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鐵木真札木合反目與“十三翼”之戰之謎,誰才是失敗者?

鐵木真扎木合在年幼時就交換過禮物,成為“安答”(義兄弟),扎木合略長,成為乾哥哥。扎木合為人很講義氣,有謀略,作戰也驍勇。當鐵木真還到處被人追殺的時候,扎木合已是當時黑龍江流域上游的一隻雄鷹,一個王者。

成吉思汗畫像

鐵木真與孛兒帖成婚並取得弘吉剌部的支持後,又依附上克烈部的王汗(脫斡鄰勒汗 ,譯為王汗),並認王汗為“義父”。有趣的是,札木合居然是王汗的“安答”,這樣鐵木真與扎木合重逢並結為盟友。

有“義父”撐腰,又有“安答”支持,鐵木真很快和扎木合成為當時的“草原雙雄”。很快,一次偷襲事件考驗了他們的情誼。

昔日的宿敵蔑兒乞惕部為報昔日仇恨偷襲了乞顏部。原來,早年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從蔑兒乞惕部人也客赤列都手中搶了女子訶額侖做老婆,訶額倫也就是鐵木真的母親。蔑兒乞惕人對此引以為奇恥大辱,耿耿於懷,一直在尋找時機報仇雪恨。這次,也客赤列都的哥哥脫墨脫阿(蔑兒乞惕部當時首領)趁機擄走了鐵木真的妻子孛兒帖。

鐵木真怒不可遏,立即向蔑兒乞惕部宣戰!脫墨脫阿做夢也沒想到,王汗和扎木合傾力相助,一起出兵,扎木合動員了兩萬多兵力。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札木合的兩萬兵力幾乎有一半是鐵木真父親也速該的舊部,也速該死後他們遷徙到北邊和扎木合的領地。這些人的動向,將是埋在鐵木真和扎木合友誼的小船邊的一顆“雷”。

蔑兒乞惕部部在鐵木真、扎木合和王汗三方聯合打擊下,潰不成軍,脫墨脫阿逃到巴爾古津河流域,其子女或被殺,或被俘虜。經此一役,鐵木真實力大漲,許多舊時的屬民、奴隸也紛紛前往投靠。鐵木真、王汗和扎木合的關係也更加親密,鐵木真和扎木合也迎來長達一年半的“蜜月期”。

但是,這可能是表面現象。鐵木真和扎木合都不是庸常之輩,都是有問鼎草原王者之志的少年英雄。自古以來,一山不容二虎,這句話放在鐵木真和扎木合身上同樣成立。

有一次扎木合對鐵木真說:“依山紮營,我們放馬的可以有帳房住;傍水紮營,我們放羊的可以有水吃。”不明其意的鐵木真把這話傳給母親訶額倫和妻子孛兒帖,孛兒帖的解讀就是扎木合對鐵木真有所圖,鐵木真選擇了相信孛兒帖。這也從側面證明,鐵木真早已和扎木合心生嫌隙,不再是無話不說的“好安答”了。

鐵木真下定決定與扎木合分道揚鑣。聽信了孛兒帖的解讀後,鐵木真悄無聲息地帶領隊伍和眷屬連夜趕赴“哈剌只魯堅小山,闊闊納浯剌”(黑色小孤山旁邊的藍色小湖),才駐紮下來放牧。鐵木真沒有與扎木合告別,扎木合也沒有騎馬追趕質問,一切顯得那麼順理成章,顯得那麼波瀾不驚。正如火山噴發的前夜,大地和天空會顯得特別的闃靜。

札木合屬下軍隊里那一萬餘人的也速該舊部,也“日久思歸”,絕大多數選擇追隨鐵木真而去。而且,鐵木真在遷徙過程中,沿途搜羅人才並給於優待,因此不少人不遠千里投奔而來。這其中就有和扎木合同屬一個氏族(札答闌氏)木 勒合勒忽。鐵木真沒有顧及扎木合的感受,對這些人予以勸退,反而是“既來之,全受之”。

鐵木真征戰圖

隨着人才的聚集、勢力的強大,宋孝宗淳熙十六年,鐵木真在豁爾赤、忽察兒、阿勒壇、撤察別乞等人的擁戴下,自立為“蒙古大汗”。而扎木合卻是“蒙”在“鼓”里出“大汗”。事後也覺得不妥的鐵木真派人去知會扎木合,但扎木合氣憤已極,不予原諒。

鐵木真稱汗之後,並沒有認為高枕無憂,反而覺得危機四伏。他着強力推進以下四項工作:

一、 整飭軍隊,設立專門機構訓練戰馬、管理戰車,大幅提升軍隊戰力;

二、 加強安保,成立專門警衛他的侍衛隊,確保這隻草原雄鷹絕對安全;

三、 修好王汗,繼續爭取克烈部的支持,用以制衡面和心不和的扎木合;

