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夫少將”挑着主席文稿走完長征,龍開富:死前只想回主席身邊

1976年9月9日,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北京逝世,中華震動,寰宇同悲,整個神州大地陷入無限悲痛之中。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在聽聞這一消息時,震驚,哀痛,在一時間像潮水一般向他湧來。老人幾近昏厥,身體自此每況愈下。

1977年1月28日,在這個寒冷的冬日,生命的寒徹還是逐漸侵蝕進了老人的身體。

趁着自己的意識還算清醒,他拼盡自己僅剩的氣力對家人說出了人生中最後一個願望:“我這一生沒有什麼可遺憾的了,只想在死後回到毛主席身邊。”

幾天之後,老人去世,永遠地留在了那個冰霜刺骨的寒日。

老人是誰?他為何在臨終之際留下這樣的遺願呢?

老人便是毛主席身邊忠誠的衛士,有着“挑夫少將”之稱的龍開富將軍。

悲慘的童年經歷

1908年農曆二月初二,在傳統的龍抬頭這一天。湖南省茶陵縣火田白蠟,一個男孩子呱呱墜地。被家人取名為譚羅仔。

他降生在一戶非常貧困的農戶家庭之中,上面有兄弟三人,全家六口人哪怕節衣縮食、終日勞動,日子也過得十分拮据。

在這樣的家庭生活之中,陪伴變成了奢望,譚羅仔的父母終日在外奔波,勉強維持家庭的生計。

1908年,中國還處於那個黑暗的清朝腐朽統治末期,山河破碎、內外交困,社會上動蕩不安,而天意不遂人願,與人禍相伴的,還有連年的天災。

在外奔波工作的父母,還在受着地主階級殘酷的剝削與壓迫,在這樣長期被社會,被地主階級吸血的生活之中,父母積勞成疾,年僅四歲的譚羅仔便失去了他的媽媽。

母親過世,他的父親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僅靠自己拖着病軀來養活這一家五口,本就是難以為繼的貧苦家庭,眼下更是難以找到活命的出路。

於是,在經過長期的思想鬥爭之後,父親將年幼的譚羅仔送到了自己過世的妻子的弟弟那裡,過繼給他當養子,改名為龍開富。

還十分年幼的龍開富,在跟隨舅舅之後,日子仍然過得十分貧苦,每天靠着給地主家放牛為生,年僅六七歲的他便要下地種田。

龍開富和他的親友們一直在努力生活着,但是生活卻沒有選擇善待這些苦命人。龍開富15歲那年,養育他的舅舅同龍開富的母親一樣,由於長期的勞動與壓迫,積勞成疾去世了。

龍開富只能去跟隨爺爺生活,爺爺是一名泥瓦匠。勤奮能吃苦的龍開富,便跟着爺爺學習泥瓦工。走街串巷做泥瓦活兒來養活自己和爺爺。

在努力生活的過程之中,龍開富也見識到了那些土豪劣紳們對於貧窮勞苦大眾的無限壓迫與剝削。

因此,他也在學習泥瓦工的同時,偷偷地練武術,希望能夠有一技之長傍身。來讓自己和爺爺的生活變得稍微好一些。

就在他對生活充滿了一點希望的時候,壞消息又闖入了他的人生。相依為命的爺爺,因為經年累月的辛勞,和無錢吃藥接受治療,還是拋下了龍開富,撒手人寰。

親人接二連三的離世讓龍開富越來越認識到這個社會的黑暗。他不想再向親友長輩們那樣,一輩子生活在剝削與壓迫之中。

於是,年輕的龍開富堅定了信心,他要反抗地主階級官僚資本的壓迫,他要驅散烏雲,他要用自己的力量衝破這片樊籬,他要翻身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國家的主人!

