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艦隊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為何會敗給日本?原因並非那麼簡單

1888年12月,北洋艦隊在山東威海為的劉公島成立,這是晚清建立的一支實力和規模都位居前列的海軍艦隊,整體實力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九

但就是這樣一支實力超群的艦隊,卻中日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艦隊全體官兵壯烈犧牲。

為何實力如此強大的北洋艦隊會被日本擊敗呢?這背後又隱藏着什麼秘密?

真實原因並非人們所想的那麼簡單,現在就為您揭曉答案。

圖源網絡

落後的軍事設備和思想

甲午中日戰爭失敗的本質是因為清朝的腐敗。

“閉關鎖國”的政策執行了近百年的時間,連國門都是被西方列強用炮彈炸開的,他們從一開始就處於了被動局面。

再加上腐敗之風盛行,清朝在短短二三十年的時間就簽訂了多個不平等條約,將自己和百姓一起拉入了痛苦的深淵。

幸而不是所有官員都是尸位素餐的,在第一次鴉片戰爭過後,林則徐為代表的思想先進官員就已經意識到戰船和海軍的重要性,於是紛紛上書要求清政府組件一支海軍艦隊。

圖源網絡

但此時的清政府不僅駁回了他們的請求,還堅持使用過時了的清朝步兵。

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朝被迫簽訂了北京條約後,他們才在英國的忽悠之下購買了第一批戰艦用於作戰,也就是阿思本艦隊

但因為多種因素的存在,清政府後期又將“阿思本艦隊”賣掉了,轉而要求官員自己製造軍艦,還將李鴻章的江南製造局改為 兼造軍艦。

1878年,李鴻章向南洋訂購了四支大船,分別命名為鎮東、鎮西、鎮南、鎮北,將其全部留在北洋備戰。

圖源網絡

但事實證明,打仗不僅需要先進的軍事設備,還需要先進的軍事思想,可惜的是,這兩點清政府通通沒有。

因此,在琉球事變後,清政府這才同意撥下大批財款用於置辦船業,慈禧太后還帶來口諭:“日本聞我有利器,當亦稍戢狡謀”,並要求李鴻章全權負責此事。

李鴻章拿到撥款後,先在英國訂購兩艘撞擊巡洋艦,又向德國制船廠訂購了兩艘鐵甲艦,命名為“定遠” 和“鎮遠”

與此同時,李鴻章還創辦了天津水師學堂,企圖在思想上拯救清政府。

圖源網絡

但遺憾的是,李鴻章失敗了,他學習西方制度只學習到了皮毛,然而,將皮毛覆在腐朽的血肉之上,毫無用處。

可惜李鴻章看不到自己的錯誤,他雖然購買了軍艦,開設了學堂,但他打仗的重點還是放在陸地上,拘泥於以前的步兵思想。

因此,在買過軍艦後,他就開始在旅順和山東威海這兩個海軍基地旁修建防禦塔,重點在守不在攻,而此舉也為北洋艦隊的結局埋下了一個伏筆。

在這樣的軍事思想下,訓練出來的北洋艦隊也只是移動的炮台基地罷了,已經從根本上放棄了進攻權。

圖源網絡

試問,這樣落後且怯弱的軍事思想訓練出來的北洋艦隊,怎麼可能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取得勝利呢?

那麼,除了清政府腐朽的思想外,還有哪些原因呢?

實力疑惑

在商討北洋艦隊失敗的原因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北洋艦隊的實力

北洋艦隊於1988年成立,清政府每年都固定撥款400萬兩用于海軍艦隊的開支

圖源網絡

雖然後期慈禧太后不再給海軍撥款,但在前期投入的費用已經高達7000萬兩,可見清政府對此還是很有期待的。

在被西方列強如此剝削的困難時期,清政府還願意拿出這麼多的錢投資他們,這筆費用遠超世界上其他擁有海軍的國家,比如日本。

但最後的結果卻令他們大失所望。

在清政府給海軍艦隊撥款之前,一些有志之士如李鴻章、曾國藩等人已經開始開辦福建船政學堂、天津水師學堂、威海水師學堂等共十一所水師學堂

圖源網絡

他們此舉,可以說是早已為海軍的培養做好了準備。

除此之外,他們還支持十來歲的少年出國留學,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希望他們能學成歸來為晚清做貢獻。

