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工業遺迹 賡續歷史文化 太原三監風動廣場再現“工業風”

太原三監工業遺迹保護項目風動廣場一隅。

7月13日上午,在斑駁的梧桐樹影中,太原三監封閉執勤民警在監管區修葺一新的風動廣場開展黨日活動。作為全省監獄系統唯一留存工業特色的監管場所,太原三監黨委決定開展監區工業遺迹保護開發,於6月底完工的風動廣場便是首個落地的工業遺迹保護項目。

風動廣場位於太原三監監管區中心區域,名稱源自監獄企業前身“太原風動工具廠”。廣場梧桐掩映、綠草如茵,四條紅磚步道呈順時針螺旋葉片形態分布,螺旋葉片是眾多機械設備必不可少的部件,同時呼應“風動”之意。

環繞着蔥鬱的草坪,5張看似粗糙的長椅也“大有來頭”,木質座椅、鑄鐵椅腳,古樸厚實,是從三監舊廠房“淘”來的老物件,年齡至少也有六七十歲了。在這次的工業遺迹保護中,三監民警還給5張長椅分別起了名字——“不忘初心”“溫故知新”“崢嶸歲月”“憶苦思甜”“揮斥方遒”。掛在椅背上的名牌,時刻提醒民警不忘老一輩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

在平整幽靜的廣場上,陳列着3個“大塊頭”——C620-1型普通車床、Y54型插齒機,400噸液壓機,都是50多年前由這裡的技術人員自主加工組裝而成的。其中,C620-1型普通車床號稱工業生產的“母機”,曾經創造出許多生產奇蹟,1960年版2元人民幣正面圖案即是該型號車床。1969年,太原三監企業前身“太原氣體壓縮機廠”自主研發的第一台C620-1型普通車床裝機試車成功後,相繼生產30台投身工業浪潮。如今,在民警的悉心養護下,這台車床的手柄仍能正常轉動,彷彿時光之輪,伴着斑駁的銹跡向後人訴說著崢嶸歲月和昔日輝煌。

幾經更名的太原三監有着71年的歷史,是一家老工業單位,歷經“太原鐵工廠”“太原地方國營機器廠”“太原風動工具廠”“太原氣體壓縮機廠”“山西正華壓縮機製造有限公司”,基礎條件比較落後,無形中留下不少工業遺迹。隨着企業轉型,一些老舊機械被閑置,各類雜物堆放在廢棄場地,並帶來監管和生產安全隱患。今年年初,監獄黨委着手開展隱患整治工作時,萌生了因地制宜的想法,決定將“工業風”的個性保留下來,隨即啟動了工業遺迹開發保護項目。

其實,風動廣場所在位置,曾經是一處廢棄的砸鐵機小院,院里雜草叢生、雜物成堆。通過空間重塑、功能再造,廢棄場地獲得新生,在周邊一處處老廠房襯托下,實現了工業遺存的文化延續和可持續利用。

“監獄擔負著警示教育的社會職責”,太原三監政委許傑介紹,在風動廣場的基礎上,工業遺迹保護開發項目還包括在建的工業文化園、廠史陳列館、整體區域改造,都圍繞監獄歷史印記和工業文化元素這兩個着力點,營造引領式、沉浸式學習氛圍,構築“黨建紅+警察藍+工業風”的獨特文化品牌,打造服務省會、輻射全省的預防犯罪及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待疫情散去,將向社會團體開放,歡迎大家參觀。

短評

讓工業“銹跡”變“生活秀色”

高聳的煙囪、廢棄的荒地、老舊的廠房,曾經機器轟鳴的工業遺迹,重生有幾種“打開方式”?

那些老機器、老廠房,不是冰冷的鋼鐵和磚石,更並非歷史的包袱,它們見證了時代發展的日新月異,是一筆珍貴的歷史財富。當它們以另一種方式重生,必將拓寬城市發展的維度,成為賡續歷史文化的新途徑。

期待更多的工業遺產“活”起來,留住“個性”,融入當下,讓那些有故事的“銹跡”,成為美好的“生活秀色”。


來源:太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