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一男子賣瓜子成百萬富翁惹爭議,鄧小平得知後:先放一放

有這樣一個人:

他歷經坎坷,三次鋃鐺入獄,經歷過4次婚姻;

他白手起家,在萬元戶十分稀缺的年代,賺了上百萬。

這個人就是“傻子瓜子”的創辦人年廣九

1980年,有人眼紅年廣九,隨即便寫了一封舉報信上交給了上級部門。

然而當鄧小平看到這封信後卻說:“先放一放”。

年廣九是如何在那個年代成為百萬富翁的?鄧小平又為何會這麼處理?

1937年1月,在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虎視眈眈時,安徽省懷遠縣年家村中一戶滿足人家誕生了一個新的生命,並為他取名年廣九。

在他5歲時,淮河爆發了嚴重的水災,年廣九便只能跟着父親一路乞討來到了蕪湖

沒有了土地,年廣九一家也就失去了生活來源,無奈之下只好在街頭擺了個小攤,賣水果等雜物來養家糊口。

小小年紀的年廣九就跟着父親一起在街頭吆喝,招待起客人也越發地熟練。

因為逃荒而來,年廣九一家衣衫襤褸,長期吃不飽飯的父親神情木訥衣衫襤褸。

做起生意來卻從不缺斤短兩,不當奸商,因此有人便稱呼他為“傻子”。

在年廣九二十多歲時,父親病逝了,他便一個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擔,為了養家糊口,水果旺季就賣水果,淡季就去賣魚。

當他賣水果時,發現客人總是十分糾結,擔心水果口感不好,於是年廣九就順水推舟地推出了新的服務:先嘗後買。

顧客嘗過以後滿意的,就買幾斤,不滿意也不要緊,嘗了不花錢。

年廣九遵循父親“利輕業重,事在人和”的理念,碰到那些胡攪蠻纏,買了水果回家後又來說少找了錢或者缺斤少兩的,他也不計較,樂呵呵的給人家補上水果或者錢。

賣水果時,年廣九也總是會在稱完後,再給顧客多添一些,附近跟他一起做生意的人總罵他傻:“生意哪有這麼做的,傻不傻啊你。

慢慢的,越來越多的人稱呼年廣九為“傻子”,他的姓名卻很少有人再提起。

上世紀60年代,年廣九曾因“投機倒把罪”和“牛鬼蛇神罪”兩次入獄。

出獄後,生活還得繼續,但當時水果生意不好做,因為水果容易腐爛,年廣九一次只能進一點,生怕進多了到時候得不償失。

但這樣繁瑣的過程讓年廣九覺得累,對於水果生意也趕到了厭煩,開始琢磨起其他的生意。

再加上當時因為氣候的原因水果欠收,價格越來越貴不說,立秋以後也很少再能販到水果。

此時的年廣九也意識到:“不改行是不行了。”但是具體要幹什麼他還沒有想好。

在大伯的建議下,年廣九意識到賣瓜子倒是個不錯的生意,一次存個幾十斤不成問題。

說干就干,年廣九帶着炒好的275小包瓜子來到電影院門口,5分錢一包,很快就被搶售一空。

他一算,這一晚上就賺了8塊多,當時人們的零嘴不多,瓜子也算是個稀罕物件,年廣九就覺得這個生意可以做。

於是,他就開始了每天晚上七八點開始炒瓜子,一直到早上5點才結束,休息兩個小時後開始給瓜子分包。

中午12點和下午6點是工人們下工的時間,這時年廣九就會帶着瓜子偷偷地過去賣。

人家買一包,他還要再給人家抓一大把,就這樣,年廣九“傻子”的名號越來越響亮。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國各地都掀起了翻天覆地的改革浪潮,當許多人都還在觀望形勢時,年廣九就已經率先相應國家號召,擺起了賣瓜子的攤位。

他的妻子不同意如此大膽的做法,對他說:“你如果執意這麼干,咱就離婚!

