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是如何崛起的?又是如何滅亡的?

前言

金朝是歷史上異域色彩比較濃郁的一個封建王朝,而建朝的女真族也是遼國時期渤海國的附屬。起初,在遼國契丹人的治理下,女真族不斷發展壯大,但是後期,遼國皇室昏庸無能,還四處欺壓女真各族,極端情勢之下,女真王族完顏阿骨打,對當局者進行反抗。

▲金遼戰爭

隨着金國的建立,金、遼、以及宋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局面,而金國存在的短暫歲月里,卻以極為強勢的手段出現在兩宋的史書上,他們也是少數民族之中漢化推行比較順暢的部族,對歷史的影響十分深遠,金人的血脈里很明顯有着草原的屬性,金滅遼再滅夏,在金朝的歷史上陸續出現了一波又一波善於治理國家的賢才和能征善武的將才,這些金朝的英雄兒女用熱血書寫了金朝的歷史。

五行相剋,金國方出

1、內憂外患

宋朝建立之初,先是與遼國形成對峙,完顏一族在其的統領下,與宋朝發生了無數次摩擦,而原本的完顏一族本是遼國的附屬小國,直到遼國渤海人以勢力壓人,對女真部落進行壓榨和凌辱,而遼國人的重壓之下女真各族的生存空間得到了傾壓,這是內憂。與此同時,北宋歷代君王也會時常派軍隊前去征討邊陲部落,或建功立業,或鞏固統治。在這種腹背受敵的境況下,女真族完顏阿骨打團結草原的各部落民族建立新的政權,企圖改變長期被遼宋兩國欺壓和侵擾的局面。

▲女真部落

2、五行學說

古代的五行之說中將宋朝歸為火屬性,而女真族的人遵循此為國號,金水滅火由此而來。雖然這種五行之論所言不實,在我國的古代歷史上也曾被冠以牛鬼蛇神之論,但是所謂五行八卦相生相剋卻流傳至今,也影響着無數的少數民族部落,而遼國以鐵為屬性,金國以金為屬性,從國號就可以看出金人好勇善戰,而金人的包容和對於漢人文化的推崇也是歷史上少見的。

海上之盟,共同抗遼

1、自立門戶

完顏阿骨打本身就是女真王族,號召力和軍事作戰能力都讓他很快在軍隊里脫穎而出,直到完顏阿骨打在皇帝寨建立金朝,遼帝才意識到事態似乎有些嚴重了。原本此前對自己稱臣的附屬國開始自立門戶了,於是遼帝就派軍隊前去征討,想要一舉殲滅女真族、樹立自己的威信,

沒想到遼數次進攻金國,接連戰敗,就連戰前的大將軍都被金人割去頭顱掛在城樓上示眾。

而金遼之間的戰況也相對血腥,屠城和殺人都是比較常見的場面,大部分的戰俘都被當作下等的兵役用於修建城池,而金朝的徭役和賦稅歷朝歷代都是通過這種方式進行的,金人的政權都是相對樸素的,政治都相對清明,才有了閑暇的精力來對抗與遼國和北宋的戰爭。

▲金太祖

2、海上之盟

遼國和金國互相征戰多日未分勝負,北宋軍隊卻想要來分一杯羹,於是立馬派使者馬政、趙良嗣來投誠,很快便於與金朝定下海上之盟,兩國開始合併抗遼。金國和遼國長期處於對立狀態,有了宋朝的加入,遼國很快走向了滅亡。遼帝帶着殘兵游勇建立西遼,而遼被瓜分之後,金太祖就將眼光瞄向了北宋,這裡就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金國以宋朝違反了約定為由,揮師南下將宋朝的二帝擄走,而自此,北宋的歷史也到此為止。

世章之治,固國安邦

1、盛世太平

金國陸續滅了遼和北宋後,疆域和版圖都達到了非常大的規模。就停止了南征的步伐,很悠閑地治理朝政,而金人治理朝政遵循的卻是北宋的中庸之道,讓很多歷史學家都感到詫異的是金人治理朝政完全漢化,在內政上推行儒學思想,經濟上實行經世致用的方法,同時他還採取多民族共同融合的方式對待災荒的少數民族,一邊修養生息,一邊免去不合理的沉苛雜稅,在他的治理下,金朝的經濟和政治都達到了空前的繁榮。

