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73年的一天,李德生接到命令,乘專機風塵僕僕地由首都北京趕往南京。
當晚,許世友熱情地設宴款待,與李德生在酒桌上觥籌交錯,茅台一杯接一杯地下肚。
許世友和李德生是河南老鄉,在戰爭時期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所以,微醺以後,許世友就告訴了李德生自己喝酒的原因。
見狀,李德生連忙說出了來意:“你知道主席為什麼要派我過來嗎?”
一聽這話,許世友頓時起了興趣:“是主席叫你來的?”
李德生解釋一番後,許世友終於放下了包袱,不再為往事惆悵。
那麼,李德生到底為何前往南京?主席又向他交代了什麼?
從童子團團長到紅軍名將
1973年,李德生已是安徽省軍區司令員、省革委會主任,毛主席派他親自前往南京會見許世友,毫無疑問有要事相商。
事實上,毛主席的決定,是基於許世友與李德生生平經歷的綜合考量。
1916年,李德生出生於河南新縣,與許世友是同鄉。
李德生的童年經歷十分坎坷,貧苦農民家庭出身讓他從小背負着巨大壓力,地主的壓迫、國民黨的盤剝,都讓一家人的生活雪上加霜。
好在,1928年工農紅軍來到新縣,實現了當地人民的解放,李德生見紅軍軍紀嚴明,將地主的土地、財產悉數分給了百姓,內心中對紅軍十分崇敬。
於是,年僅12歲的他便自告奮勇,當上了童子團團長,負責給紅軍放哨、送信等工作。
由於表現出色,又一心想跟軍隊鬧革命,兩年後他便被破格錄取,成為工農紅軍的一員。
李德生從普通的紅四軍戰士開始做起,在土地革命期間,他作戰勇猛、毫不畏懼,每次衝鋒號響起,他都身先士卒,沖在隊伍的最前面。
在黃安戰役、商潢戰役等著名戰役中,他都取得了不俗的戰功。
因此,他深受上級賞識,得以不斷晉陞。
從岌岌無名的戰士,到獨當一面的通信員、傳令兵,再到承擔重任的班長、交通隊黨支部書記,李德生的名氣越打越大,在軍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為革命,李德生奉獻了一切,尤其是在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時期,他多次負傷。
在與國軍血戰的八廟埡戰鬥中,他帶頭拼殺,消滅了大量敵人,但自己也不幸負傷,胸部被子彈打穿,傷到了神經,從此左手行動不便,落下了終身殘疾。
然而,因為張國燾的錯誤路線,李德生在1935年被解除了班長和黨支部書記職位,降職為一名普通的傳令兵。
幸運的是,李德生的上級,正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陳錫聯,他見李德生資歷深厚、戰功赫赫,不忍埋沒人才,便時常鼓勵他,還給他上陣殺敵的機會。
在之後的兩萬五千里長征中,李德生一直跟隨大部隊,爬雪山、過草地,在最困難的處境下,他始終沒有放棄革命理想。
正因如此,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開始後,李德生重新獲得重用,在八路軍第129師285旅769團擔任一名排長。
抗日名將,屢立戰功
而此時,許世友已是八路軍中的著名人物,還有着“大刀敢死隊長”的稱號,土地革命期間,他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功勛。
1936年,他曾因張國燾事件受到牽連,但毛主席見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堅持保下了他。
從此以後,許世友對毛主席萬分感激,對革命也是熱情萬分。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主動攬起責任走上前線,在129師中386旅中擔任副旅長一職。
雖然同在129師,但許世友卻沒有聽說過李德生的名字,畢竟,此時李德生還只是一名普通的排長。
但李德生卻時常聽聞許世友的相關事迹,他知道許世友是自己的同鄉,還是少林武僧出身,身手不凡,所以對他十分敬佩。
當然了,李德生本人也是軍事奇才,很快便在八路軍中嶄露頭角。
