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夷”在古代主要指的是“南蠻”。
南蠻,是對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
南蠻可分為百越民族、百濮、巴蜀三大族系。百越民族分布在長江以南的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百濮分布在貴州、湖南一帶;巴蜀分布在四川、重慶一帶。
四夷,第二種意思是指外族、外國人。
《尚書·大禹謨》:“無怠無荒,四夷來王”,
四夷,主要指四個部落,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的合稱。
中原氣候溫宜,雨量適中,土壤肥腴。邊區自然條件較差故稱為夷。
第一,東夷。
東夷,是對東方少數民族的統稱。
夏商周時期主要指生活在山東、淮河等地的部落。
秦漢之時,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等外族人和我國少數民族。
第二,西戎,是對西方少數民族的泛稱。
戰國之前指氐羌系的各個部落,有鬼戎、犬戎等;秦漢之後則是指中國西部各民族。
第三,北狄,是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
這個稱謂最早起源於周代,到了戰國時期,有部分北狄族群漢化,南下融入胡人之中,成為後面匈奴的先祖之一。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歷史分類視頻推薦
-
3:01:59
-
2:11:01
-
2:28:45
-
22:59
-
2:26:07
-
2: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