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荒唐,後半生漂泊的盧梭

有些人註定不平凡,有些日子也不會平凡。

1712年6月28日,出生於日內瓦讓·雅克·盧梭,父親只是個新教教徒、鐘錶匠,母親也是個出生於牧師家庭的普通女孩。

家庭生活的樂趣是抵抗壞風氣的毒害的最好良劑。

從小的經歷就讓他深刻理解家庭生活的重要性,才有這樣的感悟。他的母親在他出生後不久去世,之後,盧梭由姑姑撫養。1722年,盧梭的父親和人發生糾紛,逃跑避難去了。盧梭獨自寄居舅舅家,後又寄宿在一個牧師家,學習古典語文、繪圖、數學。

1724年,回到日內瓦舅舅家。一年後,在馬斯隆先生處打雜。後在雕刻匠處當學徒時,養成偷竊的毛病,但同時也閱讀了大量雜亂的書籍。

1728年16歲從雕刻匠家逃跑後,結識華倫夫人,也開始了他的第一段感情生涯。

1730年,盧梭作為一個不懂樂譜的人,在洛桑的時候卻當音樂教師,還自稱是巴黎人,這又是一段不光彩的經歷。

1732年,輾轉回到華倫夫人處,成為了華倫夫人的情人,並一邊做土地測量工作,一邊自學數學。有點匪夷所思的是華倫夫人還有一名情人,三人相處還非常愉快,這也算是一個特殊的經歷。

1734年,幫華倫夫人管家,研究植物,製藥。1737年,因化學實驗雙眼受傷,到沙爾麥特村養病。他享受鄉村生活,享受愛情,並專心鑽研學問,閱讀洛克笛卡爾等人的哲學著作。

偉大的人是決不會濫用他們的優點的,他們看出他們超越別人的地方,並且意識到這一點,然而絕不會因此就不謙虛。他們的過人之處越多,越能認識到他們的不足。

1740年,盧梭荒誕的前半生匆忙畫上了句號,開始了另一種生活,到里昂馬布利神父家當家庭教師。1742年,在巴黎科學院提出《新樂譜記譜法》,未被接受。將《新樂譜記譜法》改寫成為《現代音樂論》並出版。結識狄德羅和一些啟蒙運動思想家,開始接觸啟蒙思想,同時開始學習化學。

1743年,寫成歌劇《風雅的繆斯》,在此期間以教音樂、抄樂譜為生。1745年,結識戴萊絲,並與之同居,開啟了另一段感情生涯。1747年,寫成喜劇《冒失的婚約》、詩劇《西爾維的幽徑》等。

1749年,為狄德羅、達朗貝爾撰寫《百科全書》的音樂部分。不久後為應徵第戎學院徵文而寫的《論科學與藝術》。

1750年,他的應徵論文《論科學與藝術》獲第戎學院獎金,盧梭聲名鵲起的同時,卻因《論科學與藝術》一文和眾多文人開啟筆戰。

1752年,歌劇《鄉村卜師》成功上演,受到國王和王后的青睞。雖然《鄉村卜師》後來曾多次上演,但盧梭卻從中獲益很少,碼字到什麼時候都這樣。

1753年,到聖日耳曼短期旅行,為應徵第戎學院徵文而寫《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1754年,與果佛古爾、瓦瑟去日內瓦。受到日內瓦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重皈新教。起草《政治制度論》,後來只選取其中一部分出版為《社會契約論》。

1761年,《新愛洛伊絲》一經出版就受到女性讀者的熱捧。1762年,出版《愛彌兒》,法國法院因為書中的一些言論對盧梭發出逮捕令,查禁他的書。同時巴黎大主教畢蒙對《愛彌兒》發出禁令,巴黎高等法院也發出禁令,並下令追捕盧梭。

盧梭獨自逃跑,之後長達八年的時間,盧梭直在逃難。在各種迫害、譴責甚至是密探的監視下生活,盧梭的性格逐漸變得敏感多疑,以致後來不斷懷疑身邊的人可能會謀害他。

1763年,逃至普魯士,接受普魯士國王的庇護,不久出版《致畢蒙教皇書》,抗議教會當局對他的迫害,開始一個人能力隔空對抗教會的坑害。1764年,出版《山中書簡》,責問日內瓦當局。

1765年,盧梭起草的《科西嘉憲法草案》出版。後遷居伯爾尼的聖皮埃爾島,僅僅在享受幾個月寧靜的隱居生活之後,再次遭到驅逐,潛回巴黎。

1766年,前往英國避難,編寫《植物學術語詞典》。並開始寫《懺悔錄》第一卷。在漂泊逃難的四年中,盧梭經歷種種迫害、誣衊和打擊,《懺悔錄》寫下了他的作為,把這些作為公佈於眾,為他所受的不公正的待遇澄清。

1769年,遷居布戈市農場居住,《英雄所需要的道德》寫成。1770年,重返巴黎,改寫樂譜和作曲,準備寫《對話錄》。

1771年,寫下《對波蘭政府及其1772年四月改革計劃的考察》。1775年他的歌劇《匹克馬梁》在法蘭西歌劇院成功演出。

1776年,完成《對話錄》,想放在聖母院的祭壇上,結果未能成功。不久後寫下《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想》。

1777年,健康惡化,停止抄寫樂譜,生計困難。

我一向認為,只有把善付諸行動才稱得上是美德。

1778年,病逝於愛隆美爾鎮,葬於愛隆美爾鎮,1794年靈柩才遷往巴黎先賢祠。

1712年6月28日已經遠去很久,但是那個前半生荒唐,後半生漂泊的盧梭,永遠地烙印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每一個平凡的日子,在歷史上都曾經轟轟烈烈!記得點個關注,跟老白暢談每一的歷史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