開啟革命人生

當時的年代不僅是一個黑暗的年代,也是一個不斷覺醒的年代,各種革命活動,工農運動在全國各地蓬勃興起。

雖然只是各地的星星點點之火,但這些火焰點燃了龍開富心中的革命意志,他參與到許多周邊的革命與鬥爭之中。

龍開富加入進了家鄉的農民協會,就是在農民協會之中,龍開富開啟了參加我黨所組織的革命鬥爭運動的人生。

1924年1月,國共兩黨實現合作,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從南向北,席捲軍閥統治下的百姓水深火熱之地。

剛剛成立不久的中國共產黨依靠其堅定革命信念,以及為人民服務的偉大宗旨,在全國範圍內,順應着大革命的浪潮,發動了轟轟烈烈、風起雲湧的工農運動。

在這些工農運動之中,貧苦人家出身的龍開,富看到了這個偉大政黨是真心實意為人民付出、為人民而戰鬥的。因此,他從那開始便萌發了加入這個人民的隊伍的希望。

然而,1927年,蔣介石集團卻於上海悍然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無數共產黨人、無數先進的革命群眾遭到屠殺,大革命旋即破碎。

湖南的國民黨反動統治也立刻同流合污,許克祥在長沙發動“馬日事變”,整個長沙乃至整個湖南,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湖南的共產黨力量受到了極大的摧殘和打壓,在龍開富的家鄉茶陵,亦是有許多革命群眾和共產黨員遭到逮捕和屠殺。

面對日益嚴峻的茶陵革命形勢,龍開富不得不背井離鄉去尋找黨組織和革命隊伍,為對抗反動統治貢獻自己的力量。從廣州到武漢,龍開富一直在尋找着中國共產黨的革命隊伍。

然而,各地都籠罩在國民黨反動派對共產黨的屠殺和緝捕之中,反動政變在各地上演。

尋找革命隊伍無果的龍開富,一邊做苦力一邊多方打聽,在一位有識之士的幫助和勸解之下,龍開富決定回到家鄉茶陵,等待着革命隊伍的到來。

終於,上天不負有心人,當龍開富回到家鄉茶陵不久,他便遇到了前來解放茶陵的工農革命軍。龍開富欣喜若狂,當即找到了這支紅軍,表示要加入革命隊伍。

這一支隊伍,正是由毛主席親自帶領的革命部隊。

龍開富為人正直樸實,又有着農協的介紹信,會武術,身體強健,還有着極為堅定的革命信念。因此龍開富很快就被納入革命隊伍之中。

由於缺乏相關的戰爭經驗,龍開富暫時還沒有被編入戰鬥部隊。他身強體壯,在部隊駐地做起了一些挑夫的工作,龍開富勤懇的工作很快就得到了一名首長的注意。這名首長,就是毛主席。

在與龍開富的交談之中,得知兩人是老鄉之後,毛主席便改用親切的鄉音與他交流,龍開富也掏心掏肺的,把自己過往的經歷以及革命的熱情一股腦兒地表達了出來。

在獲得毛主席的肯定之後,他加入了主席身邊的警衛連,從此陪在了毛主席的身邊,這一陪,就是18年。

從挑夫警衛到挑夫少將

成為毛主席的警衛之後,龍開富走上了一段質樸又傳奇的人生。

與警衛連其他的警衛不同,龍開富除了要保證主席的安全之外,還有這一項特殊的任務。那便是給毛主席的兩個笸籮當警衛。

這兩個笸籮可不一般,其中一個可謂是當時前敵委員會的檔案庫。裡面有着許多重要的文件、底稿還有前敵委員會的重要印章。

另一個笸籮則堪稱毛主席的創作收藏庫,那裡面有着主席最珍視的一些書籍和他的創作文稿。放到今天,龍開富可謂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頂級安保系統。

一位首長,兩個笸籮,佔據了龍開富心中最重要的部分。

隨軍之後的龍開富跟隨部隊經歷了大大小小許多場生死攸關的戰鬥,但是就是在再危急的情況、再險峻的環境下,龍開富都死死地守着這兩笸籮重要資料。

後來,他跟隨紅軍進行了兩萬五千里里長征。渡河、過江,他把兩個笸籮高高舉起,哪怕自己渾身濕透也不能讓文件受損。

爬雪山,過草地,山高路陡,泥濘難行,稍不注意便可能墜身萬丈深淵,屍骨難存。

龍開富便把笸籮中的文件拿出來,用包裹打包好,死死地系在身上。腦子裡一直想着,“人在,資料在,命在,文稿在。”

