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關 中關 下關和太監地位

這是三個地名兒,“上關”在眼下的“頤和園新建宮門兒”附近。

臨近慈禧走水路去頤和園的泊船錨點。一牆之隔就是李鴻章別墅——他最清楚“上關”中的“上”字是什麼意思——所以老李也搬到牆邊聽風兒來啦。

頤和園

所謂“上關”就是最近的關隘。

“中關”在海淀皇莊兒,清代宮裡的太監退休後有兩個去處: 一個是地安門內的黃化門兒“太監集體宿舍”;再就是: 海淀黃庄的“太監義地”。

中關村

“太監義地”是多少輩兒太監攢錢置辦的,還有若干房產供太監們休息居住。如今海淀八一中學後邊兒的“李蓮英宅”即其中之一。

所謂“義地”就是“墳地”,不過是“太監義地”中 只埋太監而已。

清宮太監死後大多不回鄉,海淀黃庄的“義地”是一個地方兒;阜成門外恩濟庄兒才是真正清宮太監死後去處。李蓮英有頭無身的棺材,就埋那兒啦。

所以真正的“太監義地”不在海淀中關村,而是恩濟庄兒,恩濟庄的老年人都知道這回事兒。

“下關”在西直門外數里之遙的高粱河北岸。

所謂“上 下”是以慈禧居所(頤和園)為上的意思——取地名兒也符合慈禧迷戀權力性格。

有清一代,太監的地位被徹底“原形化”了—— 順治入關初次接觸並使用太監 感覺不錯,但也發現了其中的巨大問題。

於是乎 順治皇帝特頒聖旨 澆鑄成三統“鐵牌”立於宮中及太監的管理部門以示警告。

“...太監若有專擅威權 妄殺無辜 ;僭越本分 干預朝政 擅自上奏 搬弄是非...者,即刻處以凌遲 絕無辜息...”

這種“待遇”與明代太監相比較可謂“天壤之別”。我們不能用明代太監地位來類比清代太監——不可同日而語。

儘管清末從慈禧開始寵信太監,有名兒的如: 安德海 李蓮英等,但總歸清代太監沒有鬧出什麼大亂子。這還虧了有順治帝那三統鐵牌。

希望太監這種“怪物”,在世界上永遠不要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