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金秋送爽,書香潤心。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人民日報出版社新媒體推出“書里的黨史故事”欄目,和讀者、網友一起,翻開那一本本有溫度的圖書,品味那一段段有情懷的故事……
巨款支持南昌起義
這是一張收條和一封回信,泛黃的紙張上“總理遺囑”四個大字和大段的“孫中山遺囑”分外醒目。這兩份文物的正文均為毛筆手書,兩側還印有“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等字樣。正是這兩件文物,引出“南昌起義”這一重大歷史事件背後不為人知的一段細節故事。
收條與回信,一級文物,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館藏
雪中送炭的捐款
1927年8月1日凌晨,由周恩來、葉挺、賀龍等人領導的南昌起義爆發,打響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由於準備充分,組織得當,加上起義軍將士們的頑強戰鬥,起義只用四個小時就取得了勝利。第二天,工農商學兵各界群眾五萬多人,會集到市區東邊皇殿側的公共體育場上,參加慶祝革命委員會成立和軍民聯歡大會,慶祝南昌起義的偉大勝利,整個南昌城沉浸在一片勝利的喜悅中。
8月3日早晨,一位叫朱大幀的人來到黨部,將一萬銀圓捐給了起義部隊。朱大幀是江西民眾慰勞前敵革命將士委員會的負責人,是國民黨左派人士。江西民眾慰勞前敵革命將士委員會成立於1927年6月,是一個群眾性組織。
為起義部隊代收慰問金的,是國民黨江西省黨部執行委員會常委黃道和羅石冰。他們收到捐款後,給朱大幀寫下了這份收條:“今收到貴會慰勞革命將士捐款壹萬元正。”這時的國民黨江西省黨部是以共產黨員為核心的國共合作組織,黃道早年參加革命活動,是中共江西省黨組織和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羅石冰也是江西省早期共產黨員,南昌起義後擔任新成立的革命委員會財務委員會委員,負責籌備組織數萬群眾的慶祝大會,徵集民眾捐款慰問南昌起義軍。
第二天,黃道和羅石冰將這筆捐款交到了起義軍中。隨後,他們給朱大幀寫了一封信:“逕啟者昨日收存貴會轉來之慰勞捐款已由本會黃道羅石冰兩常委分別送交十一軍與二十軍兩政治(部)主任領收代為分發矣。”回信後面蓋着“中國國民黨江西省執行委員會”的方形公章。
這筆錢對起義軍來說可謂雪中送炭。當時,全國金融紊亂、物價飛漲,紙票購買力低下。葉挺、賀龍從武漢帶過來的國庫券以及起義部隊接管江西省銀行所得的紙幣,都已大打折扣。而且,起義部隊正準備南下,沿途紙幣使用困難,這一萬銀圓,正好可以供起義部隊在南下途中使用。
黃道
羅石冰
“回信和收條”反映了當時南昌人民踴躍支援起義軍的歷史,也反映了黨員幹部辦事認真細緻、有始有終的工作作風。朱大幀一直將收條和回信妥善保管着,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南昌市籌建八一起義紀念館時,他才拿出來並向來訪的同志介紹了這件事。
不幸遭遇特務下毒
“收條與回信”的兩位主要當事人黃道和羅石冰後來去了哪裡呢?