就這樣,他跟隨着長征部隊到達陝北匯師之時,所有的文件資料全部完好無損地被保存了下來。

在給主席擔任警衛員的十八年間,龍開富與主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用自己的真誠、勇敢、堅毅、執着贏得了大家對他的尊重。

1928年,在一次重大的勝利之後,龍開富在被攻陷的城市之中發現了許多的“書籍”。他想到主席十分熱愛讀書寫作,便想着把這些書帶回去給主席看。

可是那時候的龍開富大字不識一個,他帶回去的那些有着密密麻麻的字兒的“書籍”,其實都是一些賬本和田賦清冊。

雖然這次算是鬧了一場小笑話,但是他真誠的心感動了大家。主席便主動擔任起了龍開富的啟蒙老師,教他識字念書。

龍開富對待學習也十分的刻苦認真,抓住空閑時間就不斷地學習,在長征期間,沒有紙筆就用樹枝在地上寫字、練字。

後來,龍開富除了給主席挑那兩笸籮資料,還承擔起了整理資料的工作。由於他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礎,所以在整理起資料來也十分的順手,幾乎沒有出現過什麼錯誤。

當然,除了保護、整理這些資料之外,龍開富也在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

1929年,紅軍在大柏地與敵人作戰之時,由於武器裝備的落後,原本戰況對我方有利的戰場形勢即將發生逆轉。就在這危機的關頭,紅軍的首長與警衛人員等也一併上陣殺敵。

龍開富見首長身先士卒,心裡十分着急,想要上場殺敵保護首長。但哪怕就在這個時刻,他也沒有忘記自己要保護好資料的責任。

他找到一位不能上戰場的孕婦,來幫他照看文件,安頓好之後,立馬沖入槍林彈雨之中,奮勇殺敵,在首長的帶領下,紅軍重整旗鼓,一舉取得勝利。

憑藉著在這次戰役中的良好表現,龍開富進入了一線戰鬥隊伍,被派遣到羅坊地區開展敵後游擊戰。

此時擔任中央警衛團一連連長的羅開富手裡的“現代武器”,只有三把漢陽造步槍,其餘的武器裝備仍然都是冷兵器,與國民黨反動派的裝備相比可謂是天差地別。

然而他卻沒有因為武器裝備的劣勢而退縮,反倒是憑着自己的游擊策略、堅定信念以及戰士們的英勇戰鬥和百姓的支持,把裝備精良的國民黨反動拍部隊打得叫苦連天。

等到任務結束,龍開富一行人返回根據地時,一連的戰士人數以及武器數量反而都有了大幅的增加,沉重的打擊了當地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

就這樣,這位在毛主席身邊做挑夫的警衛員,從土地革命時期到解放戰爭時期,一路英勇戰鬥,無私奉獻,先後參加了多場重大的戰役。

新中國成立之後,龍開富也積極投身於祖國的建設和發展之中,一九五五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挑夫少將”。

在龍開富投身革命的一生之中,毛主席一直是他人生的引路人,革命的導師,與主席相伴的時光,也成為他一生中最珍貴的記憶。

因此,在得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之後,龍開富悲痛欲絕,痛哭着說:“主席啊,你走了我們怎麼辦啊?”

他自此身體每況愈下,在彌留之際,龍開富將軍時而清醒時而糊塗,但不論什麼狀態下,他嘴裡一直念叨着的都是毛主席,他不停念叨着想要回到主席身邊,就連友人來探望他送來的水果,他也要帶給毛主席吃。

他對家人說:“我是為毛主席而生的,一定也會追隨他而去。”一九七七年二月三日,龍開富,這位“挑夫將軍”走完了他六十九年的革命人生。

葉劍英將軍得知龍開富將軍在彌留之際的那些話語之後,極為感動,當即同意了他家屬的請求。

龍開富將軍回到了北京,長眠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眺望着毛主席紀念堂,長眠在毛主席身邊。

赤子之心盡忠誠,華夏永憶革命魂,從窮苦人家的孩子到挑夫警衛再到開國少將。

龍開富用他忠誠堅定的一生向我們書寫了一首偉大的革命長詩,與千千萬萬老一輩革命家一起,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華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