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周總理、朱老總等人相繼去世後,為了歌頌他們的功績,相關部門要拍攝一些宣傳教育片,需要一些演員來飾演新中國的偉大人物。
由於毛主席等人的特殊性,並非什麼演員都能駕馭得了,必須要特型演員。所謂"特型演員",演員所飾演的角色必須要和歷史人物長得很像,毛主席的形象深入人心,需要找到一位專門飾演他的特型演員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1978年,文化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分別下達了通知,要求在全國、全軍中挑選出一批適合塑造革命領袖形象的特型演員。下級單位接到命令後,在全國各地尋找那些與偉人相似的演員。
經過大半年的尋找,到1979年秋,在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的辦公桌上,放着二十來張由全國各地演員扮演毛主席的彩色照片。精挑細選後,葉劍英在一張照片的背面畫了個圈,葉帥選中的人正是古月,這個決定影響了他的一生。
成名前默默無聞的古月
古月原名胡詩學,1937年12月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那個年代正是抗日全面爆發的時候,古月家境一般,父母在他5歲的時候參加革命工作犧牲了,他是烈士遺骨,從小在孤兒院長大,與姐姐相依為命。
1949年,我軍解放桂林,古月從桂林孤兒院中被解救出來,在部隊生活。從此,部隊成了古月的家,在那裡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古月喜歡錶演,且有一定的天賦,她的姐姐是文工團的女演員,在姐姐的推薦下,文工團破例接納了古月。
進入文工團後,古月還是一個新人,只能做一些最基礎的事情,沒有登台表演的機會,但他並沒有放棄,私下請教老師前輩,努力練就專業技能,相信總有一天會有用武之地,等待一位賞識自己的伯樂。
二十年的演員生涯中,古月沒有留下太多作品,一直默默無聞。一天,古月乘車回家,鄰座的人時不時會看他一眼,這讓古月感到困惑,以為自己臉上有什麼東西。一問才知道原來是乘客覺得古月像毛主席,得知這個答案後,他非常震驚,有些不可思議。
回到家,古月拿出了毛主席的畫像,站在鏡子前比對了起來。仔細觀察後,古月覺得自己的臉部與毛主席的確很相似,也就理解了當初為什麼這麼多乘客一直盯着他看了。
古月父母早逝,與姐姐相依為命,童年生活過得並不好。進入文工團後,古月默默無聞二十多年,一直沒有賞識他的伯樂。直到1979年秋,在葉劍英的賞識下,古月的命運發生了徹底的改變,成為飾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員。
葉劍英挑中古月
1979年秋,葉劍英需要挑選出一位飾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員,相關單位將演員的照片放在他的辦公桌後,葉帥拿起放大鏡仔細觀察每個人的臉部,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看了許久,葉劍英拿起一支紅筆,準備在一張照片的背面畫個圈。葉劍英這個圈將決定二十多位扮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員,一旦被他選中,某位演員今後的人生軌跡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突然,葉劍英放下了手中的紅筆,拿起“毛主席”的照片,招呼一旁工作的耿飈,請他來介紹一下這張照片的來歷。
耿飈接過葉劍英手中的照片,看了一眼後就覺得眼熟,便告訴葉帥:此人是昆明軍區的一位文化幹部名叫胡詩學(古月),文化部副部長鬍可發現的,您是不是覺得他像主席呀?葉劍英仔細看着照片點頭,連說“像!真像!”最終,由葉帥欽定,讓古月飾演毛主席。
當然,飾演毛主席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葉帥舉例蘇聯有一位專門飾演列寧的演員叫石楚金,國家為了培養他,花了不少功夫。古月飾演毛主席,必須要多讀一讀主席的著作,看看紀錄片,收集毛主席各個時期的照片,從細節着手,做到精益求精。
古月得知自己被選為毛主席的特型演員時,非常興奮,同時也明白自己身上所肩負的責任。從那以後,古月刻苦研究毛主席的著作、神態,練好演技,不辜負葉劍英元帥和各位領導的信任和賞識。
1980年1月,古月進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正式成為演員劇團特型演員組的一員,專門飾演“毛主席”這一角色。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學習,古月在影片《西安事變》中亮相,飾演毛主席,他的演技獲得了觀眾的認可,聲名日益顯赫。
此後,古月相繼出演了《彭大將軍》《開國大典》《決戰之上》《毛澤東的故事》等大型電影,獲得了許多重量級的獎項,在當時,古月是所有毛主席特型演員中最成功的一個,這一切的一切,都要源自於葉劍英元帥對他的賞識。
結語
古月的演員生涯能夠獲得成功,成為老百姓心目中最出色的特型演員之一,除了長得像毛主席外,一方面是自己能夠沉澱學習,努力的結果,另一方面是獲得上級的賞識,尤其是葉帥的賞識。
正所謂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我們在被伯樂賞識的同時,自身也需要有一定的能力,這樣才能在遇到機會的時候能夠順利抓住,改變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