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逃亡海外建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想納入清朝遭拒,結局如何?

與美國建國同期,華人在海外建立了一個超前的共和制國家,面積比兩個日本還大,相當於20個台灣……

華人第一個共和國:蘭芳共和國

抉擇:是繼續做教書匠,還是去南洋闖蕩?

清朝乾隆年間,廣東梅縣有一個叫做羅芳伯的秀才,因為屢試不第,且當地生活貧困,他在做艱難的抉擇:

是繼續做一個沒什麼出息的教書匠,還是像很多同鄉一樣,去南洋闖蕩出一番天地?

最終,35歲的他決定拼一次!

羅芳伯

對於一個文武兼備、胸懷志向的人來說,私塾先生不能滿足他的夢想。

1772年的某天,他與同鄉偷渡來到了今天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西部,一個叫坤甸的地方,加入到當地華人謀生的隊伍。

圖片來自網絡

他的第一份工作還是教書,但這只是暫時立足的手段。

為爭奪資源(金礦等)、保護自己(對付海盜、土匪和競爭對手等),華人在當地成立了不少有貿易功能,又帶有黑社會性質的同鄉會,報團取暖。

圖片來自網絡

1776年,羅芳伯與陳蘭伯成立了自己的同鄉會:“蘭芳公司”。

因為羅芳伯文武兼備、才能卓著,是個難得的人才,所以蘭芳公司勢力不斷壯大,擊敗了不少其它同鄉會,將華人統為一體。

他的軍隊也發展到數萬人!

沒錯,是正規軍,擁有完善的訓練系統和武器裝備。

蘭芳公司資料 圖片來自網絡

隨着蘭芳公司的壯大,當地土著人紛紛前來投奔。

在幫助坤甸土王擊敗強大的鄰敵後,坤甸土王想讓位於他,被羅芳伯拒絕。

他只同意做個實際的管理者,不想替代土著人對本區域的統治。

1777年“蘭芳大總制”共和國正式成立。

羅芳伯 圖片來自網絡

在他管轄下的110萬民眾一致擁戴他為元首,元首稱為“大唐總長”或是“大唐客長”,意思是華人作客海外的首長,而當地土著居民則稱其為“坤甸王”。

共和國首領的傳承不是家族世襲制,而是類似於民主選舉和禪讓的形式,而政制則分為司法、軍事、財政、經濟、教育5部分

——在那個年代,這是很先進的政治體制。

蘭芳共和國國旗

值得一提的是,在教育方面,共和國舉辦漢文學校,聘請儒士執教,以中國傳統文化為重點,而司法方面,則以天地會綱領為基礎。為什麼會這樣?

原來,蘭芳公司在與天地會進行了長期的軍事鬥爭之後,吞併了天地會,繼而天地會相對系統完整的綱領被蘭芳吸收,修訂為國家法規。

圖片來自網絡

共和國還規定以各式漢服為國家節日禮服,士兵則穿的是清朝綠營兵的服飾。

圖片來自網絡

在國勢最高峰時,蘭芳共和國的勢力範圍佔有整個婆羅洲。

在當地,羅芳伯的最大敵人,是荷蘭殖民者勢力——荷印東印度公司。

與他們相比,羅芳伯的實力就差多了。

圖片來自網絡

為了對抗荷蘭人,羅芳伯想到依附清廷,於是,他們來到北京拜會乾隆,想要成為清朝的藩屬國。

遺憾的是,乾隆對於來到中國的羅芳伯等人很不重視,且在兩廣總督據實相報以後,乾隆直接以“天朝棄民”海盜匪巢為由打發了羅芳伯等人。

霍建華版 乾隆

雖說當時羅芳伯回到蘭芳之後,謊稱自己為清王朝藩國,暫時保全了自己,但最終該國還是在清朝滅亡後,被荷蘭侵佔,導致亡國。

從1776 到1888年,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共立國110餘年。

因為對當地發展的貢獻,如今,在東萬律有紀念羅芳伯的芳伯公學,坤甸有羅芳伯紀念廳和墓園,其家鄉梅州市梅縣區石扇鎮梅北中學內也建有羅芳伯紀念堂等。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