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大理寺、督查院是幹嗎的?相當於現在的啥部門。別迷糊了

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設立的不同的機構來輔助皇帝管理國家。最牛的當屬明朝時期的三省六部。看看萬曆開創的三十年不上朝的記錄,國家機構也能正常運轉就知道了。

先簡單說說六部里的刑部、大理寺以及督查院都是幹嗎的?看電視劇、看小說、看戲曲時總會出現“三堂會審”的情節,會有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就是不知道他們是幹嘛的,但是給人一種很威風很厲害的感覺。就是有重大案件的時候刑部、大理寺、督查院一同審理,簡稱三堂會審。

簡單概述一下,在司法領域,刑部主要實際處理、審判案件,都察院主要負責監督判案的人。大理寺主要負責審核判得對不對。

刑部掌全國的刑罰政令,受理全國刑事案件,主管刑罰及監獄等政令。有點公安部的感覺。

大理寺是負責查案和抓人。大理寺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檢察院。主要的職能是案件複核,確保司法公正,防止冤假錯案。大理寺是案件的最後一道關口,大理寺審核通過的案件,刑部、都察院才可以具獄發遣。大理寺如果認為案件有問題,可以抗訴,最終一般會上奏聖裁。

都察院主要相當於現在的監察機關,負責糾察百官。在這裡上班的是御史言官。

明朝的言官相當活躍,哪一天不罵罵百官不罵罵皇帝,這些言官就覺得失去了一罵成名天下知的機會。作為天子耳目,只要他覺得哪個官員做得不對都可以向皇帝打小報告。在司法領域,則主要是對案件審判進行監督。當然也有糾察之權,對小官員的輕微處分可以自行決斷。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千萬千萬不要小瞧了督查院。都察院下設十三道監察御史共110人,負責全國各地的監察、糾風工作。監察御史官階僅為正七品。雖然在京城裡,一個小小的監察御史走在京城裡沒幾個人會拿正眼多看幾眼,但他們的職責是代天子出巡,擁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的特權。出了京城,他們就是手拿尚方寶劍的欽差大臣,就是中央巡視組。除了地方上的一把手,看哪個地方官員不順眼,可以有先斬後奏的權利。你說厲害不厲害。巡視地方時,如果一名官員被發現胡作非為,御史有權直接向皇帝彈劾該官員,而不論其品級有多高。相反,如果御史發現一名官員兢兢業業工作卻沒有受到重視,也可以向朝廷特別舉薦,從而使該名官員意外得到提升或獎勵。

這回你不迷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