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度單位“米”的得名由來?

,公制長度單位,以前也叫公尺,等於市制三尺,也就是100厘米。

米的由來並不是和稻穀、大米有什麼關係,實際是個音譯詞,舊稱是叫米突,後來簡化成米。長度單位的米來源於法國,英文是meter,法文是mètre,米突由之音譯而來。

米制,即國際公制,舊名米突制。為法國於十八世紀末所首創。1875年,法、德、美、俄等十七國在巴黎簽訂米突公約,公認米製為國際通用的計量制度。我國國務院於1959年6月公布,確定米製為我國的基本計量單位。米制的幾個主要單位規定如下:【1】長度主單位為米,代號m,為保存在巴黎國際計量局內的鉑銥合金製成的標準米尺在0°C時兩端標線間的距離,約等於通過巴黎的子午線長度的四千萬分之一。【2】質量主單位為千克(公斤),代號kg。【3】容量主單位為升,代號l,為一千克純水在標準大氣壓下密度最大(4°C)時的體積。(見《漢語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