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敬是誰?被殺後,朱棣惋惜地說:養士三十載,唯他不負君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經過4年的靖難之役終於攻進南京。是時,建文帝不知所蹤,百官投降稱臣,朱棣終於稱帝,史稱明成祖

朱棣稱帝後忽然發現刑部侍郎卓敬寫給建文帝的一封奏疏,看完後朱棣、國師道衍和尚不禁大吃一驚,如果當年建文帝採用此兩點,朱棣必死無疑。

奏疏云:“燕賊朱棣智慮絕倫,雄才大略,酷類太祖。北平又是形勝之地,士馬精強,現在應即刻將其遷徙至南昌,萬一有變故,也容易控制。另,臣啟陛下應重用平安、盛鏞之才…”。這兩點建議恰恰就是朱棣的軟肋!可惜建文帝並未採用,文臣方面繼續重用方孝孺齊泰等書獃子,武將方面則重用紙上談兵的李景隆

可惜歷史沒有假設。

01【卓敬其人】

卓敬(1348~1402年),字惟恭,浙江瑞安人。明初著名才子。

少時聰穎絕倫,博學多才,詩詞宏麗,文章大氣恢弘。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榜眼及第(進士科第二名),官至戶部右侍郎。

卓敬為官清廉,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喜愛,經常和他一起探討朝廷禮法以及治國安邦之道,在此期間卓敬為朱元璋提了好多利國利民,朱元璋大部分都採納了。

02【下入大獄】

南京城破,朱棣殺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文學博士方孝孺,御史大夫練字寧,卓敬由於“奏疏事件”也被下入大獄。朱棣早就知道卓敬的大名,於是派降臣去獄中用高官厚祿招降卓敬為己所用。卓敬不為所動,成祖更加敬重此人,看了看身邊的金幼孜解縉楊榮等人若有所思地說:“自太祖開國以來,養士三十載,唯他不負君!”眾人皆臉紅。

原來,南京城破之日時,金幼孜解縉、楊榮、楊士奇等舊臣早就站在路邊迎接新皇帝朱棣。尤其是號稱天下第一才子的解縉,頭天晚上還與其他大臣說:“若燕賊攻破京城,我唯一死耳。”眾位大臣皆稱讚不已。結果第二天他第一個去迎接朱棣的隊伍,當有人把這一切告訴朱棣時,朱棣微微一笑並未說話,其實朱棣這一刻對“即當婊子又立牌坊”的解縉是大大看不起了。後來永樂13年,朱棣問錦衣衛首領紀綱說:縉猶在耶?心領神會的紀綱立刻凍死了解縉。

03【終究被殺】

1402年秋,朱棣親自到大獄探望感化卓敬。

朱棣說:“江山還是太祖高皇帝的江山,朕並非昏君。你不見唐太祖玄武事變嗎?魏徵照樣投靠李世民,我希望你就是第二個魏徵,為大明江山人盡其才。”

其實朱棣這段話還是非常有感化力的,朱棣自比李世民,其實在卓敬面前間接承認了篡位,身段已經放得很低了。

卓敬卻說:“人臣被俘,有死而已。先皇並沒有過錯,你卻橫行篡奪了他的皇位。我恨不得即刻死去,好與先皇於地下相見。你竟然還要讓我投靠你?”並且最後恨恨地說:“可惜先皇沒有採納我的意見,不然你朱棣早被喀嚓了…”

朱棣氣得幾乎吐血,在姚廣孝的建議下殺了卓敬,並滅其三族。

晚年的朱棣幾次給寵臣楊榮說:也許我當年殺卓敬是個錯誤,太祖高皇帝養士三十年,唯一卓敬耳!作為一個殺伐決斷的皇帝,朱棣雖有悔意但並未為其平反,收買人心的事只能留給下任皇帝。

1424年朱棣死後,仁宗登基僅僅四個月,就下令為卓敬等人逐步平反,賜還家產金銀給其後代。並說:建文帝的忠臣亦是我大明朝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