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墓地取名“袁陵”,遭眾人反對,徐世昌改一字完美解決

在中國的近代歷史中,袁世凱是一個無法繞過的人物。

他出身於世家大族,卻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默默無聞;他靠着練兵在清朝末期登上高位,卻一手促成了清朝的覆滅;他被“國父”孫中山寄予了厚望,擔任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卻又在野心的驅使下復辟帝制,最終黯然下台。

袁世凱的一生無疑是波瀾起伏的,就連他死後,他的埋骨之地也在當時的中國引起了軒然大波。

安陽市是我國河南省的一座普普通通的城市,這座城市並不太大,卻有着悠久的歷史底蘊,在古代曾經被稱為鄴城

安陽火車站搭乘當地的二路公交車經過安陽橋後,就會到達這裡的一處著名景觀。

這是一座有着典型的清朝風格的園林景觀,佔地多達幾十畝,顯得豪華而又壯觀,這裡就是“竊國大盜”袁世凱的埋葬之地——袁林。

這處景觀已經存在了上百年之久,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甚至挺過了20世紀60年代的那場巨大的風波,這處袁林曾經被毛主席親自關照:“好好保護,警示後人”,如今已經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這處豪華陵墓的前世今生,尤其是它的命名的由來。

從默默無聞到權傾天下

1859年,袁世凱出生在河南的一個世家大族,袁氏家族早年間就能人輩出,他的叔祖曾經率兵與太平天國對壘,一度做官到了清朝的漕運總督,其他族人有的在朝廷里做官,有的則是河南的名士豪紳,影響力十分之大。

但袁世凱早年間卻經歷了不少的挫折,他幼年讀書,曾經兩次參加科舉,卻都名落孫山。

袁世凱並不滿足於在當地做一個碌碌無為的富家翁,於是他不顧家人的反對,離開河南遊歷天下。

青年時期的袁世凱對帶兵打仗有着極為濃厚的興趣,他不但買來了很多兵法書籍認真研讀,在四處遊歷的時候,他也總是研究當地的地形,與友人一起探討如何用兵。

而這,為他之後的一路發跡打下了基礎。

袁世凱的父親與山東的一位武官吳長慶是至交好友,袁世凱在二十二歲的時候,便去投奔了吳長慶,在這裡,他的才能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1882年,當時還是清朝藩屬國的朝鮮發生了內亂,袁世凱跟隨吳長慶渡過大海,來到朝鮮平叛。

在與叛軍戰鬥時,袁世凱身先士卒,一路都沖在了隊伍的最前面——叛軍在衝擊下一觸即潰,內亂很快就平定下來。

因為平叛有功,袁世凱被清朝任命為了朝鮮軍務,從這裡開始,袁世凱聲名鵲起,他的升遷之路也踏上了快車道。

洋務運動中,袁世凱受到了當時的光緒帝和康有為等人的賞識,官職一路升遷,他利用皇帝的信任暗中擴張勢力,通過“小站練兵”為自己的麾下訓練出了一批戰鬥力強悍的部隊。

慈禧太后掌權後,袁世凱更是如魚得水,他以自己手中的兵力作為籌碼,在不同的勢力之間左右逢源,在朝廷中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成為了當時全國實力最為雄厚的大軍閥。

中華民國成立後,就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為了保住革命的勝利果實,主動將總統的位置讓給了袁世凱,而袁世凱也為了權力再一次背叛了最信任他的清政府,逼迫清帝退位,親手促成了清王朝的滅亡。

此時的袁世凱達到了權力的頂峰,曾經為清朝效力的他,搖身一變,儼然成為了中華民國的統治者。

但他很快,就為自己無盡的野心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短暫的皇帝夢

袁世凱雖然憑藉令人忌憚的實力登上了大總統的位置,但他並沒有感到滿足,在他的心中,當皇帝才是最大的“夢想”。

袁世凱的這個心思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不加掩飾,就連他的僕從都對他顯露出的野心也心知肚明。

