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發現康熙女兒墓,屍身穿龍袍240年不腐,葬品估值過億

但令人不解的是,作為皇帝的女兒,榮憲公主居然身穿龍袍,且過了240年仍不腐,其葬品估值更是過億。

除了武則天,歷史上還從未有哪位女子身穿龍袍,榮憲公主究竟為何會有此殊榮?而她的屍身為何保存完好,甚至連髮絲都沒有被氧化?

身穿龍袍的神秘墓主人

1972年,內蒙古赤峰市派出所接到一起報案,一位老漢稱,自己在種地時可能不小心刨出了一個古代陵墓。

因為之前有過先例,很快便帶着考古學家們到達了現場。

專家們一看到這個大洞,便升起一股遺憾,這個洞可能是盜墓賊挖的盜洞,裡邊的東西可能早就被洗劫一空了。

專家們火速開展了搶救式發掘考古,在陵墓已經被破壞的前提下,盡量保存下來陵墓內剩下的文物。

點燈熬油了一個星期,這個神秘的陵寢終於露出了它真實的樣子。

打開棺木,裡面情形讓所有人震驚不已,因為棺中的女子保存異常完好!

皮膚雖然有皺紋也能看出來十分鬆弛,但整體還是十分有彈性,連七十多厘米的頭髮也沒有脫落,烏黑油亮。

除此之外,這名女子頭戴鳳冠,身穿綴滿珍珠的龍袍,龍袍上的龍紋則有金線綉制,是許多幾十個綉娘日夜不停的縫製才能完成的精美服飾。

而女子身側的兩件蘇綉旗裝則直接點名了墓主人生活的年代——清朝

這很有可能是清朝時期的某位皇室女子陵墓。

可清朝怎麼會有女子穿龍袍?清朝的朝代更迭十分清晰明了,從未有過女子為政的時期,而眼前的龍袍有明顯的皇家風格,確實是皇宮才能做出來的東西。

帶着滿腹疑惑,考古學家們又仔細研究了陵園內破舊的石碑,墓主人的身份隨之浮出水面,她就是康熙的女兒——固倫榮憲公主

備受寵愛的掌上明珠

固倫榮憲公主出生於1673年,是康熙的第三個女兒。

在榮憲公主出生之前,宮中的公主位份一直空着,或許是為了一個好兆頭,康熙便將弟弟的女兒接到皇宮,認作養女,成了自己的長女。

沒多久,固倫榮憲公主就出生了,本應是長女的榮憲公主,因為有了名義上的姐姐,便只能被記錄為次女。

榮憲公主的母親榮妃備受寵愛,從康熙六年到康熙十六年,這十年中,榮妃一共生了十個孩子,也就是說,每年都會為康熙誕下龍子,其受寵程度可見一斑。

但是因為年幼入宮,身體不足,生養的孩子夭折了近一半,而作為兩人唯一的女兒,固倫榮憲公主一出生便成了康熙的心頭愛。

作為清朝的皇室女子,起初,榮憲公主的日子過得非常好,她不必面對奪嫡的風險,也不需要體驗民間疾苦,只需要在宮中享受榮華富貴,向父皇討好撒嬌就可以。

但隨着年紀慢慢增長,十九歲那年,榮憲公主便走向了一位皇室公主應有的命運——聯姻。

康熙將自小生活在皇城的女兒指婚給了蒙古巴林部落的烏爾袞

榮憲公主雖然自幼受寵,但對於這個婚事,卻表現出了認同,這是她作為公主的使命。

帶着這份無上的榮耀,榮憲公主出嫁了。

4次探親女兒,賞賜龍袍

烏爾袞是康熙精挑細選出的最佳夫婿,他年輕、驍勇善戰,祖母是順治皇帝的親姐姐,血統高貴,假以時日必定成為巴林部落新首領,嫁給他是榮憲公主最好的歸宿。

為了榮憲公主在草原上也能繼續公主的待遇,出嫁那日,康熙為她備下了240戶僕從,跟着她一起到草原生活。

這些僕從都是侍奉榮憲公主多年的僕人。

而烏爾袞也沒有辜負康熙的厚望,迎娶榮憲公主後,倆人生下一兒一女,在烏爾袞繼承王位後,榮憲公主也被冊封為巴林部的王妃。

可以說,不論是康熙還是烏爾袞,都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了榮憲公主最大的優待。

女兒遠嫁後,康熙依舊十分不放心,他像個普通的父親一樣想念女兒。

為此,作為一國之君,康熙四次遠赴巴林部落看望女兒,確認女兒與烏爾袞是否生活得幸福。

烏爾袞更是多次為了妻子,陪她回到京城看望舊友。

為此康熙破例多次,先是准許烏爾袞帶着女兒一起到京城探親,更是直接將女兒封為固倫榮憲公主。

滿語中,固倫意思是國家,而被封為固倫公主,則代表是清朝公主中的最高等級。

榮憲公主的生母容妃母家身世並不好,而被封為和碩公主已經是很大的恩賜了,誰也沒有想到,康熙會將只有皇后所出女兒才能有的封號,破例賞賜給了榮憲公主。

除此之外,康熙甚至賞賜了她一件龍袍!

這也正是榮憲公主陵墓中,她身上所穿的龍袍,這也是為何,一名女子卻能身穿明黃制式的帝王服飾。

榮憲公主去世,此時她56歲,在當時也算得上長壽了。

而在雍正的授意下,她穿着這件父親親賞的龍袍入葬,而身邊的陪葬大多數都是來自丈夫和父親為自己打造的金銀珠寶。

屍身穿龍袍240年不腐,葬品估值過億,棺木中除了龍袍與旗裝,其他禮服、鳳冠、累絲金簪等等,無一不是價值連城的寶貝,其中的手工之精美,即使在現在也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其精細程度讓人驚訝!

跨越百年的父女情

固倫榮憲公主的一生,可以說是順風順水,而在她一生中的安寧無虞中,你能看到康熙皇帝對於女兒的潺潺愛意。

作為帝王,他需要將女兒遠嫁,但作為父親,他可以摒棄背景,破格給了榮憲公主最高的稱謂,甚至精心打點出來適合女兒的忠僕。

光陰一轉便是百年,而隨着這座榮憲公主墓穴的現世,這份被忽視的父女情,才得以為人所知。

而在他們的故事中,我們不僅能夠看到當時的文化與習俗,也能看到滿蒙文化融合,雙方聯姻後的和睦場面,而這或許就是考古的意義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