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民國第一位女校長,被徐志摩吐槽,被學生罷免,壯烈犧牲

文 | 米粒媽

民國時期有一位奇女子,她的生平跌宕起伏,卻並不完滿。她是中國第一位女大學校長,有着學霸的素質,卻總是過剛易折。

她一生得罪了很多人,但是夠壯烈,夠性情。

她是楊蔭榆楊絳的親姑母;一個性情孤冷彆扭,卻彪悍傳奇的女子。

魯迅先生的《紀念劉和珍君》中,開除“常常微笑着,態度很溫和”的劉和珍的“廣有羽翼”的女子師範大學校長,就是楊蔭榆。

楊絳寫過一篇《回憶我的姑母楊蔭榆》,講述了姑母“坎坷彆扭的一輩子”。

這篇回憶錄是應邀之作,事實上楊絳本人“不大願意回憶她”。姑侄雖然是至親血脈,但是卻“感情冷漠”,楊蔭榆的孤僻古怪的個性,在楊絳的筆下顯露無疑。

米粒媽今天來給你們講講她的故事。

新婚之夜的噩夢

楊蔭榆出身在書香門第的無錫楊家,家裡有三個女兒,大姐姐顏值最高,也最受父母寵愛,二女兒和三女兒楊蔭榆,因為顏值低,備受父母的嫌棄。

額……米粒媽只想說,是“以貌取人”的典範了。

其實楊絳在書中描述過三姑母的顏值,雖然說不算好看,但絕對不醜,頂多算是中人之姿。所以從小不受父母待見,很有可能也跟她不會故意討人喜歡的性格有關係。

因為不被父母喜愛,所以她的婚事也是被包辦得特別不負責任。父母把她許配給了門當戶對的一戶人家。

雖然看似門當戶對,但是這個少爺是個正宗的傻子,流口水那種。

新婚之夜的楊蔭榆還曾幻想過,脫離原生家庭,可能自己的人生會有轉機。沒想到,新郎一進洞房,直接嚇壞了楊蔭榆,這一夜幾乎成了她終生揮之不去的噩夢。

其實這家的少爺是傻子的事,無錫本地人都知道,楊蔭榆的父母也是知道的。但是,他們不惜犧牲女兒的終身幸福,把她“獻祭”給所謂的門當戶對。

新婚之夜,楊蔭榆抓破了丈夫的臉,第二天就逃回了娘家。

但是,娘家對楊蔭榆的個人感受根本不在意,尤其在那個年代,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哪有往回跑的道理?

一看楊蔭榆跑了,夫家更是窮追不捨。

他們先雇了轎子派了人去楊家請新娘,不成。婆婆親自帶人來到楊家,連拉帶拽把新娘弄了回去。

可是不到兩天,楊蔭榆又逃了回來,並說:

若再逼我,寧願一死!

見事情鬧到了這一步,楊家人當然不能錯上加錯、一意孤行了,鬧出人命可不是件小事,況且事情已經驚動了官府。

因為兩家都是地方士紳,也是要臉面的,經人從中斡旋調停,最後以離婚、楊家賠償一切經濟損失而告終。

女學霸的留學生涯

因為鬧成了這樣,家裡肯定是待不下去了。1902年,楊蔭榆的兄長楊蔭杭(楊絳的父親)留學歸來。

當時,二哥楊蔭杭是江蘇最早從事反清革命活動的先驅,早年就讀於北洋大學堂(即天津中西學堂),後入南洋公學學習,先後留學日本、美國。

家裡最能給楊蔭榆帶來關愛的,也唯有這個二哥。所以二哥回來,楊蔭榆特別高興,她終於看到了自己改變命運的機會。

二哥回無錫後,在家鄉辦了個理化研究會,組織有志青年學子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在二哥的鼓勵幫助下,楊蔭榆走出家門,參加了理化研究會的學習,這讓她在漆黑無望中看到了前途的一絲光亮。

這位二哥讓她明白了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有自立、自強。有了文化,掌握了知識,就具備了謀生的本領,就可以獨立,就不用再依附於任何人。

就這樣,楊蔭榆開始了她的學習生涯。她衝破包辦婚姻,頂着流言蜚語走進學堂,一學就成了大學霸。

她的學習能力極強,成績異常突出。突出到什麼程度呢?江蘇省舉辦留學考試,最終錄取了10名男生,3名女生,楊蔭榆就是其中之一。

那年她23歲,考上留學名額之後,就踏上了去往日本的留學之路。6年的時間,她從青山女子學院轉到東京女子高等師範。

東京女子師範什麼概念可能大家不知道,它是現在的御茶水女子大學的前身,也是現在日本國內最頂尖最難進的女子大學。楊蔭榆在那學習理化博物。

楊蔭榆以優異的成績從那畢業以後回國,在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教生物,並擔任教務主任。轉年,出任北京女子師範學監。

