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4月,在北京體育館舉行了一場全國先進生產者表彰大會,到場的不僅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勞動模範,還有毛主席、周總理等領導人。
現場氣氛非常熱鬧,在人群中,有一位老人身穿中山裝,滿面滄桑,嘴角卻掛着樂呵呵的笑容,顯得很憨厚,也有點不起眼。
但是,當毛主席看到這位老人的時候,卻激動地喊了一聲:“老班長!”
那麼,這位被毛主席稱為“老班長”的老人是誰呢?
實際上,“老班長”並不是什麼重要的人物,只是一位平凡的老紅軍,名叫李開文。
李開文生於1898年,是安徽金寨縣槐樹灣鄉人,因從小家庭貧困,長大後就加入了紅軍,還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在一次轉移的過程中,因敵機轟炸,李開文受了傷,不得不轉到炊事班,成為炊事班班長。
紅軍開始長征後,因為環境惡劣加上糧食短缺,不是每天都能生火做飯,而等到做飯時,潮濕的天氣又導致柴草陰濕,很難點燃。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開文在行軍時就把柴草揣在身上,利用自己的體溫把柴草烘乾,因此,到了做飯時,他的灶火總是第一個點燃。
大家一開始不知道什麼原因,都問他是怎麼做到的,李開文卻沒有告訴他們,因為把濕漉漉的柴草揣在身上非常難受,他不想戰友們跟着受罪,就說需要乾柴就來找他,他有辦法。
時間一長,大家還是知道了他的“秘密”,都被李開文的無私精神所感動,都親切地叫他“老班長”。
一來二去,連毛主席都知道了李開文的事迹,跟着大家一起喊他“老班長”。
長徵結束後,李開文被任命為中央特灶班班長,負責毛主席等領導人的伙食。
那時候,無論是領導人還是戰士們的伙食都很簡單,李開文擔心毛主席等人的營養跟不上,就拿出自己的錢買豬肉,做成紅燒肉,給毛主席等人增加營養。
李開文做的紅燒肉非常好吃,毛主席也讚不絕口,還特地起名叫“老班長紅燒肉”。
不過,毛主席吃過幾次後,還是叮囑他以後不要做了,因為現在紅軍的條件還很艱苦,等戰士們都能吃上紅燒肉了,再來給自己做。
毛主席的廉潔作風,深深地打動了李開文,在日後的工作中更加努力,既要保證毛主席等人的營養,也要盡量節約每一分錢。
對這位盡職盡責的“老班長”,毛主席也是非常感激,1949年中央機關幹部學校成立後,毛主席就推薦李開文去學習深造。
從幹部學校畢業後,組織本來要安排李開文去天津糖廠當廠長,但李開文自知沒有那個能力,就婉言拒絕了,說希望能回到家鄉與妻兒團聚,支援農村建設。
臨行前,李開文去向毛主席道別,毛主席很捨不得他走,叮囑他一定要經常寫信給自己報平安。
回到家鄉後,當地政府知道他的身份,要給他安排重要的職務,但李開文再一次婉拒了,而是主動要求去響山寺糧站當站長。
在看守糧站時,李開文經常給大家講過去的革命經歷,教育大家要謹記毛主席的教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在閑暇時,李開文還會做紅燒肉,讓大家都嘗嘗連毛主席都讚不絕口的美味。
1956年,召開全國先進勞動者表彰大會,李開文因為工作成績突出,也在受邀之列,並在大會上被毛主席認了出來,還邀請他去家裡做客。
在毛主席家裡,李開文又給毛主席做了一次紅燒肉,圓了自己多年來的夢想。
臨別時,毛主席還把自己穿過的一件大衣送給了李開文,李開文一直捨不得穿,經常拿出來看看。
1992年2月29日,李開文在家鄉去世,享年94歲高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