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驕努爾哈赤:金庸盛讚四百年才出一位的曠世梟雄

公元1618年(明萬曆)4月13日,努爾哈赤在興京“告天”誓師,宣讀了與明朝結有的七大恨的討明檄文。萬曆皇帝對這個建州酋首的大逆不道頗為憤怒,在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時,明朝上下早就對這個遼東梟雄側目以對了,無奈當時剛經歷完萬曆三大征,明庭財政吃緊,加上萬曆皇帝和朝臣因鄭貴妃封后和立國本事件緊張對峙,黨爭劇烈。無暇顧及努爾哈赤,只能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任憑努爾哈赤在遼東稱雄了。

努爾哈赤真像

但這一次不一樣了,從前對明朝卑躬屈膝的建州酋首,世受皇恩的愛新覺羅一家竟敢公然叫板大明。在發布“七大恨”後,努爾哈赤率兩萬步騎接連攻克了撫順,清河,威脅瀋陽,遼陽。萬曆皇帝感到事態嚴重,必須要對這個建州酋首施以嚴厲的懲治了,不然遼東將直接威脅京師,動搖大明根基。於是任命楊鎬為遼東經略,決定對努爾哈赤進行圍剿,並且通知朝鮮,女真葉赫部出兵幫助,三部人馬總共約11萬,對外號稱20萬(也有說號稱47萬),這次明朝來勢洶洶,誓要一舉蕩平努爾哈赤,重現當年成化皇帝犁庭掃穴的神威

關寧鐵騎

明軍分四路大軍,準備多路齊進,合擊殲敵,這時努爾哈赤發揮了他天才的軍事才能,和二百多年後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有相同的軍事見解,任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敵,充分發揮了八旗戰士吃苦耐勞,堅韌勇毅的品質,利用騎兵靈活機動的特點,薩爾滸大破明軍,除了行動遲緩的李如柏僥倖敗退保全,其他三路兵馬被幾乎全殲。劉鋌,杜松等勇將接連戰死,明軍在薩爾滸大敗,從此在遼東失去了戰略主動權,無奈轉為戰略防守,而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則從此在白山黑水之間縱橫馳騁 任意東西了。

明末遼東局勢

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之戰中大展神威,採取了正確的戰略,以少勝多,一舉奠定了滿清立國的基礎,誰能想到以前這個不起眼的建州小子,李成梁的手下小兵如今竟能稱霸東北,叱吒風雲於關外,真讓人不勝唏噓。

其實努爾哈赤也不是一開始就和明軍對抗的,相反努爾哈赤的祖上也算是世受皇恩的,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祖先猛哥帖木兒,曾被明朝任命為建州左衛指揮使,但後來家道就漸漸衰弱,努爾哈赤年青的時候經常採集松子和人蔘,到漢人的市集去賣,因此逐漸受到漢人文化的影響,學會說漢語,並且喜愛讀三國演義。在努爾哈赤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時,建州右衛王杲逐漸強大,幾乎統一了整個建州,王杲的野心漸漸膨脹,不斷挑釁明朝,侵擾邊境,終於引來了遼東戰神李成梁的雷霆之擊,李成梁在遼東一手遮天,分化瓦解遼東的各個部落,哪個強大了冒頭了就剿滅哪個,因此在李成梁時代,遼東各部都處於他的淫威之下。覺昌安,塔克世也不例外,他們果斷投靠李成梁,做李成梁部隊的前進嚮導,因此李成梁在攻打王杲時總是事半功倍,沒費多大功夫就把王杲打的落花流水,但是王杲的兒子阿台依然不死心,結寨對抗李成梁,覺昌安和塔克世去勸降阿台,結果在明軍攻寨之時被誤殺。

影視劇中的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那時還年輕,一夕之間痛失祖父,父親,心中悲痛可想而知,也許從這時開始他心裡就起了顛覆大明的念頭,只是他還十分弱小,弱者是沒有話語權的。不過父祖被殺,努爾哈赤說啥也不能一笑而過,必須得去討個說法,以父祖留下的十三副遺甲起兵,派人質問明軍為何無故殺害其父祖,明軍出於愧疚歸還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祖、父遺體,並給他“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封龍虎將軍,復給都督敕書”。愛新覺羅·努爾哈赤重新收整舊部,部眾有安布祿、安費揚古父子等,加之新收部眾額亦都等共有數十人。而這些就是其起家的第一桶金了。