做了四年老師後,她在1918年又被教育部選派赴美留學。

楊蔭榆的性格應該是很擰巴的,這從楊絳的書中,還有她從小到大的處境就可見一斑。雖然她智商很高,是做學問的佼佼者,但好像情商確實是不怎麼樣。

因為從小被嫌棄顏值低,所以她形成了一種天生對“顏值優勢”的敵意。古板、憨直的性格讓她並沒有擁有一個好人緣,這從咱們的大情種徐志摩的記載中就可以找到證據。

徐志摩說她是“老女人”:“雖然口口聲聲不贊成女性打扮自己,也瞧不起女人打扮。但是她曾經見董任堅的時候,卻塗脂抹粉,蓮步輕搖。

▲徐志摩

她說:“衣色加的中國學生,心裡都是齷齪的。”這句話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充滿了“生活情趣”的徐志摩,就更是看不上她的這種言論。

徐志摩除了暗諷她的顏值和觀點以外,對她的談吐其實也不太能接受。他說:

她既然以教育家自居,自然比平常女學生,多留意國事世界事以及美國家庭狀況。他的主見,是溫和保守派。他極不願意叫舊道德讓路,不贊成歐化中國,主張局部的變通……

大概他是教訓慣了小學生,所以就是見了我們大學生,也不免流露出來……

雖然一生風流的徐志摩的評價並不能作為客觀的參考,但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楊蔭榆,確實是可以通過他的這些話,呈現在米粒媽面前了。

該說不說,魯迅先生也曾經吐槽過楊蔭榆來着,他的觀點跟徐志摩的意思差不多。

原生家庭、不幸婚姻對她的傷害始終使她無法柔軟下來,她渴望愛和認可,但無法自洽,所以只能擰巴着、堅硬着,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孤傲着。

這種性格,也是最終造就她悲劇命運的原因。

中國第一位女校長的壯烈犧牲

1922年,楊蔭榆留美歸來,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的教育碩士學位。兩年後,她被任命為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

她是中國第一位女大學校長,這也是她榮耀的頂點。

擁有這個頭銜的楊蔭榆,終於可以衝破自卑,得到一絲自我實現的驕傲了。她享受通過自己努力得來的榮光,只是她並沒能守住這份榮光。

一開始,她是非常自信滿滿的。她覺得女校長管理女校,天經地義。而且自己有教學經驗,當初離開北京女子師範去美國的時候,學生們都哭着送別她。

她會處理師生關係,也有過愛戴她的學生。加上哥倫比亞大學的教育學碩士頭銜,她覺得自己勝任這個校長職位綽綽有餘。

但顯然,她把事情想簡單了。

上任後,楊蔭榆就想延續自己一貫的嚴厲之風整頓校紀。部分學生秋季開學沒能準時報到,她直接給人家開除了。

但是當時軍閥勢力割據,這部分學生是因為軍閥開展,江浙一帶交通受阻才沒能報到,所以退學的處理未免太不近人情了。

這一弄,激起了學生的反感。而且沒能準時報道的學生中,楊蔭榆也並沒有一視同仁。這上任的一把火沒燒起來,反而拉了個大仇恨。

再加上她一向古板嚴肅的做派,幾乎就是完全失了人心。學生們自發組織起來,發動了“驅楊運動”。

僅僅九個月的時間,楊蔭榆這個校長就被自己的學生給集體罷免了。

離開之後,她依然從事教育工作,在蘇州的中學裡教數學和英語。據她的學生回憶:

常常夾一個特大的公文包,披一件黑色博士大擎,戴眼鏡,舉一柄飯碗大的放大鏡,上課極其嚴肅,課堂內只准說英語,不準說中文。

這是妥妥的禁慾系了。

1935年,她創辦了二樂女子學術社,“招收己經服務社會而學問上尚想更求精進的或有志讀書而無力入校的女子,援以國文、英文、算學、家事等有用學問”,自任社長。學生基本都是家境貧寒、年齡不一的女工或女童。

楊蔭榆在教育事業上的成就其實非常卓著,但是她一路走來,總是得不到認可,誰都說她壞話。

她的性格是剛硬決絕的。但是在那個年代,她也保護了一大批婦女。

楊絳寫道:

據那裡的傳聞,三姑母不止一次跑去見日本軍官,責備他縱容部下奸淫擄掠。軍官就勒令他部下的兵退還他們從三姑母四鄰搶到的財物。街坊上的婦女怕日本兵挨戶找花姑娘,都躲到三姑母家裡去。

▲楊絳

可以看到,這個一向不被喜歡的老教師,在現實中卻充當著淪陷區女孩們的避難所。她嘴硬心軟不討喜,但做的事情卻大義凜然,溫暖至極。

1938年1月,日軍將楊蔭榆誘出家門,在盤門外吳門橋將她開槍擊殺,並拋入水中。那年,她54歲。

這個富有大義的偉大教育家,就這樣壯烈犧牲在了日軍的槍下。她的人生並不完滿,但足夠壯烈,應該無憾了。

在民國那個年代,楊蔭榆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原生家庭沒能給她溫暖,也始終沒能有一個幸福溫暖的小家;但是她憑藉著自己的努力,依然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個人簡介:@米粒媽頻道(歡迎關注),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淀家長,噹噹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專註於學習乾貨、教育經驗分享,5-12歲孩子的教育和升學,英文、數學、科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0~5歲寶媽請關註:@米粒媽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