書中首篇所列的《大醫精誠》、《大醫習業》,是中醫學倫理學的基礎;其婦、兒科專卷的論述,奠定了宋代婦、兒科獨立的基礎;其治內科病提倡以"五臟六腑為綱,寒熱虛實為目",並開創了臟腑分類方劑的先河;其中將飛屍鬼疰(類似肺結核病)歸入肺臟證治,提出霍亂因飲食而起,以及對附骨疽(骨關節結核)好發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與癰疽關係的記載,均顯示了相當高的認識水平;針灸孔穴主治的論述,為針灸治療提供了準繩,阿是穴的選用、“同身寸”的提倡,對針灸取穴的準確性頗有幫助。因此,《千金要方》素為後世醫學家所重視。

《唐新本草》

唐高宗顯慶二年(公元657年),唐高宗詔令檢校中書令許敬宗等人會同名醫撰寫《唐新本草》。第二年,孫思邈被召至長安,住在鄱陽公主舊宅。在編寫《新本草》過程中,他不僅對陶弘景《本草》《名醫別錄》作了訂正,並增補了百多種自己曾實踐有效的藥草。659年,圖文並茂的一部《唐新本草》撰寫完成,這是世界上首部國家藥典,共五十五卷,八百四十四種藥物。由於孫思邈參編有功,唐高宗親自召見,並授予諫議大夫職,孫思邈固辭不受,孫思邈願到殿中省尚藥局工作。

琥珀救產婦

孫思邈也是最早主張醫治婦女兒童的疾病要專門單獨設科,並在他的著作中首先論述婦、兒醫學,註明是“崇本之義”。在他的影響下,後來的幾代醫學工作者都普遍重視婦科、兒科疾病的研究與治療技術。

在當時流傳着孫思邈巧用琥珀救產婦的故事。有一天孫思邈出外行醫,正行走在道上,看見一行出殯隊伍迎面而來。他突然上前按住棺材喊:“且慢!這人還沒死,人要死了,血會凝固的,你們看棺材底下正在滴着鮮血。”眾人一瞧,果然如此。於是請孫思邈打開棺材看看,只見那婦人面黃如紙,且懷有身孕。丈夫哭訴說,他倆結婚十年都沒有生育,好不容易懷上才幾個月,不料昨日忽然胎動不安,並大出血。孫思邈探了探婦人的鼻息和脈搏,先以紅花煙熏其鼻孔,又急取琥珀粉灌服,不一會,那婦人果然蘇醒過來。孫思邈又送給其家人一服藥、一幅圖,囑咐說喝下這服藥,再按圖接生,最後保證了母子平安。

琥珀

以蔥做為導尿管 

相傳一位罹患尿閉症的病患來到孫思邈診間,訴說因小便嚴重瀦留導致下腹部腫脹隆起,十分痛苦。孫思邈當時並無治療這疾病的經驗,古醫書上也無治療這癥狀的相關記載。正當他苦無對策之際,看見門前鄰家孩子拿著一根枯萎的蔥管把玩,乾癟的蔥管一吹就鼓直脹起。這名孩童玩耍的舉動給了孫思邈一個靈感,於是他找了一根細細的蔥葉,去除蔥葉的尖端後把中空的蔥管輕輕插入尿道三寸多(約9公分),並用口輕輕吹蔥葉管的另一端使蔥葉管張大,讓瀦留的小便從膀胱經由蔥葉管導出,解除病患小便瀦留的痛苦。

發明“阿是穴” 

據傳,孫思邈約70歲那年,一位患者因左腿疼痛難忍來請他治病,他先開了幾劑湯藥給病人服用,但病人服藥後不見緩解。於是改用針刺法,剛開始選用幾個止痛穴位扎針治療,但沒有見效。孫思邈心想:“除古書中寫的這些穴位外,人體上的穴位難道再也沒有別的嗎?”思索後,決定放膽一試,選中病人患腿上的一個部位,用拇指輕輕按了下去,問:“是不是這痛?”病人搖搖頭,接著掐按其他部位,病人還是搖頭。

但當他按到膝關節左上方的一個部位時,病人忽然說:“阿…是…就是這兒!”孫思邈於是取出銀針在這痛處扎了一針,病人痛苦的面容就此舒展,腿也不痛了。病人說:“醫生,您這一針下去,我渾身一麻就不疼啦,這叫甚麽穴呢?”孫思邈皺眉沉思,這處古醫書上沒有記載的穴位應該怎麽稱呼呢?孫思邈思索診療過程,突然豁然開朗,笑呵呵地說:“您剛才不是說…阿…是…嗎?那就叫‘阿是穴’呀!”孫思邈提出創新的針灸療法,哪痛就往哪扎針,被後世醫學家們廣泛使用,稱它作“以痛為俞法”。

二十四個第一

孫思邈還著有 《明堂針灸圖》,以針灸來輔助藥物的使用。倡導對各科疾病推行各種方式方法的綜合治療,其對醫學的貢獻,可總結成“二十四個第一”。

  1. 第一部在中國歷史上的臨床醫學百科全書《千金方》
  2. 第一個完整論述醫德的人;
  3. 第一個倡導建立婦科、兒科的人;
  4. 第一個醫學從事中西醫結合工作;
  5. 第一個麻風病專家;
  6. 第一個發明手指比量取穴法;
  7. 第一個創繪彩色《明堂三人圖》;
  8. 第一個將美容葯推向民間;
  9. 第一個創立“阿是穴”;
  10. 第一個擴大奇穴,選編針灸驗方;
  11. 第一個提出復方治病;
  12. 第一個提出多樣化用藥外治牙病;
  13. 第一個提出用草藥喂牛,而使用牛奶治病的人;
  14. 第一個提出“針灸會用,針葯兼用”和預防“保健灸法”;
  15. 第一個人系統、全面、具體論述藥物種植、採集、收藏;
  16. 第一個提出並試驗成功野生藥物變家種;
  17. 第一次創建地黃炮製和巴豆去毒炮製方法;
  18. 第一次使用胎盤粉洽病;
  19. 第一個使用動物肝治眼病,現在證明富含維生素甲;
  20. 第一個治療腳氣病並最早用彀樹皮煎湯煮粥食用預防腳氣病和腳氣病的複發,比歐洲人早一千年,現在證明富含維生素乙;
  21. 第一次以坤劑(雄黃等)治療瘧疾病,比英國人用砒霜製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
  22. 第一個提出“防重於治”的醫療思想;
  23. 第一個使用羊饜(羊甲狀腺)治療甲狀腺腫;
  24. 第一位在深入民間,向群眾和同行收集校驗秘方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