1937年,他率隊夜襲陽明堡,摧毀了日軍數十架戰機,1940年,他參加了百團大戰,搗毀了日軍大“掃蕩”的陰謀。
1942年,他更是臨危受命,帶着千餘人,與2.5萬浩浩蕩蕩襲來的日寇交戰。
在他巧妙地指揮下,八路軍以少勝多,擋住了日軍的進攻,為總部和後方機關的突圍創造了有利條件。
這些戰鬥,在李德生光輝的履歷中只是冰山一角,隨着不斷取得勝利,他的職務也一再晉陞。
1944年年底,他已是太行軍區第二軍分區30團團長。
1945年1月,李德生主動請纓,攻打日寇的馬坊據點,為了摸清敵軍的部署,他喬裝打扮成農民的樣子,親自潛入馬坊考察。
知己知彼後,李德生立即行動,他調用了82名戰士,這些人都是八路軍中的精銳。
在李德生的帶領下,他們沿小路進發,在日軍尚未察覺的情況下,果斷髮起了攻勢。
一舉端掉了這個重要據點,殲滅日軍數百人,還繳獲了大量武器裝備。
經此一役,李德生聲名大噪,還受到了《解放日報》的公開稱讚。
“沒想到,李德生還有這樣的好脾氣”
不過,由於職務不同、工作各異,李德生與許世友遲遲沒有見面的機會。
在後來的解放戰爭中,李德生在中原地區耕耘,而許世友則在華東、山東等地作戰,兩人的距離更加遙遠。
直到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許世友和李德生這對老鄉,終於見到了彼此。
在朝鮮戰場上,許世友是第3兵團司令員,而李德生則是志願軍12軍35師師長。
在夏季反擊戰中,兩人曾通力合作,將聯合國軍打得抱頭鼠竄。
1952年,李德生參與指揮上甘嶺戰役,統一指揮在上甘嶺前線作戰的12軍、15軍所屬部隊。
但是三兵團代司令員王近山在得知是李德生負責後,也表示“李德生上去,我就可以放心了。”
戰況也不出王近山所料。
李德生秉持着毛主席“積極防禦”、“零敲牛皮糖”等戰術思想,與敵軍進行長期對峙。
上甘嶺戰役的激烈程度,可以與二戰時期的任何一場戰役相媲美,聯合國軍的炮火,不停落在志願軍的陣地上。
但就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李德生率志願軍戰士擋住了敵軍數百次攻勢,成功捍衛了上甘嶺陣地。
1954年從朝鮮戰爭歸來後,許世友經常主動約李德生飲酒暢談。
許世友脾性直爽,生平最喜歡坦誠之人,而李德生又是出了名的忠厚。
加上同鄉情誼,許世友對他十分看重,兩人之間的感情也愈發深厚,許世友經常表示,李德生是難得的知己。
然而,兩人之間也曾出現過一些摩擦。
1960年,中央軍委決定,將12軍由浙江地區調往蘇北,加強蘇北的防禦工作。
由於蘇北當時經濟凋敝,軍委規定可以攜帶鋪板和營具以及糧食。
接到命令後,李德生立即展開行動,將物資打包裝上火車。
然而,此舉卻被有心人告上了軍區,許世友聽說李德生“搜刮當地糧食”,頓時怒不可遏。
一通電話將他火速叫到南京,惡狠狠地訓了他一頓,說到氣處,甚至斥責道:“你李德生有什麼了不起的?”
不過,對於這些,李德生並沒有放在心上,他靜靜地聽許世友訓完話,等他氣消後,才一五一十地將情況解釋清楚。
弄清了來龍去脈以後,許世友將軍連連道歉,請求李德生的原諒。
日後每次提及此事,許世友都誠懇地說道:“真沒想到,他李德生還有這樣的好脾氣”。
此後,兩人對彼此更加理解,關係也更加融洽了。
不僅如此,得知蘇北的情況後,他們齊心協力、攜手合作,促進了蘇北地區的發展,也讓當地人民過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
李德生初見毛主席
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中國共產黨第八屆擴大的十二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李德生作為安徽省主要負責人列席了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首次見到了仰慕已久的毛主席。
當周總理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時,毛主席突然主動問道,“哪個是李德生?”
