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被誤解千年,真實的李治有多恐怖?看看外國如何評價的

“昔日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汁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這是宋代詩人杜甫筆下開元盛世的場景。

大唐王朝作為我國封建王朝中相對長治久安的一個朝代,以李世民開創出的貞觀之治和武則天開創的開元盛世而為史書稱道。

夾在自己父親和妻子之間的唐高宗李治似乎沒有什麼被傳頌的光輝事迹,但真實的他並不是史書中描述的那樣懦弱無能。

三子奪嫡 穩如泰山

唐高宗李治,是大唐王朝的第三個皇帝,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他的妻子則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武則天。

夾在這樣兩束耀眼的光輝中,儘管李治貴為帝王,也不夠引人注目。

李治的父親李世民從少年時期就加入參與到行伍之中,曾領兵攻破長安城,平定諸侯割據,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從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手中搶奪到了帝位,在他的統治之下,大唐開始走向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

傳聞因為李世民的那場政變,玄武門前道路的每一條石縫上都浸染着人血,從這樣的描述中足以看出李世民的登基之路是多麼兇險。

同李世民相比,李治的登基之路似乎遠沒有那麼驚心動魄,但事實並非如此。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他並不是生來就做太子的,當時的東宮太子是李承乾

李承乾與李治的母親均為長孫皇后,但李承乾卻是長孫皇后的嫡長子,成為皇太子順理成章。

李承乾相貌堂堂,幼年時期聰穎好學,一直深得李世民喜歡。李世民將他當作未來的接班人培養,為他請當世大儒悉心教導治國之策。

李承乾也沒有辜負李世民的厚愛,一直勤勤勉勉,頗受朝臣喜愛。

除了李承乾以外,李世民最愛的兒子是魏王李泰

比起對李承乾寄予厚望的那種愛,李世民對李泰的愛更像是對小兒子的寵愛。因為李世民的嬌寵,李泰雖然天資不錯,性格卻十分驕縱,還生出了奪嫡的野心。

在李承乾和李泰相鬥的日子裡,李治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存在,他既不是被父親寄予眾望的長子,也不是被無條件寵溺的次子,但他卻因禍得福,成為了離漩渦中心最遠的那個。

李治數看起來沒有野心,所以能與兄長們和睦相處,對朝臣們以禮相待,對皇位上的父親恭敬有加。

如此一來,比起權重莫測的太子和喜怒不定的魏王,李治竟然是風評最好的那個。

最後贏家 統御天下

太子李承乾雖然盡善盡美,卻患有足疾,就像白璧有瑕,足疾一直是李承乾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再加上李世民十分寵愛李泰,李承乾常常害怕李世民因為自己患有足疾而不將皇位傳給自己,轉而傳給李泰。

恰逢此時,魏王李泰年歲漸長,李世民因為十分捨不得他,竟允許他留在宮中,不必受封。

太子以外的成年男子留在京城而不去封地,這對太子之位本就是一種威脅。

這讓李承乾更加害怕,他選擇刺殺李泰,但是卻失敗了。

刺殺李泰失敗之後,李承乾更加害怕父親因為自己的狠心而廢掉自己,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聯合一干人等圖謀逼宮。

李承乾的逼宮計劃提早被李世民發現,李世民很是憤怒,下旨將李承乾貶為庶民,流放千里。

李承乾被貶後,李泰對自己的野心不加掩飾,對太子之位一副勢在必得的架勢。

覬覦皇位的李泰讓李世民傷心不已,儘管戲文常說“天家無父子”,可是李世民作為一個肉體凡胎之人,也是渴望子女孝順的。

剛剛將李承乾貶為庶民的李世民對垂涎自己皇位的李泰心生厭煩,決定將這個自己曾經很喜歡的兒子封去遠方,以此斷了他的念想。

李承乾和李泰都離開了奪嫡的戰場,李世民順理成章地注意到了李治,他看起來寬厚溫和,對自己恭敬又孝順,於是,李世民將他立為太子。

父親期待,朝臣拱衛,再加上朝堂上已經沒有了爭奪皇位的對手,李治就這樣成為了新太子,並且平安地登基為帝。

李承乾自卑多疑,李泰驕橫自大,同他們相比,本來處於弱勢的李治一直引而不發,看他們鷸蚌相爭,自己穩坐釣魚台,才是真的腹黑多謀。

不過,成為了皇帝之後,並不代表從此以後就萬事順遂了。因為在選他當太子之時,長孫無忌等朝廷元老對他有頗多貢獻,所以在他登基初時,這些元老們一度想插手政事。

李治想要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時候,朝廷中幾乎所有元老都反對此事。李治卻能做到力排眾議,不讓自己的決策被別人干擾,將裁決權收歸自己手上。

除此以外,李治還為擴張大唐的版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擴張版圖 揚我雄威

在李治在位的這三十四年里,大唐百姓的生活水平一直在持續而穩定的提升,人口也因此顯著增長。但是李治並沒有墨守成規,只遵循休養生息的準則,相反,李治是一個很卓越的軍事家。

在李治擔任皇帝的三十餘年時間裡,不但平定了邊境的突厥之亂,還強有力的威震了吐蕃,讓蠻夷的鐵騎不敢踏入中原一步。

李治非但打退了突厥人,還將他們一路趕到印度,大唐的版圖無比之輝煌,以至於甚至把邊境線擴充到歐洲地區。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西域的外國人有了“唐朝”這個概念。

外國人無比恐懼這隻所向披靡的軍隊,甚至因為李治的功績而開始流傳“黃種人要滅掉白種人”的說法。

國內的史書評價他生性懦弱、才能平庸,那個年代的外國人卻對他和他的大唐無比畏懼。

李治在位期間,曾經有一次效仿秦皇漢武去泰山封禪,那是李世民都不敢提出的舉措。

麟德二年,李治率領六宮妃嬪和文武百官浩浩蕩蕩的前往泰山最令人驚奇的是,隨行人馬還有突厥波斯、天竺等國家的酋長。

一個國家的酋長來參加李治的泰山封禪,這個行為本身就意味着一種臣服,而從參加的酋長人數來看,臣服於李治和大唐的國家不在少數。

如此來看,李治絕對不是史書中記載的碌碌無為的皇帝。

國力鼎盛、海晏河清、萬國來朝,能夠達成這一切的李治,怎麼可能是傳聞中那個庸碌懦弱,任由妻子和父親擺布的人呢?他分明是一個手腕了得,謀劃驚人的腹黑皇帝,扮豬吃老虎想必說的就是他這種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