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葬禮瓦罐墳有多殘忍?親手送60歲老母入墳,送一餐砌一塊磚

中國作為擁有着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大國,文化中不僅有許多精華,還有數不盡的糟粕。在落後的封建社會時期,文化糟粕還不少,比如男尊女卑,三妻四妾,三寸金蓮以及冥婚。

冥婚是在舉行葬禮的同時舉辦婚禮,讓生前未娶妻的人,死後能夠擁有一門親事。而在古代有關葬禮的還有一個惡俗,那就是活人葬禮瓦罐墳

想必如今的人基本已經沒有聽過瓦罐墳,雖然隨着思想的解放以及時代的進步,瓦罐墳在現代已經被廢除,但是仍然不能抹除它在曾經歷史上的犯下的“罪惡”。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重視孝順的禮儀之邦。萬萬沒有想到在古代,竟然會有兒子將母親活埋的事情發生,這就是活人葬禮瓦罐墳。當家裡的老母親年滿60歲,兒子會給她挖一個墳,而母親躺則會在這個墳中。

兒子每來送一餐伙食,就要砌一塊磚,直到把這個墳墓封死,母親也隨之死亡。我們實在是無法想象瓦罐墳,在古代竟然切切實實地出現過。

瓦罐墳

如果家裡的老人早早去世還好,倘若還沒有去世,那麼60歲就是她們人生中的大坎。因為這些老人會被子女送到墳墓中。

這個墳不大,剛剛好能夠容納她一個人的身體。兒子每天都會來給母親送餐,也許會陪她聊聊天,也許會對她無比冷漠。

但是送完餐之後,就必須砌一塊磚。隨着時間的推移,磚被砌得越來越高,最後活活堵死了這塊墓,母親也就只能在墳墓中等死。

這其實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活埋,它的殘忍之處在於母親得看着子女,是怎麼將自己活活殺死,她們還毫無怨言。

孝順一直都被看作一個人最重要的品德,在古代歷史上,統治者任用官員還曾用孝順來篩選。在我們普遍的認知中,如果一個人有孝心,我們也會打心底里認為她是個好人。

而假如有人不好好對她的父母,不僅會受到道德上的譴責,嚴重的還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在古代,卻依然出現了這種特殊的活人葬禮。

更可笑的是,瓦罐墳在古代還十分流行。這背後究竟有着怎樣的現實原因,才會讓向來重視孝順的古代出現了瓦罐墳。

瓦罐墳背後的原因

在古代,農田有限,生產能力也有限,各種各樣的資源更是不足。糧食成了稀缺的存在,民間的饑荒也是常客。

饑荒一旦爆發,就有大片的人死去。所謂僧多粥少,整個社會所需要的勞動力基本集中在年輕一代,年輕人需要去勞作來發展社會的經濟,使得國家正常運轉。

而年老之人則只能在家中等待被贍養,這就出現了糧食不夠分,在老年人和年輕人中就必須得有個抉擇,所以很明顯老人被犧牲了。

在那時,正經歷着眾多戰亂的古代人看來,老人對社會起不到什麼價值。既不能賺錢養家,又不能下田播種糧食,更不能帶兵打仗。

於是就出現了瓦罐墳這種陋習,老人一旦到了60歲,家中的兒子就會把她埋葬在修好的墳墓中。倘若家裡的子女非常孝順,不願意將老母親活埋,那就得做好一輩子不讓老母親被人發現的準備。

一旦村中有人知道誰的家中有60歲以上的老人,這一家人都會被趕出村莊,最後全家都得餓死。

在古代的記載中,瓦罐墳這樣的活人葬禮習俗,一直到宋仁宗時期才被徹底的廢除。最開始的時候,學者們對瓦罐墳持懷疑態度,因為一直以來瓦罐墳都是以民間傳說存在的。

直到考古工作人員在近代發現了神秘的窯洞,經過研究,發現這個窯洞和瓦罐墳一樣,是專門給古代那些60歲以上沒有了基本生存能力的老人準備的。

瓦罐墳裡面空間狹小,並且大多在十分隱蔽的山上。家中子女將老人背上這崎嶇的山路後,放進窯洞中就任她自生自滅。

瓦罐墳就是一種徹徹底底的封建陋習,它無視人作為人的權利,肆意踐踏人的尊嚴,隨意剝奪他人的生命。

時間來到現代,社會上依舊有一大批不願意贍養父母的兒女。她們將父母視為累贅,想要拋棄。

可好在世界上善良的人占絕大多數,願意贍養父母的子女更多。曾經是嬰兒的我們,被父親和母親一步步撫養長大,當她們年老之時,也需要我們將她們好好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