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4歲擔任國務院副總理,長子是全國政協副主席,女兒是人大委員

這位幹部是我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國務院副總理,剛接到黨中央任命的時候正是不惑之年。任期內,他協助周總理兢兢業業的統籌全國行政事務,恢復工農業產值,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擺脫了貧窮的困擾,為新中國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名字叫陳雲。

陳雲是上海人,1905年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戶家,幼年時雙親先後去世,舅舅就看他可憐,便將他接到身邊來撫養。1919年,他在上完高等小學之後,便輟學去打工,期間受工友引導,走上了共產主義道路,1925年加入黨組織,1930年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1934年,紅軍長征的時候,黨中央決定委派陳雲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去後衛部隊紅5軍團工作,臨出發前,毛爺爺與朱老總特地和他見了一面,叮囑他在危急時刻,可代行軍政大權,決定紅5軍團的去向。紅5軍團的處境是比較艱難的,一方面,他們要奉博古的命令,搬家式的帶着各種沉重的機械,行軍速度很慢,根本無法擺脫敵人的追擊;另一方面,敵人追兵的數量遠勝於我方,紅5軍團的作戰壓力非常大,每次戰役的傷亡都不小。

這使得紅5軍團的官兵們有些不滿,時常會發牢騷。陳雲察覺到這一情況後,便下到基層部隊去,與大家面對面談心,排解戰士們的負面情緒,鼓舞他們的士氣,穩定軍心,將大家緊密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

湘江之戰開始後,紅5軍團的13師因為要阻擊敵人,遠遠落在大部隊後面,眼看就要陷入敵人的包圍之中了。危急時刻,陳雲動用了特別權力,命令13師火速與敵人脫離接觸,渡過湘江與軍團部會合,13師前腳剛渡江,敵人便將沿江的渡口全部封死,他們險險逃過一劫。1935年的遵義會議上,陳雲力排眾議,與彭老總、朱老總等同志一起,呼籲毛爺爺出山主理軍政大權,並暫停博古、李德等人的職務,使革命重新走上正軌。當年下旬,他秘密離開紅軍,轉而東進上海,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活動,想方設法與共產國際取得聯繫,通報了紅軍目前的狀態與未來的計劃。

1937年初,他又前往新疆,與滕代遠同志一起接應西路軍殘部。抗戰時,他一直留在延安負責組織部的工作。1945年,陳雲遠赴東北,與林帥搭檔領導東野,同時兼任地方行政工作。東北全面解放後,他又肩負起戰後恢復與重建工作,功勛卓著。1949年,人民政權建立後,他出任國務院副總理,彼時他才44歲,是我國最年輕的副總理。

1953年,高崗等人枉顧黨性與紀律,居然與黨中央對抗,並四處拉攏舊部,要搞山頭主義。高曾來找過陳雲,向他拋橄欖枝。但陳雲始終堅守底線,拒絕與這類人沆瀣一氣,他後來與鄧公一起向黨中央揭發了高,粉碎了一場牽涉極廣的陰謀。

時間來到60年代,陳雲在基層調研的時候,發現“生產隊”已經開始阻礙生產力發展,因此他向黨中央建議再次實行土改,將土地分回給個人,以提振農民們的積極性,改變農業趨向僵化的局面。這一觀點隨後被認定為“右派思想”,遭到了很多批評,陳雲也一時受到許多非議,迫於壓力,他只能絕口不再提此事。

動蕩時期,他受到了猛烈的衝擊,被暫停一切職務,前往江西某機械廠改造。直到1971年,在周總理的極力斡旋之下,他方才回到中央,在國務院充任對外經濟研究員。在此期間,陳雲積累了大量的經濟學知識,對非公經濟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動蕩結束後,他積極配合鄧公開展經濟體制改革,使中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陳雲的後代和他一樣優秀,長子陳元曾在金融領域耕耘多年,成就不凡,後來進入全國政協任副主席,享受副國級待遇,三女陳偉蘭也在體制內工作,後來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陳雲是新中國第一代領導班子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忠誠、淳樸,始終心向共產主義,懷抱着民族富強的偉大理想。改革全面施展開後,他在一線努力奮鬥,與鄧公聯手建立起了市場經濟體制,讓新中國迅速崛起,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經濟體,讓老百姓擺脫溫飽線的束縛,邁進小康生活。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優秀幹部,是永遠值得信賴的好同志,讓我們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