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蘭封失守國軍師長被處決,臨刑前高呼:你們有沒有良心?

前言:

眾所周知,在蔣介石的國民黨隊伍中,能否晉陞除了與自身的能力有關外,黃埔軍校與浙江同樣是兩個重要的衡量標準。

可在抗日戰爭中,蔣介石竟然下令槍斃了一名出身與黃埔一期的師長,而且是因為給上級背黑鍋而死。

這名被槍斃的人是誰?又是給誰背了黑鍋?

這一切還要從桂永清說起。

一、貪污的桂永清

桂永清能在日後擔任27軍(蔣介石嫡系部隊)的軍長,除了他本人是何應欽的女婿外,本身也是具有一定能力的。

還在讀書之時,雖然成績並不理想,可看到中國大地的亂象,桂永清如同其他熱血青年那樣,對報效祖國懷有極大的熱情。

等到黃埔軍校成立後,桂永清毫不猶豫地報名參軍,在黃埔一期的眾多學員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何應欽的賞識。

不久後的東征中,身為營長的桂永清放縱軍隊搶奪財物,自己也帶頭貪污,將金銀珠寶不停地運回老家。不僅損害了軍隊的名譽,也給城內的百姓帶來極大的困擾。

沒過多久,蔣介石就收到了多封關於桂永清的舉報信,下定決心要將桂永清槍斃,挽回軍隊名譽,震懾其他別有用心之人。

當時的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得知這個消息後,直接找到蔣介石為桂永清求情:

“現在的革命正在用人之際,再給他一次機會吧。”

另一邊,得知自己的得意門生要被槍斃,何應欽也找到蔣介石求情,這才使得桂永清重獲新生。

沒過多長時間,桂永清成為了何應欽的女婿,從此在國民黨隊伍中有了保護傘,行事更加張揚,多次被蔣介石責罰,也多次差點被槍斃。

但有了何應欽的保護,桂永清總能逢凶化吉。比如在蘭封會戰中,桂永清並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而是讓自己的下屬為自己送了命。

二、臨陣逃脫的將領

1938年,在蔣介石和薛岳的指揮下,國民黨軍隊20萬人,與土肥原賢二的2萬人對戰,結果就在即將取得勝利之時,竟被土肥原賢二打開了一個缺口。

這個缺口,就是蘭封。

自從李宗仁指揮台兒庄戰役獲得勝利後,國民黨內的威信飆升,直接威脅到了蔣介石的通知。

為了挽回自己的形象,蔣介石每天都在處心積慮地研究如何打一場勝仗。可惜事與願違,國民黨軍在徐州會戰中節節敗退。

就在這時,薛岳向蔣介石呈上一份作戰計劃:派出軍隊圍剿土肥原賢二的部隊。

原來在戰鬥過程中,薛岳發現土肥原賢二帶着兩萬人的精銳部隊孤軍深入,脫離了日軍大部隊。

若是能將這支隊伍消滅,不僅可以扭轉戰局,還能提升大家的抗日信心,阻止日軍腳步。於是趕緊向蔣介石報告情況,請求圍剿土肥原賢二的隊伍。

在蔣介石看來,只要自己部署得當,一定可以消滅這股日軍,提升自己的威信力。

為了保證自己的勝利果實,蔣介石將李宗仁調離戰場,自己則親自飛到鄭州督戰,並派出20萬大軍參與作戰。

在20萬大軍的配合下,土肥原賢二按照預定的設想走入了圈套,直接被國民黨大軍圍住。

從人數上來看,中國軍隊佔有軍隊的優勢。可土肥原賢二的部隊是日軍的精銳部隊,裝備精良且有着豐富作戰經驗。

直到戰鬥開始後,大家才發現想要消滅這支隊伍有多困難。

好在有薛岳坐鎮及時調整,土肥原賢二的隊伍一點點地消失,眼看就要被全部消滅。

就在薛岳等人感覺到勝利在望時,突然間傳來一個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消息:桂永清和龍慕韓臨陣脫逃,土肥原賢二佔領蘭封。

這就意味着,土肥原賢二在中國軍隊的包圍圈中,打開了一個缺口,很有可能因此逃脫,致使國民黨軍的計劃徹底失敗。

雖然不久後蘭封重新被奪回,可日軍的援軍也已經到達,戰機已失,留下去很可能造成更大的傷亡,薛岳只能下令撤退。

這場兵力懸殊十倍的戰鬥,最終還是以國民黨的失敗而告終。為了阻止日軍的腳步,國民黨還將花園口黃河堤壩掘開,造成幾十萬百姓的傷亡。

只可惜,作為最先逃跑的將領,桂永清並沒有受到軍法處置,反倒是中將師長龍慕韓成為了替罪羊。

三、龍慕韓被槍斃,桂永清逍遙法外

龍慕韓是黃埔一期學員,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出任89師副師長、88師師長。

蘭封會戰時期,龍慕韓帶着88師駐守蘭封,歸桂永清指揮。

看到戰鬥出現敗局後,桂永清帶着隊伍逃跑,留下龍慕韓獨自駐守蘭封。

不久後,龍慕韓也帶着隊伍撤出,土肥原賢二順利佔領蘭封。

雖然龍慕韓也曾帶着隊伍奪回蘭封的控制權,可蘭封會戰還是無法挽救地失敗了。桂永清與龍慕韓的臨陣脫逃,正是導致失敗的罪魁禍首。

如果桂永清拚死抵抗,就可以組織土肥原賢二的腳步,等到國民黨援軍到來後,土肥原賢二的軍隊就會被一舉殲滅。

可惜桂永清帶着軍隊撤離,使得守衛力量減少,最終導致了龍慕韓的撤離,造成蘭封會戰的失敗。

蘭封會戰後,薛岳等人一再要求嚴懲桂永清。但蔣介石礙於何應欽的面子,最後只能將桂永清撤職,將所有罪行歸結到龍慕韓身上。

1938年6月,龍慕韓被槍決,成為抗戰時期第一位被槍斃的,出身於黃埔軍校的嫡系將領。

更令人詫異的是,雖然桂永清被撤職,但卻被蔣介石派到其他崗位工作。抗戰勝利後,桂永清更是逐漸升為海軍總司令。

直到撤離台灣前,桂永清麾下的艦隊接連起義,成為了一名光桿兒海軍司令,引得蔣介石十分不滿。

更重要的是,桂永清上任後一連開除幾百人,將各個重要崗位換成自己的心腹,並利用各種機會斂財。若不是將蔣介石的重要財寶運送到台灣,桂永清可能也不會繼續在海軍中任職。

1954年,54歲的桂永清永遠離開了人世。

作為黃埔高才生,何應欽的女婿,桂永清的能力毋庸置疑。可如此高的起點卻並沒有得到良好的應用,反而藉此身份貪污受賄、肆意妄為。

如果沒有何應欽的保護,如果桂永清憑藉自己的努力升遷,或許蘭封會戰又是另一番場景,龍慕韓也會是另一種結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