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什麼是政治

毛主席:“所謂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

毛主席“沒這麼複雜,政治就是把支持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對我們的人搞得少少的。”

這是在敵我鬥爭的情況下,政治的重點。其目的仍然在於增加自己競爭勝利的可能。

毛主席:“評比不僅比經濟、比生產、比技術,還要比政治,就是比領導藝術。”

這是比在增加事情可能的作用。

毛主席:“切合實際就是要看需要和可能,可能就是包括政治條件,經濟條件和幹部條件。”

可見,在這裡,政治也是增加事情可能的。

毛主席:“戰爭是政治的繼續。

戰爭就是破壞阻礙,既降低可能性的那部分,破壞降低可能性的政治。

毛主席的雄文,非常生動、具體:毛主席講政治工作

通篇、字裡行間,都是鼓勁、泄勁的做法,都透露着政治增加、或減少可能性的目的和作用。

毛主席:“過去為了結束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我們就實行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的方針。”

可見,政治也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的工作,其目的仍然是在增加可能性、降低可能性。


回到原點井崗山時期,總共才二千到一萬人,這二千人能塞多少部門、機關?龐大部門、機關不斷創建和存在的目的,是什麼呢?仍然是增加可能性、降低可能性。


綜上,可見,政治是個“可能”轉化器。用科學的術語,政治就是提供、改變基礎概率。政治是個“基礎概率”的轉化器;價值觀,亦如是。而這同樣也應是政治和價值觀的考核、評估標準吧。


掏空政治、價值觀的這個內涵,不充實政治、價值觀的這個內涵,就會使政治、價值觀在一般人眼裡只是抽象、只是虛物。

好的政治:

1、讓可能性收斂、集中成現實。(這是計劃經濟的長處、屬於是組織的力量。)

2、又讓現實發散、分散成多樣化的可能性。(這是計劃經濟的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