有一次,袁世凱在睡午覺的時候,他的一個小侍童不小心打碎了他的茶杯,這個茶杯是用一種名貴的玉材雕刻而成,是袁世凱的心愛之物。

這個小侍童驚慌失措,趁着袁世凱還沒有醒過來的時候,哭着去向一個老管家求助。

老管家心地善良,為這個小侍童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計策……

袁世凱醒來之後,發現自己心愛的玉杯被打碎了,於是大發雷霆,打算處死這個小侍童,但這個小侍童的一番話讓袁世凱轉怒為喜。

這個小侍童恭敬地說道:

“我剛剛進來想要為袁大人倒茶的時候,突然發現在床上睡覺的不是大人,而是一條金光閃閃的五爪金龍,我太害怕了,這才打碎了茶杯。”

侍童的這番話,簡直說到了袁世凱的心坎里,從這以後,袁世凱認定自己是真龍轉世,開始了自己稱帝的“大業”。

民國三年,袁世凱召集了麾下的國會和一些民間組織,讓他們“自發請願”恢復帝制,在這些人的“擁立”下,袁世凱宣布改共和製為君主立憲制,建立中華帝國,接受皇帝的稱號。

消息一出,整個中國一片嘩然——很快,袁世凱的倒行逆施引來了國民革命軍的討伐。

袁世凱在幾個月內,承受了內外巨大的壓力,不得已在短短的八十三天之後宣布取消帝制。

但他的種種作為,已經引來了全國上下的一片唾罵,而他的身體也在這樣的情況下,疾病纏身。

最終因為尿毒症發作而身亡,留下了拍手稱快的大批民眾和同樣數量眾多的“擁護者”。

極盡奢靡的葬禮

儘管袁世凱稱帝的所作所為引起了公憤,而他本人也因此鬱鬱而終,但他留下來的勢力依然不容小覷。

袁世凱在北京經營多年,不但維持着一支實力強大的軍隊,也有着一眾權勢滔天的支持者,黎元洪就是其中最有影響力的一個。

袁世凱死後,他的死黨,也是他的兒女親家黎元洪接任了大總統的職位。

黎元洪就任後,決定為袁世凱舉行一次盛大的葬禮,並從政府的財政當中撥出了五十萬元的巨款用於此項花費。

六月七日這一天,黎元洪與另一個著名的軍閥頭子段祺瑞聯合發布了關於袁世凱葬禮的電令,並成立了一個人數眾多的“葬禮辦事處”,委任徐世昌主持這一場盛大的葬禮。

電令規定了整個北京城,在葬禮期間停止宴會和娛樂活動,就連學校也停課一天,表達對這位大總統的“哀悼之情”。

六月八號,存放着袁世凱遺體的棺材被運到了懷仁堂的大廳擺放,這座棺槨由當時北京城的著名工匠打造而成,上面刻上了象徵尊貴的雲龍紋,還在上面蓋上了皇帝才能夠使用的黃色綢布。

擺放棺材的整個大廳里擺滿了北京知名人士送來的輓聯和花圈,各式各樣的貴重冥器則被整齊地擺放在棺槨的四周,顯得無比地奢華。

更令人不齒的是,這些人還從當時的清宮裡搜刮來了無數皇帝使用的器物,作為陪葬品陳列在懷仁堂的中央,這一切都無時無刻不在顯示着袁世凱生前身份的“尊貴”。

葬禮期間,黎元洪從全國各地請來了為數眾多的僧人,並為袁世凱搭建了一處豪華的道場,讓這些僧人輪流為袁世凱做法事。

來自北京以及周圍的大小官員則在這期間絡繹不絕地前來哀悼,袁世凱的大兒子袁克定則與黎元洪等人站在一旁答禮。

在經過了長達二十一天的停靈之後,袁世凱的下葬儀式這才開始。

八十多人抬着袁世凱的棺槨從北京城內緩緩出發,向著北京火車站前去。

在這短短的路上,街邊的四周聚滿了前來觀看的民眾,整條街道被圍得水泄不通,成為了當時的一大勝景。

一路上,黎元洪等人重金請來了各式樂隊,一路上敲鑼打鼓,不僅奏起了傳統的中式哀樂,就連西式樂曲也夾雜在了其中,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到達了火車站後,袁世凱的靈柩被運到了其中的一輛專用列車,它將載着袁世凱的遺體前往他的老家安陽下葬。