八旗棉甲

在此之後,努爾哈赤南征北戰,東征西討,竟奇蹟般的越來越強大,其優秀的軍事才能和睿智的頭腦在一次又一次的軍事行動的中展現的淋漓盡致。他不僅統一了建州女真各部,還相繼征服了海西女真,威懾朝鮮,拉攏蒙古,直至明朝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成為後金大汗,年號天命。此時的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已經攻佔了大部分女真部落。明朝一直到努爾哈赤發布“七大恨”起兵反明之前一直都還無動於衷,甚至薊遼總督還宣稱建州女真對天朝唯命是從,真是不可思議。在明朝的無視之下,努爾哈赤野蠻生長,直到可以威脅明朝遼東,在1618年發生了慘烈的薩爾滸之戰,明軍一敗塗地,在此之後努爾哈赤對明軍作戰也是勝多敗少,尤其是廣寧之戰,努爾哈赤大敗遼東經略熊廷弼和遼東巡撫王化貞,奪取明遼西重鎮廣寧(今遼寧北鎮市)。緊接着後金連陷義州、錦州、大凌河等遼西四十餘城堡。熊廷弼、王化貞率明軍殘部與數十萬流民往山海關而去。

八旗裝備

到了後金天命八年(1623年),努爾哈赤遭遇到明登萊巡撫袁可立的水陸師攻襲並策反其婿劉愛塔,連吃敗仗,退出南三衛大片沃土,三年不敢窺遼西,這是努爾哈赤對明興兵以來最低潮的三年。

八旗將士

努爾哈赤在微末之時對待漢民的政策相對來講比較人性化,只要漢民來歸都給予土地,鼓勵耕織,促進經濟發展,但是到了其統治末期,努爾哈赤對漢族的政策急轉直下,進佔遼瀋地區後,獲得大片土地。他實行屯田制,頒布“計丁授田令”,屬民平時自耕自產,戰時為兵。與此同時,後金進入遼瀋,戰勝後搶掠財產、多次毀城,遼民被殺者數以萬計;被俘的漢人則按照以往,強迫剃髮易服,且多被編入女真人家為僕役、或編入農莊為農奴,許多漢人不堪奴役,起而反抗導致了天命晚期後金社會的不穩定。

早期八旗將士悍勇無敵

遼東之屠,先屠谷尼堪,再殺富戶,誅賢人,致使遼人大面積反抗,以至於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幾月無心政事。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一月,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發起寧遠之戰,明朝守將袁崇煥以葡萄牙制的紅夷大炮擊敗之,兵退盛京(瀋陽)。這是努爾哈赤起兵以來少有的大敗,努爾哈赤是很不服氣,“稱老將敗於小子”,還和袁崇煥約定日期再戰,怎知天不假年,努爾哈赤竟於當年七月份病逝,明清雙方對努爾哈赤之死有不同說法,明軍講努爾哈赤死於紅夷大炮的殺傷,而清朝史料方面說努爾哈赤死於毒疽,不過在寧遠之戰前,努爾哈赤身體還是不錯的,甚至親自督師寧遠靠近前線,而寧遠之戰僅過了半年時間努爾哈赤竟離奇去世,這不免讓人心生疑慮,根據朝鮮人的記載,朝鮮人李星齡,是朝鮮協助明朝攻打努爾哈赤時派出的一位翻譯官,後來和袁崇煥熟稔,被留在袁崇煥身邊。他曾記載:努爾哈赤退兵後,袁崇煥曾派了一位喇嘛帶着禮物去了後金營中“表示歉意”。當然,袁崇煥不是和努爾哈赤和談,而是派人去看看努爾哈赤的身體狀況到底如何。此時,努爾哈赤確實被大炮擊中,已經身負重傷。但努爾哈赤十分豪氣,他不但沒有為難袁崇煥的使者,還備了禮物回謝袁崇煥:

崇煥即送一使,備物謝曰:老將橫行天下久矣,今見敗於小子,豈其數耶!努爾哈赤先已重傷,及是倶禮物即名馬回謝,請借再戰之期,因滿恚而斃雲。

由此可見,努爾哈赤可能是被紅夷大炮所傷,敗於袁崇煥這個無名小將,從而羞憤難當,加上身有創傷,從而誘發感染而死,一代梟雄68歲遺恨而終。

很多人都誇讚努爾哈赤英雄了得,一代天驕,白手起家,靠十三副遺甲起兵,數十年來,於白山黑水之間縱橫捭闔,橫行天下,幾無敗績,奠定了滿清立國,定鼎天下的基礎。在這一方面努爾哈赤確實值得稱道,他軍事才能卓越,可算得上用兵如神了,尤其創立了八旗這種兵民合一的制度,八旗不僅是軍事制度,還兼有行政、生產、司法、宗族諸職能。

八旗

努爾哈赤創製八旗使來自不同地區、凝聚力渙散的女真部民整合為一組織紀律性很強的社會整體,增強了軍隊戰鬥力的同時也成為了努爾哈赤成就霸業的一把利刃。但是努爾哈赤也有殘忍嗜殺的一面,人們稱讚他的赫赫武功,而我看到了萬千的遼東百姓流離失所,遼東人民或被殺或為奴,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一幕幕的人間慘劇,着實讓人觸目傷懷,一將功成萬骨枯,這本沒有什麼好說,但我總覺得真正的王者之師,不應該一味嗜殺,施仁政,興教化,恩澤萬民才是王道,努爾哈赤確實了不起,但我竊以為還當不起四百年才出一位的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