年廣九是鐵了心地想要做生意,他將家中級積蓄全都給了妻子,自己只拉着一輛板車凈身出戶了。

這下連做生意的本錢都沒了,年廣九無奈之下只好找到母親,從母親手中拿到了一筆錢,重新帶着大兒子開始炒瓜子賣瓜子。

既然有了攤位,年廣九便也想着給自家瓜子想個響亮的名字,他靈機一動:“乾脆叫‘傻子瓜子’吧,又好吃又好記。

就這樣,“傻子瓜子”正式成立。

賣了一段時間後,年廣九有一次和客人閑聊,他聽到客人說:“你這瓜子味道不錯,但我覺着吧,沒有上海蘇州那邊的瓜子好吃。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雖然客人只是隨意地說了一嘴,但年廣九卻放在心上。

他特意跑到上海蘇州和一些北方城市,專門買回來各種各樣的瓜子,然後進行品嘗比較,一次又一次地改進瓜子的口味。

最終,年廣九推出了奶油、醬油、椒鹽等口味的瓜子,無論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

年廣九的瓜子粒粒飽滿,一磕就開,再加上便宜味道好,在當地越來越有名,無數人慕名而來,只為了嘗嘗他家的瓜子,最多時一天可以賣出去上千斤!

但由於“傻子瓜子”名氣起來了,生意越來越好,一些腦子靈活的便也開始賣起瓜子來。

有人搶了生意,年廣九家的生意自然也差了起來,為此他愁得好幾天沒能睡個好覺。

最終,他心一橫決定降價!

原本2塊4毛錢一斤的瓜子,年廣九賣1塊7毛,許多人覺得不理解,這樣一來不久虧本了嗎?

但沒想到,價格降下來後生意卻越來越好了,排隊買瓜子的人也越來越多,銷量直線上升,原本一天只能賣3000斤,降價後一天能買2萬多斤!一天的利潤高達上千元!

這個數字在當時可謂十分驚人,畢竟當時哪個村裡出個萬元戶都是十分不得了的事,而年廣九卻已經憑着自己的努力賺了上百萬。

當地潮濕多雨,而大家買瓜子的錢最大的也就是10元,每當天晴時,周圍的鄰居總能看到年廣九一家在自己院子里光明正大的“曬錢”。

有人勸他最好注意點,但年廣九卻不以為意:“我老老實實賺的錢,又不是見不得人的東西。”

後來,由於生意越來越好,“傻子瓜子”的名氣越來越大。

1981年9月4日,年廣九正在家中熱火朝天地炒着瓜子,誰知家中卻突然來了4個衣着光鮮的男人,一看就跟他們這種市井小販身份不同。

其中一名男子滿臉笑容地握住了他的手:“你好,我是咱蕪湖市的副市長,我姓趙。

吃了年廣九一捧瓜子後,他又開口說:“瓜子味道確實好,放開了干,爭取把‘傻子瓜子’的名號聞名全國!為我們蕪湖爭光。

趙副市長一行人離開後的第二天,蕪湖當地的報紙上就刊登了一篇名為《貨真價實“傻子瓜子”》的文章。

經過報紙這麼一宣傳,“傻子瓜子”的生意越來越好,來自各地的訂單也多了起來,年廣九也順勢在周圍的城市設立了代銷點。

眼看生意越做越大,年廣九便在郊區租地開了家廠子,僱傭的工人高達103人,他成了全中國最大的個體工商戶,有人也將他稱為“中國第一商販”。

年廣九和他的“傻子瓜子”徹底在全國出了名,就連《光明日報》都接二連三的發文章誇讚他們。

但人紅是非多,有人眼紅年廣九的生意,便藉著收入過高、僱工數量過多為由,一封信將他舉報給了上級部門。

而這封信在當時也牽連出了一系列值得討論的問題。

比如,當時國家工商局規定了,個體工商戶僱工最多不能超過8個。

於是一些風言風語出現了“年廣九是暴發戶”、“新型資本家”、“社會姓資還是姓社”等等。

1982年底,鄧小平在辦公桌上看到了一封關於“傻子瓜子”的調查報告,這是他第一次接觸到“傻子瓜子”。

看完後,鄧小平沉默了一會,然後對着時任中央農奴才能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潤生說:

“‘傻子瓜子’的問題放一放,看一看,讓‘傻子瓜子’經營一段,怕什麼?傷害了社會主義嗎?”