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後,黃道遭到國民黨反動派通緝,悄悄潛回老家,與方誌敏一起在贛東北從事革命活動。1930 年,他與方誌敏、邵士平等人利用中原大戰的有利時機,創建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不久,贛東北根據地與閩北根據地合併,成立了贛東北省委和贛東北蘇維埃政府(後改為閩浙贛省委和閩浙贛蘇維埃政府)。1931 年 7 月,黃道調任中共閩北分區區委書記,1934 年 1 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
南昌起義指揮部舊址
中央紅軍長征後,黃道奉命留在閩北,領導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七七事變”後,國共兩黨經過談判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分布於江南各省的游擊隊被改編為新四軍。1937 年底,黃道領導的游擊隊在江西鉛山石塘鎮集中,閩北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五團,閩東遊擊隊改編為第三支隊第六團,一道奔赴江南抗日前線。黃道隨後轉赴南昌,
主持新四軍駐贛辦事處工作。
1939年3月,日寇大舉進攻南昌。黃道在愛國人士和廣大群眾的協助下,將辦事處安全地撤離南昌,遷往吉水縣的吉水灘。5 月,辦事處決定前往上饒。在途經鉛山河口時,黃道因病住進當地的大同旅社。然而,不幸的事情就在此時發生了。
國民黨上饒集中營特務黃玉成、呂鶴年等人買通為黃道治病的醫生,趁看病之機給黃道注射了致命的毒藥……
黃道遇害後,國民黨反動派為了掩人耳目,對外宣稱“黃道病死”。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特務黃玉成被逮捕,經過長達八個月的調查與審訊,黃道的死因真相才水落石出。1950 年 11 月,黃玉成被判處死刑,在橫峰縣城郊被處決。其他幾名特務也都陸續落網,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英名永載史冊
當起義軍南下時,“收條與回信”的另一位當事人羅石冰隨軍轉移,在廣東潮汕地區不幸被俘。不過,由於他的機智勇敢,被俘後又逃脫。1928年,羅石冰到上海治病,被組織送往蘇聯莫斯科學習,1930年回國後擔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
他在青島工作期間,重建了已經遭到嚴重破壞的市委領導機構,先後建立了各產業工會,加強了黨對青島工人運動的組織領導,使青島的工人運動面貌一新,得到中華全國總工會的高度評價。
1931年1月17日,羅石冰來到上海,準備參加由中華全國總工會秘書長林育南召集的黨的會議。當日下午1時左右,當他來到開會地點東方旅社時,萬萬沒想到這竟然是個圈套,租界巡捕早已包圍了東方旅社,逮捕了林育南等7位與會同志,現在正埋伏在旅社裡等着其他參會人員自投羅網。羅石冰一走進東方旅社的房間就被逮捕了。
雖然羅石冰化名為蘇玉清,而且編造了早已準備好的一套說辭,但敵人早已從內部獲知真情,認定他是“共黨要犯”,和另外30多名被捕的同志一同被押往位於龍華的上海淞滬警備司令部。
羅石冰在監獄裡遭到敵人嚴刑拷打,已奄奄一息。但他始終沒有說出自己的身份。黨組織專門成立了營救委員會,設法營救羅石冰等人。他們利用家屬送飯的機會,將寫有營救計劃的秘信夾在食品中帶給獄中的同志們,但營救最終還是未能成功。
1931年2月深夜,羅石冰和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實、柔石、龍大道等24名革命同志被押往刑場秘密殺害。由於當時羅石冰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人們並不知道他犧牲的確切時間和地點,直到20世紀80年代,有關部門才確定了羅石冰是24位死難烈士中的一員,他的名字被刻在了“龍華二十四烈士”紀念碑上。
延伸閱讀
黃道(1900—1939)
江西橫峰人。原名瑞章,別號一鳴。早年入南昌二中、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南昌起義,後任中共閩浙贛省委組織部長、閩浙贛省軍委政治部主任、閩北特委書記、閩贛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長、中華蘇維埃政府中央執行委員等。1934年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根據地堅持鬥爭,任中共閩贛省委書記。抗戰爆發後,任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委員、江西省委書記、江西省委宣傳部長兼統戰部長。1939年5月23日在江西鉛山河口鎮被國民黨特務暗害。
羅石冰(1896—1931)
江西吉安人,又名石彬,號子實。1919年畢業於南昌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24年考入上海大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到江西,曾任中共江西地委書記、江西區委委員兼吉安地委書記、國民黨江西省黨部常委兼組織部長。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財務委員。1928年赴蘇聯,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1930年回國,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1931年1月在上海被國民黨當局逮捕,2月7日在上海龍華就義。
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出版社
《自從有了黨:文物背後的家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