事實證明晚清買了一支好的“股票”,培養出如鄧世昌葉祖珪林永升等優秀的海軍將領,北洋艦隊的實力也因為有了他們,開始直線上升。

當然,除了這幾個優秀的海軍將領,還有不少資質尚佳的普通人也為北洋艦隊做出了巨大貢獻

圖源網絡

這些優秀的留學生回國後,就將在美國或英國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訓練海軍和修造艦船上。

他們用“以器造器,以法變法”的方式,製造出了第一艘屬於自己的輪船,雖然外觀和內里相比德國和英國製造很粗糙,但已經是清朝的一大進步了。

在此基礎上,他們還製造出了“平遠”艦。

就是這艘中國製造的軍艦,在甲午海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身中數彈而不倒,雖然結果是以清朝的失敗而告終,但它已經圓滿地完成自己的使命了。

圖源網絡

這些優秀的留學生不僅製作出了輪船和軍艦,還訓練出了優秀的福建艦隊和廣東艦隊,訓練出了許多優秀的海軍。

他們的知識儲備和身體素質,甚至超過了當時世界海軍的平均水平,連在中國輔佐海軍訓練的外國軍官都對他們讚不絕口。

“如果拿現在日本的新興海軍跟大清海軍相比,那麼日本海軍必定輸於大清。”

可惜到了真正打仗的時候,清朝最優秀的北洋艦隊卻全軍覆沒了,只留下了滿身傷痕的“平遠”艦。

圖源網絡

日軍在喜悅之餘,也對他們的逝去感到惋惜,所有參加甲午海戰的日本軍官都承認,北洋海軍是一支非常優秀的隊伍,都有着“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抗爭精神。

以人文關懷的角度來看,他們就這樣死於戰爭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而這也讓本就搖搖欲墜的清朝更加凄慘。

既然連日本都承認了北洋艦隊的優秀,那他們究竟是因為什麼才導致戰敗的呢?

戰爭實況

這就要從甲午海戰的過程中尋找原因了。

李鴻章

1894年7月,在朝鮮豐島海域上,日本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隊突然發難,無理由地攻擊屬於北洋艦隊的兩艘巡洋艦

不僅如此,他們還朝英國開炮,擊沉了屬於英國的運輸船,此時北洋艦隊的大批海軍將領意識到,一場可怕的海上戰役即將打響。

果不其然,1894年9月,日本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隊在鴨綠江無故向北洋艦隊主力開炮,戰爭一觸即發。

北洋艦隊當時向德國訂購的“定遠” 號和“鎮遠”號鐵甲艦,船身高大堅硬,艦炮分布密集,但缺點就是過於笨重,不利於打速度戰

圖源網絡

反觀日本,軍艦雖然矮小瘦長,炮筒數量也極少,但勝在“體態”輕盈,可以在快速移動中對鐵甲艦發動攻擊。

在主動挑釁的日本軍艦中,還有一個“大哥大”,就是當時被譽為同時擁有世界上最高航速和最強火力的“吉野”號

在攻擊鐵甲艦時,日本還採用“壁虎斷尾”的招數,利用軍艦輕盈快捷的優點組成縱隊,徑直向鐵甲艦衝過去,北洋艦隊將領第一次看到這種打法,不由得開始不知所措。

待到反應過來,日本軍艦已經開到了身旁,北洋艦隊就此失去了先機。

圖源網絡

日本軍艦一個接一個的炮彈猛烈的朝船身襲來,沒過多長時間,“定遠” 艦的主炮台就被擊中失去了攻擊能力,還順勢起火燒傷了水師提督丁汝昌

不僅如此,其火勢還蔓延到指揮的信號旗上,使得“定遠” 艦失去了求救的最佳時機,無奈之下,他們只得利用艦上剩下的大炮攻擊日本軍艦。

但因為物資短缺,連最基本的開花彈都沒有幾發,只好發射實心彈,但實心彈裡面都是沙子,對日本軍艦根本就造不成實質性的傷害。

隨後,日本軍艦就藉此機會轉頭攻擊鐵甲艦側面,使得護航的“超勇”號和“揚威”號相繼失去了戰鬥能力

圖源網絡

但在它們被擊中的同時,艦上的士兵們也拼盡全力重擊了日本的“比睿”號和“赤城”號,自此,四艘軍艦被迫一起退出了戰鬥。

中日甲午海戰一共打了五個多小時,但日本卻越打越猛,開始逐漸處於上風。

而北洋艦隊卻越來越弱,兩艘主力鐵甲艦受傷嚴重,甚至傾斜到不能正常戰鬥,彈藥緊缺且粗製濫造,導致他們沒有辦法給日本軍艦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只能一直被動防守。

