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飛要為他平反安排職務,找中組部部長沒談攏,對此事感到不平

1975年,復出工作的葉飛,被調任到交通部任部長,作為在軍隊成長起來的高級將領,治理地方也非常有經驗,讓他到部委工作,有些不解。

不過,他得知是毛主席、周總理特意點將,讓他去的。

上任後的葉飛,面對的局面比較複雜,一方面是堆積如山的工作難題,一方面是多位副部長受到衝擊無法工作,被扣上“走資派”、“叛徒”的帽子,司局級的幹部更多。等於說,工作沒有具體人去落實。

他首要面對的問題就是解放幹部,為此本着有錯必改,晚改不如早改,謹慎積極的態度。對該平反的一定要平反,參加整人的,該賠禮道歉的還是要賠禮道歉。彭德清副部長是葉飛熟悉的人,也是最早獲得平反的。

在為其平反時,花費不少精力,心力,才得到公正的解決。

為彭德清平反後,讓葉飛非常具體地體會到落實政策工作的艱巨。因此他很希望有一位有水平而且身體有好的,耐得起磨的幹部主持這項工作。因此,他想到在交通部,司局任副局長的周惠。

周惠曾是湖南省委書記處書記,在廬山會議時與周小舟受到衝擊。此後,他被調任交通部,,降職為司局級副職,擔任交通部工業局副局長、水運總局副局長。

從能力上看,葉飛認為周惠可擔此大任,當時政治部主任因病休養,職務空出來。周惠擔任可以全面負責幹部問題。當他們把意見上報給中組部後,被潑一盆冷水。對方告訴他:廬山會議上,他被點名了,不能擔任重要職務,只能擔任副職。

可葉飛在此前的很多檔案中,並沒有看到他被點名,也沒有看到相關不能被重用的批示。中組部的人說:口頭交代的!這完全站不住腳,有就有,沒有就沒有。怎麼還口頭交代,真偽誰會知道?

對於廬山會議受到衝擊的幹部,在1962年七千人大會以後都得到平反了。唯獨周惠沒有被平反,葉飛感覺沒有道路。因此找中組部部長郭玉峰商量,起用周惠。他們交談很長時間,沒有談攏,就是不能晉陞。為此,葉飛為此事感到不平。

郭玉峰是在大運動時期走紅的人物,是一位典型的“三八式”幹部。言外之意,就是抗戰初期參加革命,在經過11年的戰鬥歷練後,成長為炮兵團政委。

新中國成立後,調任師政治部主任、師副政委,軍幹部管理部副部長,師代政委、政委,軍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軍政委,一九六四年晉陞為少將軍銜。

在大運動之前,他的職務晉陞很正常,一步一個台階。

1966年大運動後,他被提拔調任中組部業務組組長、中組部部長。之所以跨越一大步,這離不開一些人的提拔。在大運動時期,把持中組部10餘年。在此期間,對冤假錯案進行審查、平反沒有起到積極作用。1977年被免職。

葉飛在中組部吃了閉門羹,只好另想辦法。交通部成立機關黨委,葉飛建議周惠擔任副書記。這是黨委的決定,並不是職務,所以不用經過中組部,算是走了一個“漏洞”。

此後,周惠抓起落實幹部政策的工作,像劉亞雄、肖民、馬輝之、彭德、王西萍先後落實政策,走上工作崗位。而周惠在1977年,升為交通部副部長;1978年擔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