得到鄧小平的指示後,安徽省以及蕪湖市的領導們還是專門成立了調查組,專門就“傻子瓜子”的問題進行了調查。

從此以後,年廣九發現,自己的生意變得好做了,外在的干擾少了很多,他也因此下定決心要把瓜子賣到全國而各地。

為了表明自己的誠意,年廣九主動找到了工商部門,提出要聯合經營,他也因此成為了“公家人”,做起生意也更加賣力。

1985年,當時全中國不知何時突然興起了一股有獎銷售的風氣,年廣九仔細研究過後覺得這確實是個不錯的新營銷方案。

於是他便決定印刷150萬份獎券,一等獎為一輛小轎車二等獎則是摩托車,其他的獎項也全都是大彩電冰箱洗衣機等昂貴的電器。

年廣九本想憑藉這一手再度打響“傻子瓜子”的名氣,搶佔更多的市場。

但誰知,活動剛剛進行了一個多月,就因為其他一些商家的違法操作,中央立即下達了停止有獎銷售的文件:

“國務院來文,全國有獎銷售活動因有趁機提價、推銷殘次商品的現象,欺騙顧客,擾亂市場,因此一律廢止。”

活動不但停止,以往的有獎銷售獎品也被禁止兌換,一些商家紛紛找到年廣九要退貨,“傻子瓜子”因此受到了重創,共損失90多萬。

廠子受到損失後,自然是需要有人出來承擔責任的,而身為廠長的年廣九自然首當其衝,第背判入獄三年緩刑三年執行。

1992年,鄧小平再次聽說了“傻子瓜子”的事情,在進行南方談話時着重強調了這個問題:

“農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個‘傻子瓜子’問題。當時許多人不舒服,說他賺了一百萬,主張動他。我說不能動,一動人們就說政策變了,得不償失。”

年廣九經過重新審查後背判無罪,而鄧小平說的這句話不但被收錄進了《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中,也被年廣九掛在了自己的辦公室中。

年廣九一生中,除了事業起落不定外,他的婚姻也十分坎坷。

第一任妻子名叫耿秀雲,二人相識於微末,一起度過了不少的苦日子。

但就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年廣九想要擴大生意規模,但耿秀雲卻強烈反對。

最終這對共患難的夫妻落得個勞燕分飛的結局,而年廣九念在妻子陪自己吃苦多年,將全部的積蓄都留給了她。

之後的兩任妻子也都並沒能呸年廣九走到最後,並讓他飽嘗不快。

上世紀九十年代,年廣九認識了自己的第四任妻子陳慧芳。

當時的陳慧芳是“傻子瓜子”的一位員工,她比年廣九小了近30歲,但卻有勇有謀,獨自一人來到河南開闢市場。

但在1998年年底,陳慧芳突然在河南身患重病,做手術時需要家屬簽字。

在這種緊急情況下,年廣九隻能先簽了字,而這也成為二人之間難以言喻的緣分。

後來,二人成功喜結連理,陳慧芳也在2000年為年廣九生下了第四個兒子年龍。

如今的年廣九依舊80多歲,卻依舊老當益壯,與妻子一起生活在蕪湖的“傻子瓜子”總店。

2018年時,在全國工商聯舉辦的改革開放 40 年優秀民營企業家表彰大會上,年廣久也受邀出席。

在大會上,年廣久動情地說:“小平同志三起三落,也三次保護了我,沒有偉人,就沒有我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