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禎、陳夢昌姐弟送走文天祥義軍,經江西會昌、安遠,到廣東循州(龍川),向南宋小朝廷靠攏。
陳淑禎、陳夢昌,繼續在漳州、汀州、邵武一帶發展壯大。半年後起義軍達10萬多人。
由於祥興二年(1279年)陰曆二月六日,崖山決戰宋失敗,陸秀夫背祥興帝投海自盡。堅持近3年的南宋小朝廷終結,也宣告南宋真正的滅亡。
為圖恢復大計,便於號召,陳淑禎支持族弟,漳浦畲漢農民起義軍首領陳大舉(陳吊眼),在漳州以“復宋”為名,自立為王。
關於這一段史實,南宋愛國詩人鄭思肖(1241一1318年),在他寫的《心史》中曾作記述:“且今漳州陳吊眼據漳已久,地通諸山洞,山寨八十餘所,據險相維,內可出,外不可入,以一當百,剿韃難並,意欲攻出,年號泰昌……元賊力攻漳,不可得”。在陳大舉、陳淑禎等號召下,民眾響應者日增。
為了鎮壓福建抗元起義軍,元軍大部隊回師福建。元帥唆都親自率精兵,向漳州詔安南麓湖內村一帶的義軍發起猛攻。
義軍據險出擊,智敗唆都,全殲元軍,唆都負傷涉水,僅以身免。因其潰敗,唆都被元廷革職。
元軍在“湖內之役”潰敗,引起忽必烈的震驚,他加封完者都為鎮國上將軍為征閩元帥。並下令:“詔諭漳、泉、汀和邵武等處八十四畲族官吏官民,若能舉眾來降,官吏例加遷賞,軍民安堵如故”。
又下令:“泉州行省,山寨未即歸服者,率兵抜之,已抜復叛者,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