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潭秋(圖片來自網絡)
陳潭秋(1896.1.4—1943.9.27),名澄,字雲先,號潭秋,湖北黃岡縣(今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陳策樓人。青年時代積极參加五四運動。1920年秋,他和董必武等在武漢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的一大。此後,陳潭秋先後任中共安源地委委員、武昌地委書記、湖北區委組織部長、江西省委書記、江蘇省委組織部長、滿洲省委書記、江蘇省委秘書長等職,為黨的事業四處奔波。 1933年初夏,陳潭秋到中央蘇區工作,任福建省委書記。1934年1月,在瑞金召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代表大會上,他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和中央政府糧食委員(即糧食部長)。紅軍長征後,陳潭秋留中央蘇區堅持游擊戰爭,任中共江西分局組織部長。1935年8月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後參加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工作。 1939年5月,陳潭秋奉命回國,途經新疆省首府迪化,6月,接替鄧發任中共中央駐新疆代表和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負責人,化名徐傑。
陳潭秋在迪化四年多的時間裡,正是國內外政治形勢逆轉,新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出現裂痕、新疆軍閥盛世才公開走向反蘇反共道路的時期。正是在這種複雜的情況下,陳潭秋表現了共產黨人的高度原則性和靈活性,他和毛澤民、林基路等共產黨員一起,正確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新疆各族人民,同新疆軍閥盛世才進行了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為發展新疆的經濟、文化建設,開展抗日救亡運動,作出了突出貢獻。
首先,陳潭秋着力抓了西路軍總支隊的訓練和學習。1939年夏天,鄧發、陳潭秋和西路軍總支隊的領導就對總支隊的野營訓練作了充分準備和嚴密部署。訓練中,他們和指戰員同吃同住同訓練,極大地鼓舞了指戰員的鬥志,使這次歷時兩個多月的野營訓練獲得了圓滿成功。9月,鄧發回延安後,陳潭秋及時對野營訓練進行總結,並領導西路軍總支隊開展了冬季學習。他還親自給指戰員上政治課、黨課,講黨史。經過野營訓練和學習,指戰員的政治覺悟和軍事技術都有了很大提高。1940年1月,在陳潭秋的精心組織和安排下,西路軍總支隊的300多名指戰員安全地回到了延安。
陳潭秋組織和領導在新疆的共產黨員為新疆的建設事業、為新疆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支援抗戰做了大量的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形勢危急的情況下,他依然領導“反帝會”中的共產黨員發動和組織各族人民群眾籌集了8萬件皮衣,1萬件馬鞍送往延安;1939年,他籌集資金,從蘇聯購得《新中華報》需用的新聞紙10噸運至延安;1940年1月,西路軍總支隊東返時,除攜帶隨身自衛武器外,還帶回了機槍4挺,子彈4萬發。1940年夏秋,他領導在南疆工作的共產黨員清除了英帝國主義潛伏在當地的特務,鞏固了南疆的邊防。
為了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陳潭秋與盛世才進行了有理有節的鬥爭。他曾為共產黨員被排擠、打擊,受陷害等事宜多次找盛世才談話,甚至提出抗議;他教育黨員遇事謹慎,不給反動分子挑撥以任何借口;他要求黨員在形勢險惡的情況下,要忠於職守,爭取時間,多做工作。
陳潭秋還利用《新疆日報》、《反帝戰線》、《新疆青年》、《新芝》等報刊雜誌,開展關於抗日鬥爭的各種宣傳活動。他把《新疆日報》作為宣傳馬克思主義、宣傳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陣地,親自審定報社的工作計劃,對重要的文章、社論親自審閱批改,並大量採用新華社和塔斯社的電訊稿,指出只有團結抗日才有出路。《新疆日報》還經常刊登毛澤東、朱德等中共領導人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反共高潮的文章。陳潭秋自己還親自撰寫重要的文章和社論,對盛世才製造的反共反蘇陰謀予以堅決的揭露和批判。“皖南事變”發生後,經過陳潭秋的努力和鬥爭,《新疆日報》發表了《中共中央發言人關於皖南事變的談話》、《新四軍將領通電聲討親日派》等文電消息,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罪惡行徑,教育和喚醒了新疆各族人民。
1942年2月,陳潭秋與新疆八路軍辦事處機要秘書兼譯電員王韻雪結婚。
同年夏天,盛世才公開投靠蔣介石,實行白色恐怖。陳潭秋向黨中央建議將在新疆工作的幹部調回延安,以保存革命力量。同時,組織在新疆的共產黨員整風學習,進行革命氣節教育,要求共產黨員要有足夠的精神準備,隨時可能被捕,要堅定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革命意志。1942年夏,黨中央同意在新疆工作的共產黨員全部撤離。陳潭秋把自己列入最後一批,表示:“只要還有一個同志,我就不能走。”
1942年9月17日,陳潭秋被捕。敵人對陳潭秋施以酷刑,逼迫他“脫黨”。陳潭秋拒不屈服。1943年9月27日深夜,陳潭秋被秘密殺害於獄中,時年47歲。由於消息隔絕,在1945年召開的黨的七大上,他仍被選為中央委員。新中國成立後,陳潭秋的遺骨被安葬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南郊烈士陵園。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陳潭秋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烏魯木齊的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記念館(圖片來自網絡)
參考資料:
1、《中共新疆地方史》(第一卷),新疆黨史研究室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2、《新疆歷史常識》(下),苗普生主編,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3、《新疆簡史》(第三冊),新疆黨史委、烏魯木齊黨史委編,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 4、《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左支隊在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