四、 擴展勢力,創建以鐵木真為首的乞顏部,與克烈部和札答闌部抗禮。

很快,以鐵木真為首乞顏部,和以王汗為首的克烈部以及以扎木合為首的札答闌部三足鼎立的蒙古新勢力。此後四年間,三大部族之間表面一片祥和,但實際上暗潮洶湧,互相忌憚。尤其是扎木合,眼見鐵木真這個僅有九匹騸馬千戶長華麗麗的變成“蒙古大汗”,且鐵木真在此過程中對他這個“安答”很不道義,因此視鐵木真為眼中釘、肉中刺。但礙於與王汗是“安答”、王汗又是鐵木真“義父”這層特殊關係,所以暫時隱忍不作,不過仇恨的種子還是埋下了,早晚有一天都要爆發。

鐵木真與扎木合開始了暗地裡“掰手腕”,各自大力遊說并吞並周邊弱小部落發展壯大,以期日後在“拳頭碰拳頭”中獲勝。扎木合的親弟弟紿察兒的鮮血成了點燃鐵木真和扎木合戰火的“助燃劑”,戰爭一觸即發!

蒙古山水畫

原來紿察兒無腦的去劫掠鐵木真的馬群,被鐵木真的部下赤答爾射殺。扎木合聞訊,怒火中燒,決定舊仇新恨一起報!扎木合趁機聯合泰亦赤兀惕兀、亦乞列思等13個部落組成聯合軍隊共3萬餘人殺向鐵木真的乞顏部,扎木合的怒火早已將當年兩人結拜“安答”的溫馨誓言焚毀得一乾二淨!鐵木真急忙召集部眾,凡是能參加戰鬥的,不論男女,無分貴賤,一律編入軍隊,也湊夠了3萬餘人,這其中還包含歸順的宿敵蔑兒乞惕部。鐵木真也將3萬餘人分成十三支,以對抗扎木合率領的十三個部落。

這就是著名的“十三翼之戰”,這次戰爭,徹底改變了蒙古草原的勢力版圖,也決定了鐵木真和扎木合的最終命運。

來勢洶洶扎木合大軍對鐵木真匆忙應戰的“十三翼”軍隊呈現碾壓之勢,加上歸順不久的蔑兒乞惕部“出工不出力”的“磨洋工”態度,鐵木真連連吃了敗仗,有被“團滅”的危險。但鐵木真明白,自己志在蒙古大草原,不能逞一時之氣與扎木合拼個魚死網破,應保存實力,因此鐵木真在扎木合的步步緊逼之下,採取“邊退邊戰,邊戰邊退”的策略,與扎木合展開強攻與防禦的拉鋸戰,比拼前瞻視野,比拼耐心冷靜,藉以消耗對方實力。鐵木真大軍退到哲裂谷時,當地的沼澤地給了他喘息的時間:不熟地形的扎木合先頭追兵行動受限,更受到先達一步的鐵木真軍隊的強力阻擊,即便隨後趕來的扎木合的主力大軍也一籌莫展。

報仇心切的扎木合陷入深深的憤怒之中,暴躁不安,焦慮異常,這是兵家之大忌。失去理智的扎木合祭出昏招:他下令在哲裂穀穀口前的空地支起70口大鍋,將抓獲的“十三翼”俘虜丟進鍋里活活燙死,直至烹煮成肉醬,居然還公開食用。札木合又下令,將俘獲的捏兀歹部首領察合安兀阿陣前斬首,然後將其頭顱綁在自己的馬尾上來回奔馳拖曳,讓人不忍目視。扎木合的殘暴,激起“十三翼”的莫大憤慨,同時也令其部屬側目擔憂,誰願意豺狼般毫無人性的人效勞?

蒙古軍隊戰爭想象畫面

扎木合很快嘗到自己昏聵殘暴的“苦果”:聯軍暫時的緊密團結頃刻間土崩瓦解,進攻時士兵不再捨命殺敵,而是“出工不出力”,更有4個部落整族反水投奔之鐵木真麾下。而鐵木真那邊的“哀兵”又被激起內心最深處的怒火,一致同仇敵愾,他們表現出來的異常戰鬥力讓扎木合膽戰心驚。

無奈之下,札木合只能放棄一舉滅掉鐵木真的計劃,下令退兵。由於人心離散,扎木合被其它部落首領疏遠,而以其為首的札答闌部也最終走向沒落。這也讓鐵木真看到人心和道義的重要,此後他極力採取籠絡人心的做法,繼續吸收弱小部落並真誠相待。

“十三翼”之戰,鐵木真雖敗猶榮,尤其是戰後收穫更豐。他的“安答”扎木合成全了他。也許扎木合至死都不明白,自己居然以“剿而不滅”的方式,助力鐵木真成為“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