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得知張幼儀懷孕,徐志摩冷冰冰地一句“把孩子打掉”,還沒有讓張幼儀緩過神,沒幾天徐志摩就失蹤了。
作為一個有着強大內心的女性,她明白感情不是憐憫,在孩子出生後一個月,毅然在離婚協議書上籤下了“張幼儀”三個字,宣布兩個人7年的婚姻解體,讓詩人徐志摩去追求自己的爛漫。
張幼儀有一個很有社會地位的家族,12歲的時候就在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院接受女子教育,15歲那年,她還沒有結業,就被當時任浙江都督朱瑞秘密的四哥許配給了杭州一中的一名學生,他說這名學生才華橫溢,不可多得,家裡又是江南富商,這個學生就是徐志摩。
徐志摩也是父命難違,用他的話說:“媒妁之命,受之於父母”,就這樣,張幼儀輟學成了徐家少奶奶。
1918年,他們的第一個孩子阿歡出生,徐志摩就離開了妻兒出國留學去了,1920年的時候,徐志摩在張幼儀二哥的壓力下,只好讓妻子去往英國。
張幼儀是這樣描述當時徐志摩來接她的態度:“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煩地等着上岸,然後看到徐志摩站在東張西望的人群里。就在這時候,我的心涼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長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圍了條白絲巾。雖然我從沒看過他穿西裝的樣子,可是我一看就知道是他,他的態度我一眼就看得出來,不會搞錯的,因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表情的人”。
因為此時的徐志摩正在和林徽因熱戀中,無疑張幼儀的到來成了一塊絆腳石,所以在張幼儀生下孩子之後就出現了開頭的場景。
離婚後,徐志摩沒有問及前妻和孩子的生活着落,給人感覺他很輕鬆,終於卸掉了這塊包袱,可以全身心地去愛林徽因了。
而張幼儀則是在二哥的幫助下,在德國攻讀幼兒教育,1925年彼得不幸夭折,她悲痛欲絕,心情極度低落,這應該是她人生中最灰暗的時候。
1926年,被八弟接回上海,帶著兒子阿歡在北京繼續讀書,後來母親去世之後,她就帶著兒子回到了上海。
她先在東吳大學教德語,後來在哥哥的舉薦下,將一個瀕臨破產的女子儲蓄銀行盤活,她用自己獨特的商業頭腦,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裂變營銷差不多,存錢送禮品,拉客戶送劵,還打出了獨特的廣告語:這個時代,女人要有存款。
事實證明張幼儀就是一個商業奇才。
很多現代人都知道“雲裳”這個時裝品牌,它的創始人就是張幼儀,在曾經的舊上海顯貴的標誌就是:我的衣服是在雲裳服裝店做的,她將老師盤扣結合在西方學習的知識,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裁剪方法和中西合璧的時髦樣式,在當時的上海風靡一時。
她的服裝店生意不斷擴大,在很多大城市都開了分店,成為當時的時尚潮流。
到了1934年,她幫助二哥管理財務,在戰亂年代她囤積了很多軍用染料,有了龐大的資金積累。
1953年的張幼儀在香港遇到了一個叫做蘇紀之的醫生,蘇紀之和張幼儀是鄰居,離婚帶了四個孩子,張幼儀會經常給他們幫點小忙,只要力所能及的事情她都會去援手,漸漸地兩個的心也被彼此溫暖了,這個時候蘇紀之向她表明心意,希望可以組建一個家庭。
張幼儀雖然對蘇紀之有好感,但是畢竟自己也是做祖母的人了,於是她給遠在美國的兒子徐積鍇寫了一封信,徵求兒子意見,兒子很快就給母親回信了。
“母孀居守節,逾三十年,生我撫我,鞠我育我……綜母生平,殊少歡愉,母職已盡,母心宜慰,誰慰母氏?誰伴母氏?母如得人,兒請父事。”
雖然兒子在漂亮國是土木工程師,卻從文筆中可以看出詩人的韻味,不愧為徐志摩之子。
徐積鍇在美國定居,並且有四個孩子,兒媳婦張粹文也是張幼儀親自選定的,一家人其樂融融,這也讓晚年的張幼儀無比欣慰寬心。
1967年,蘇積之陪她到曾經和徐志摩居住過的康橋故地重遊。
張幼儀在《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里說:他和我坐在康橋河畔,欣賞這條繞着康橋大學而行的河流,這時我才發覺康橋有多美,以前我從不知道這點。我們還從康橋坐公共汽車到沙士頓,我就只站在我住過的那間小屋外面凝視,沒辦法相信我住在那兒的時候是那麼樣年輕。”
她在回憶中才知道自己也曾經年輕過。
張幼儀愛徐志摩嗎?我覺得是一廂情願地愛過,看看她自己的自述吧!
你總是問我,我愛不愛徐志摩。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是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把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人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用徐志摩兒子的話說,要不是飛機出事,他父親活到90歲都會有女人愛他,愛他的才華,愛他的詩情畫意,愛他的浪漫,這些也許正如張幼儀所說,她因為愛他,才會一直為徐志摩照顧家人吧!
徐志摩飛機出事之後,林徽因只是讓朋友撿了一塊飛機殘葉掛在家裡,而陸小曼除了哭還是哭,只有張幼儀一直被徐家認可,她也是唯一替他辦理後事的他的女人。
1972年,蘇積之去世之後,張幼儀處理完他的後事前往紐約居住,1988年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她的墓碑上刻下了:蘇張幼之。
不管她愛徐志摩多一些還是愛蘇積之,但是她最後覺得值得的還是蘇積之,應該說徐志摩是她愛的人,而蘇積之是愛她的人,這也讓她有了一個圓滿的人生。
張幼儀的一生有缺憾也有圓滿,她憑藉著自己的能力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也讓自己的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女人的智慧才是讓自身綻放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