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天》: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你死 是為了誰

象牙塔里看世界

以法學的理性 以傳媒的溫度

作者:柚子 | 審核:詔安

校對:晏南亭 | 編輯:季凌

圖源:網絡侵刪

前言

“曾經有那麼一群年輕人,每一次起飛都可能永別,每一次落地都必須感謝上蒼。他們戰鬥在雲霄,勝敗一瞬間。他們必須無所畏懼,但也無所逃遁,他們是螺旋槳時代的最後一批戰鬥機飛行員,他們所面對的敵人以及生死、都在目視可及的範圍內,一如十九世紀的貴族決鬥”。

----《衝天》

1

台劇《一把青》中有這樣的一句詩: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衝天》里的飛行員就是這樣意氣昂揚的少年,擁有將一瞬作為生死的勇氣,擁有一腔熱血報國的志向,擁有無人可匹敵的浪漫,追求生命的極致,如雄鷹一般搏擊萬里長空,也如流星一般划過天際,留下神秘又動人的故事。

再沒有一部電視劇比《一把青》更加悲愴動人,也沒有一部記錄片能比《衝天》更悲涼無奈。或許這源於那個時代悲涼的底色,讓這樣平凡有不平凡的故事蒙上一層淡淡的哀愁。

民國的愛情十有九悲,比起愛情,更讓人悲入骨髓的是那一群慨然赴死的英勇,那一點點中國人骨子裡的不屈精神。

一把青,東山的一把青,歌唱着朱青和郭軫的生死相隔,也像是一群人的無奈離歌,而《衝天》則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再現,天空與陸地的距離,生與死的博弈,愛人與親人的期盼,國與家的兩難.....

或許這就是那個時代最真實的樣子,它遠比偶像劇殘酷,也比偶像劇更加浪漫,我想更接近那個時代,卻只觸到冰山一角便悲傷不已。

當一個個飛行員的故事揭開,就猶如走進他們的人生,還沒來得及窺見人生的全部,他的生命便停在了空中的某一刻,甚至來不及向摯愛揮手告別,一捧黃土,一縷青煙,甚至一陣微風,這是他們的全部。

愛人相隔,國運難料,生逢亂世的他們,原本擁有榮華富貴的人生,甘願捨棄所擁有的安逸投身於保家衛國的事業。或許有人很難理解這種選擇,但永遠有人會因他們的選擇而改變一生。

2

飛行員的愛情是一瞬間,生死也是一瞬間……

那浪漫而註定短暫的愛情,在他們生命的最後一程,是讓他們更勇敢面對生死,還是更留戀人間?

“作為飛行員的眷屬,不是人受的,真的不是人受的”。《衝天》中,飛行員眷屬夏慶華女士這樣說。沒有人知道,等待飛鷹歸來是一件需要多大勇氣的事情,只有他們知道,得到了意味着要經歷再次失去的痛苦。

飛行員劉粹剛與許希麟的愛情以情書開端,以家書落幕,1937年10月12日,日本轟炸機來襲,劉粹剛駕駛飛機與敵人纏鬥。

許希麟後來回憶:

“我的心要蹦出來了,我不自覺地緊貼着欄杆,我的手指幾乎要插進欄杆里,因為那霍克神鷹的腹部觸目的是清清楚楚的2401機號”。

所幸纏鬥中,劉粹剛抓住機會將敵機擊落。

飛行員與敵人的纏鬥中,要看着一個鮮活的生命在幾秒鐘化成灰燼……卻不得不這麼做,因為在生死前面還橫隔着一個家國,空中的戰鬥以命搏命。

“隔天,粹剛休假回來,我們相視而笑,他擁着我問道,你都聽說了,我搖搖頭說,不,我全看到了,你在天上拚命,我卻躲進防空洞,我覺得這是我倆生命里的最大譏諷,我做不到”。

這就是真實的飛行員眷屬,有着常人所沒有的脆弱與彷徨,同時,也擁有者別人所沒有的勇敢與倔強。

兩周後,一個噩耗傳來,劉粹剛掩護八路軍反攻娘子關,劉粹剛為了保護飛機,沒有跳傘,撞上了魁星閣,不幸犧牲。

許希麟聽到噩耗,痛不欲生,吞下36枚銀元,送醫及時,才挽回性命。

“人生本如朝露。事事如夢,一切都難以預料,我的麟!我最親愛的麟!假如我要是為國犧牲殺身成仁的話,那是盡了我的天職!您時時刻刻要用您聰慧的腦子與理智,不要愚笨,不要因為我犧牲一切,您應當創新生命,改造環境,我只希望您在人生旅途中永遠記得,遇着了我這麼一個人;我的麟,我是永遠愛你的”。

這是劉粹剛留給許希麟的最後一封情書。

1938年8月25日,粹剛小學正式成立,許希麟擔任校長。入學學生均為空軍在職或遺族子弟,她繼承了劉粹剛的遺志,一生恪守自己的承諾。

3

1941年,年僅25歲的林恆永遠留在了祖國上空,那片硝煙瀰漫、炮火轟鳴的天空,三年後,輾轉落腳在西南邊陲、已是舊疾纏身的林徽因在病榻上,懷着難言的悲痛,寫下“這許多不美麗的言語 算成詩”追悼三弟林恆,以及那些同他一道在高空之上縱橫捭闔、拋灑熱血的年輕飛行員。

她眼中這些洋溢着青春意氣的少年,在炮火紛飛中蹉跎年華,長鳴蒼穹,無情墜落。生命在戰爭面前渺小脆弱。

“你相信,你也做了,最後一切你交出。

我既完全明白,為何我還為著你哭?

只因你是個孩子卻沒有留什麼給自己,

小時我盼着你的幸福,戰時你的安全

今天你沒有兒女牽掛需要撫恤金同安慰

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你死 是為了誰”


這是林徽因寫給弟弟的一封信,也是她對時代宿命的悲嘆。

這些年輕飛行員,他們之中大多來自頂尖學府,出身名門望族,在國讎家恨面前卻選擇投筆從戎,忍受高空之上的孤獨與寂寥,下一刻生死未卜的殘酷無情,讓命運飄忽在雲層之間,視死如歸。

“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刻在石碑上的箴言化成同歸於盡的信仰,抱着壯士割腕的信心與敵人決一死戰。全世界沒有第二所航空學校,有這樣的標語。

他們戰鬥在雲霄,勝敗一瞬間,他們在人類最大的戰爭中成長,別無選擇,因此他們對飛行的熱愛,對天空的憧憬,還有那些國讎家恨,縱橫捭闔,兒女情長,都必須化成命運的音符,飄揚在雲間……

後記

雲煙,往事,曇花一現,這不應該成為歷史的形容詞,這是褻瀆先輩的貢獻,亦是對時間的不敬。

紀錄片《衝天》,給下一代太平盛世的備忘錄,歷史不可忘,吾輩當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