▲金、宋地圖

2、文化繁榮

在政治思想方面,金朝採用王室與列國同等,漢人與少數民族同等,國內的領土與國外的邊境相互包容,而四海之內的人都可以學習漢人的文化和知識,而對於漢人的評價比較籠統,認為有公天下之心的都稱“漢”。在軍民的民本思想方面,認為社稷遠輕於民,有着比較重的民本思想,在金人對於唐明皇的評價之中,這種樸素的民本思想就比較明顯。而金人更是表示唐朝安史之亂的禍一開始並不是源於妃後、宦官專政或是安祿山作亂,其根本的根源在唐明皇本身,所謂為君者,不公正廉明,則會滋生奸人,而就金人不以女人禍亂朝綱這一點來說事,就說明金人是相對公正的。此外,他們對待是非曲直都有自己的見解,認為曲直的道理,也不是由人言可以禍亂,而遵循本心,才是本來的道理。

▲金朝婦孺

政治經濟繁榮的前提下,金朝的文化也十分發達,漢化的程度也十分深刻,而金朝對於漢人也格外扶持,少見的沒有和其他少數民族的政權一樣,為了鞏固本族的政治權利而打壓甚至邊緣化漢人。金國更是花費大量的財力和物力優待漢人貴族,創立漢人學堂,將漢人的文化在本民族內進行傳播。金章宗就是金朝漢化深厚的一個標誌,作為皇帝他自小熟讀四書五經,並且本身能寫得一手好字,然而金章宗過度重視文化發展,這與他寵愛李師兒以及她的親人有關,並且破例讓漢人出身的國柱管理朝政。在外戚干政和不平等的對待關係之中,金朝政事逐漸荒廢,而北方蒙古部落卻都慢慢興起。

後嗣不興,亡於蒙古

1、子弟單薄

金朝時期,後期的皇室一脈相對凋落,子嗣單薄,且善於治理朝政的並不多,大多都是些渾噩之輩。到了金朝晚年,主張發展農業的金哀帝上線,這位皇帝擅長搞外交,即將西夏南宋的關係搞得很好,還順便收復了一波土地,期間還不斷修養生息,讓金朝幾乎起死回生。

但與此同時蒙古汗國一直處於不斷發展壯大,逐漸有了一統北方草原的決心,而成吉思汗去世之後,草原各部落更是陷入了短暫的內亂之中。

▲金朝軍隊

2、敗於蒙古

金人與蒙古族雖然都屬於游牧民族,但作戰能力和軍事力量自是不能相提並論,而元朝元太宗繼位之後,為了繼續蒙古祖輩的大一統目標,就率先向金朝發動了戰爭,實力懸殊之下,金國不敵,數名大將被斬殺殆盡,一直到蒙古軍隊攻入汴梁城,迫使金哀帝求和,而金哀帝始終不願意投誠,於是在危機之下將帝位傳給了歷史上最倒霉的皇帝金末帝之後,就自殺於亂軍之中,而自此金朝就徹底走向了滅亡。

總結

遼國人、女真族人、以及後來統一王朝的蒙古人,都是長期生存在草原上的部落。蒙古人採用軍事化管理,長期流浪於草原與大漠之間,軍事力量最為強盛,而女真族作為金朝的母族,長期受到遼國和兩宋的影響,政治上一直以漢人的一體化管理模式,軍事上也逐漸日趨漢化,而金朝人與蒙古族的差別,就是他們會全部承襲漢化的治理,而漢化的同時也讓他們本身的草原屬性開始走向弱化。金朝的文化比較傾向於儒家思想,金朝和宋朝的文化和官員體制都比較相近,所以金人是相對包容的民族,他們的朝堂上不光有漢人,還有遼人,還有一大堆的文人墨客,相較於元遼,金人更加好學,但是金人對於奴隸制度的態度還是處於比較原始野蠻的,到了金朝後期才有所改變。

▲金人部落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金朝的文治和武功其實都不弱,而金人是歷史上最樂於接受漢化的少數民族了,一直到金朝後期,漢人貴族階級都與金人平起平坐。金朝如果能夠將世章之治的景象延續數百年,那麼最後的光景就不一定了。金朝的興衰存亡也都與自身的選擇有關,過於漢化使其過於孱弱難以抵禦蒙古汗國的軍事力量,而歷史上元朝的太平盛世卻在於地質漢化。

▲蒙古與金地圖

金朝的騎兵可以滅得了遼宋,卻在生在馬背上的蒙古人身上摔了個跟頭。世事無常,但是金人的英勇與開化包容的心態在少數民族的眼中極為少見,一個民族有着無限的包容心和開化的態度,以及極強的生命力,那麼這個民族必然是會走向興旺發達的,所謂和而不同,天下大同就是如此。

參考文獻:

《皇統制》

《金史》

《北風揚沙錄》

《貞觀政要》

《後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