墓地之名引起爭議,徐世昌一字完美解決

袁世凱一直堅稱三國時期的名門貴族袁紹是他的祖先,而安陽就是袁紹最初的發跡之地。

袁世凱飛黃騰達之後,對安陽洹上村的一塊土地垂涎欲滴,這裡據說曾經是商朝宰相伊尹居住過的地方,風水不凡。

於是袁世凱很早就斥巨資將這塊風水寶地買了下來,並將這裡定為自己將來的埋骨之地,甚至在臨死之前,袁世凱還曾親自交代“葬吾洹上”,囑咐自己的兒子袁克定將自己葬在這裡。

在黎元洪等人的安排下,大批工匠一早就趕往安陽為袁世凱建造墓地。

在經過了長達兩年多的建造後,這座佔地一百多畝的豪華墓園終於建造完成,前後一共花費了上百萬銀元之多。

這座墓園仿照了清朝的宮殿風格,裡面主殿、碑亭、配殿等設施一應俱全,使用的都是國內最好的琉璃彩瓦。

從遠處一看,墓園內的建築光彩熠熠,比起皇帝的宮殿也不遑多讓。

不僅如此,這座墓園的建築師,還在其中融合了大量的西式建築風格,甚至還模仿了美國總統的陵墓風格,眾多建築在廣大的園林中錯落有致,成為了安陽一處豪華別緻的景觀。

走進墓園,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巨大的照壁,這座照壁用青磚砌成,使用精緻的綠色琉璃瓦覆頂,直到今天也是我國最大的一座照壁。

繼續前進,迎面而來的則是這座陵園最特殊的一處建築——牌樓,上面雕刻着五爪金龍。

繼續往北,過道的兩側排滿了虎獅等石頭雕刻的猛獸,工藝十分精湛。

這條神道的盡頭就是陵園的主建築——大殿,在正中間的石座上就擺放着袁世凱的靈柩,旁邊的石桌上則擺滿了各種華貴的陪葬品。

整個陵園奢華無比,耗資巨大,甚至在建造的過程中一度造成了北洋政府的經費短缺。

建成後,這座陵墓如何命名引來了國內的巨大爭議。

最起初,袁世凱的兒子袁克定想要仿照古代的帝王,將父親的陵墓定為“袁陵”,袁世凱雖然只當了短短八十三天的皇帝,但也總算過了一把稱王稱帝的癮,而且袁世凱下葬之時也是穿着皇帝規格的葬服。

但這一主張卻遭到了國內的一片反對之聲,最終北洋政府要員徐世昌靈機一動,將“袁陵”改動了一個字,完美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徐世昌學問淵博,他根據古書《說文解字》里的記載,仿照“孔林”的用法,將“袁陵”改成了“袁林”,這樣一來,“林”字和“陵”字諧音,而且效法了古代先賢,又避免了引起國內民眾的反對,最終皆大歡喜。

袁世凱去世之後,中國大地上仍然充斥着戰火與硝煙,但幸運的是,“袁林”在這個戰亂的年代,近乎完好地保存了下來。

1949年,飽經戰火的中國大陸終於迎來了新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而毛主席在建國之後針對袁林親自作出了批示:保留下來,警示後人。

就這樣,這座規模宏大的陵墓經過了近百年的歲月流逝,內部的建築和雕塑依然完整地保留着。

現如今,這座袁林已經成為了河南境內的一處著名的景點,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父”孫中山領導發起的近代革命對中國走上現代化國家的道路,無疑有着重要的意義。

但可惜的是,革命的勝利成果最終被大軍閥袁世凱所竊取,即使袁世凱最終在稱帝的道路上遭到橫死,卻依然留下了這座規模宏大的陵墓。

現如今,曾經的風雲人物都已經化作黃土,留下這座袁林默默佇立,彷彿在向後人述說著那段跌宕起伏的歷史。


參考文獻:

《袁世凱墓地探訪》_殷曉章

《袁世凱墓地之謎》_王焱

《竊國大盜袁世凱的葬禮與陵墓》_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