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金屬時代的湖北尋根

無金屬時代分為一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和之後延續了五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距今四千年左右,各地先後邁進青銅時代。

洞庭湖以北的湖北,南部的江漢平原在四千年前多是湖泊和濕地,人類居住在少數露出水面的土墩上。例如在武漢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棋子墩遺址,許家墩遺址等。距今4200年左右發生氣候事件後,數百年的乾冷氣候致使湖泊面積縮小,濕地乾涸成土地,稻作農業得到發展,天門誕生了石家河文化,富足的石家河古人用金屬工具製作出小巧精美的玉器。青銅年代裡誕生了武漢黃陂盤龍城。

無金屬時代的早期,舊石器時代里的古人選擇在丹江口和鄖陽居住。新石器時代里,古人多居住在黃岡孝感一帶。

地處湖北西部的恩施、利川神龍架等地,山高林密,民間世代流傳着關於野人和巨獸的故事,這裡森林茂密大型動物出沒,人類不宜居,沒有發現古人的遺址。

氣候影響和塑造出地理面貌。

在無金屬時代里生產工具簡陋,人類唯有順應環境,選擇在合適生存的地方居住。

無金屬時代遺址密度地圖是那時的人類選擇的宜居度地圖,可以通過觀察和分析人類對居住地的選擇,解讀出當年的氣候及其形成的地理環境面貌。

還原沒有文字時代的歷史,唯據實求真,豈有它途。

上一篇:內蒙古,赤峰的玉器文化

下一篇:無金屬時代遺址分布地圖,湖南篇

無金屬時代遺址分布圖

衛星地圖

湖北地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