眼看日本打死了那麼多同胞,又擊沉了好幾艘軍艦,鄧世昌紅了眼眶,抱着必死的念頭駕駛着衝鋒艦“致遠”號,朝罪魁禍首“吉野”號猛烈撞去

鄧世昌

但因“致遠”號受傷嚴重,還沒近到“吉野”號的身前就被擊沉了,船上所有士兵包括將領全部壯烈犧牲。

鄧世昌此舉堪稱英勇,但是這樣的結果,卻不免令人嘆息。

也就是在這五個多小時中,北洋艦隊損失了五大強力軍艦,為了保存實力,李鴻章命令剩下的艦隊放棄戰鬥,退回山東威海衛進行修整

而這也就意味着清政府直接將黃海的控制權送給了日本,並且還白白添上了那麼多人命和軍艦。

鄧世昌

從此,黃海就一直被日軍所控制,清政府也被迫簽下了侮辱性極強的馬關條約

在這戰爭的過程中,出現了什麼導致北洋艦隊失敗的原因呢?

享樂?失敗!

北洋艦隊在戰爭中物資短缺,後期慈禧太后不給海軍撥款,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了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

為什麼呢?

丁汝昌

因為到了後期,慈禧太后開始不滿海軍的巨大開支,並且認為他們沒有任何成果,於是就收回了撥下的銀兩,還責怪李鴻章浪費公款,存在剋扣公款的嫌疑。

但誰都知道,當時負責海軍一事的所有官員,就屬李鴻章對北洋艦隊最上心,他是最無可能剋扣公款的。

相反,李鴻章在北洋艦隊軍費告急的時候,還從自己的俸祿中拿出了一大筆錢用于海軍的開支

但北洋艦隊成也李鴻章,敗也李鴻章。

丁汝昌

成的原因是,李鴻章主張創辦水師學堂和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制度,為培養優秀的北洋艦隊奠下基礎,敗的原因則是,李鴻章安排自己的親信丁汝昌進入海軍的隊伍

海軍都是海上戰鬥,而丁汝昌卻是陸軍將領,這兩個兵種被他硬生生地合在一起,也是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並且,北洋艦隊里的多數將領都是李鴻章的親信,慈禧太后對此有所不滿,便不再願意給他們撥款了,而是將這些錢用於自己享樂。

慈禧太后最臭名遠揚的一點,就是她在六十大壽之時剋扣了原本屬於海軍的2400萬兩白銀用於做壽,還大興土木,興修頤和園

圖源網絡

以至於,在甲午海戰爆發之前,李鴻章請求戶部撥款300萬兩白銀用於作戰經費,但戶部卻只能拿出18萬兩

這18萬兩白銀連十個八個開花彈都買不到,更別說其他先進的作戰武器了,而這也能看出,慈禧太后對北洋艦隊根本不重視。

除此之外,慈禧太后還主張講和,不支持打仗,她從態度上就大錯特錯了。

在和平時期這種思想和態度固然是沒錯。但在亂世之中,她要放在首位的應該是獲得足以自保的力量,被西方列強轟開的國門並沒有讓她警醒。

圖源網絡

反觀日本,他們在甲午海戰發生的前幾年就開始縮減開支,甚至從皇室的開支中拿出了30萬日元作為日本海軍的軍費。

除此之外,日本內閣還向全國募捐,許多商人和普通百姓,甚至是妓女都掏空了腰包來支持日本海軍

這讓日本海軍有了大量的金錢和民心做基礎,與北洋艦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試問,再這樣的對比之下,北洋艦隊如何能夠戰勝日本?

因此,北洋艦隊失敗的直接原因與慈禧太后有着莫大的關係。

圖源網絡

當然,失敗的原因也不是唯一的,甲午海戰中比的不僅僅是軍事設備,還有兩方的軍事思想、經濟基礎、文化思維等等

日本雖然國小人少,但思想先進民心凝聚力強,領導人也十分重視海軍的發展,而清政府雖然國大人多,但思想落後民心鬆散,領導人非但不重視海軍,還對他們進行打壓

如此一來,戰爭的結果就顯而易見了。

因此,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單一而論。

圖源網絡

但不論是什麼原因,總歸是離不開清政府的腐朽和慈禧的昏庸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