原來毛主席當年到延安時,曾化名“李得勝”,而此時突然聽到了李德生的名字,感到非常親切,便向周總理問詢。
周總理隨即向毛主席展開了介紹。
隨後,李德生鄭重地向毛主席和周總理問好,毛主席則不停打量着:“百聞不如一見,果然是名不虛傳”。
隨後,毛主席又問道,“你是哪裡人啊?”
“報告主席,我是河南新縣人”,李德生毫不遲疑地答道。
周總理問道,“與許世友是一個縣的吧?”
“德生同志和我是一個縣的。”坐在李德生前邊的許世友接話答道。
一聽許世友的表態,毛主席立即覺察到兩人關係不錯,見自己的兩名愛將既是同鄉,又是摯友,他不禁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1969年4月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
也正是在這次大會上,李德生被選為中央委員,並在九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
而當周總理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時,毛主席再一次提出,看看李德生。
由此可見李德生已在毛主席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後幾年間,李德生協助周總理完成了大量重要工作,比如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以及乒乓外交的籌備等等。
由於表現出色,他深受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重用,1970年便升任為解放軍政治部主任,1971年又兼任北京軍區司令員。
接到命令,趕往南京
按理說,李德生和許世友一個在北京,一個在南京,工作又十分繁忙,幾乎是沒有見面機會的。
然而,1973年5月5日,毛主席卻突然找到李德生,給他安排了一個特殊的任務。
“德生,你去一趟南京,和許世友見一面,讓他別再喝酒了,喝酒傷肝嘛”。
李德生沒有說話,只是點點頭,接過了這個命令。
事實上,李德生十分清楚毛主席的用意。
一年前,許世友進京開會,由於信件措辭不當受到批評,大病了一場,回到南京後,更是每天飲酒度日。
毛主席讓他前去,自然是為了開導一下許世友。
於是,李德生第二天一早便登上了前往南京的飛機。
見到李德生來,許世友非常高興,親切地拍拍李德生的肩膀說,“走,走,吃飯,吃飯。”
當晚,許世友便在招待所二樓設宴款待,一進宴會廳,映入眼帘的就是兩瓶茅台。
許世友愛喝酒,李德生早有耳聞,在土地革命時期,軍中禁止喝酒,但許世友卻是一個例外。
毛主席特批讓他飲酒,只是一再叮囑許世友少喝,還和他約法三章,在戰前、戰中和戰後不能喝酒。
李德生還知道,許世友為人豪爽,喜歡飲酒痛快之人,所以他也沒有推辭,一上桌便一飲而盡,喝罷還將杯子翻過來,以示一滴不剩。
趁着酒勁,許世友說出了之前的事情,李德生也趁機表示,自己此行,是毛主席安排的。
一聽這話,許世友先是有些驚訝:“毛主席讓你過來,是有什麼事嗎?”
李德生表示,“主席擔心你喝酒太多,傷了身體,讓我來勸勸你”。
直到這時,許世友才明白,毛主席原來一直都對自己關懷備至,想到這,一貫大大咧咧的許世友將軍,眼框竟有些發紅。
李德生見狀,連忙問道“出了什麼事”,許世友只是淡淡地說道:“沒事,沒事,喝醉了”。
結語
見許世友的心結已經打開,李德生沒有久留,第二天一早便回到北京向毛主席復命。
毛主席聽說許世友不再酗酒後,也是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當年年底,毛主席做出了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的安排,許世友前往廣州軍區,而李德生則來到瀋陽軍區。
天長路遠,兩人見面的次數愈發稀少,不過,兩位身經百戰的將軍,一南一北,擔起守衛祖國疆土的重任,也算沒有辜負毛主席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