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真的存在嗎?為何歷史上皇帝都喜歡自稱為真龍天子,原因很現實

中國的十二生肖之中的龍是一種傳說中神異動物,他能興雲布雨更能翻江倒海,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龍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且背有八十一鱗,口旁有須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廣雅》記載,有鱗的叫蛟龍,有翅膀的叫應龍,有角的叫虯龍,無角的叫螭龍。華夏民族對龍非常崇拜,那麼龍真的存在嗎?

華夏民族的子孫都以龍的傳人自居,加上十二生肖當中也有龍的存在,這就有理由讓人相信龍是真實存在的,可是翻遍我國幾千年的歷史,關於龍真實存在的描述卻是寥寥無幾,相反龍作為神話傳說卻是屢見不鮮。

最讓世人相信有龍的事件就是近代的遼寧營口墜龍事件。1934年7月28日上午10點左右,營口上空突然出現了一條龍。先是突然墜落,掀翻了三艘小船,隨後又損毀了日資企業的廠房,造成了九人死亡。隨後還損壞了周圍的鐵路,甚至將鐵路上的貨車都卷出了鐵軌。這次墜龍事件還被登上了報紙,甚至還有存世老人記憶,當時自己和鄉親們親眼見到過活龍,當時這條龍在離入海口很近的地方墜落,已經奄奄一息了,鄉親們見到後給它搭棚子和澆水,後來一場雷雨龍就不見了,最後聽說龍又墜落了,只不過已經沒有存活了。

中國神龍的來源。

中國神龍的來源最可信的說法應該是圖騰文化。在上古時期,人類對大自然非常依賴,過着漁獵生活,人類還沒有能力改造自然,每個部落根據所處的地方,選取他們認為比較神聖的物種進行圖騰崇拜,那時候沒有文字記載,只有圖形一代一代的改變流傳。

黃河流域的伏羲氏以蛇有圖騰,他們也被描述為人首蛇身,他們的統治比較久遠,涉及的地盤也比較大,後來的繼承者黃帝逐漸將中原文明發展壯大,他先是聯合了長江流域的炎帝神農氏,組成了華夏聯盟,擊敗了難分的蚩尤。皇帝巡遊四方,將各個部落的圖騰都統一加到了一起,以蛇為基礎,逐漸籠絡各方的圖騰,於是龍圖騰便成型了。

上古時期沒有文字記載,當時的生產力很弱,當時的歷史都是通過圖形和人類口口相傳而流傳下來的,於是就有了伏羲氏是華夏的第一條龍,稱為東方青龍,炎帝被稱為赤龍,黃帝被稱為黃龍,堯舜禹中的堯帝是有感“赤龍”而生的,我們的始祖都是龍所生,從此華夏民族都以“龍的傳人”自居。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統治者都想鞏固自己的統治,他們想盡各種方法,其中思想控制無疑是最穩妥和有效的,他們有意刻畫自己為真龍天子,認為華夏民族龍的傳人都要服從真龍天子的統治,用君權神授的思想來麻痹思想,從而達到穩固統治的目的。

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生下來的時候,由於非常醜陋,前額突起很是難看,他的父親本是北周大官,於是想丟棄楊堅,沒想到當時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相面大師看見楊堅天生異象,額生龍角將來肯定要當皇帝,於是勸戒楊家一定要好好培養楊堅,日後必定會有大富大貴,最後楊堅果然取代北周,結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建立起隋朝。

龍是祥瑞的象徵,很多人都想自己遇見祥瑞,當我們在遇見一些從沒有見過的東西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地往好的方面靠,希望自己遇見的是祥瑞,於是龍被目擊的事件便時有發生。

古代帝王為了能夠更加有效地穩固自身的統治,利用君權神授的思想,號稱自己為真龍天子,希望老百姓都支持他的統治,不要想到推翻他,這是皇帝的一種手段,用來控制人心的手段,所以歷代的皇帝都喜歡穿龍袍,號稱自己是真龍,目的都是為了自己能夠控制大家思想,維護封建皇權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