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須有”岳飛究竟因何而死,請不要再詆毀英雄

近年來,網絡上出現了一股風潮,把以前我們認為的,史書上記載的英雄人物抹黑,而對臭名昭著的人物,卻找出各種理由來洗白。這種風氣不知道是如何產生的,不知道做這些的人是為了博眼球還是其他原因。

其他不說,說一說我們的英雄岳飛。現在網絡上就有一些人說,岳飛之死是因為自己太過自大,自己要負很大責任;而對秦檜和趙構卻拚命洗白。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岳飛究竟為何而死,真的是自己的原因嗎?秦檜和趙構真的被冤枉了嗎?

說到岳飛之死,就首先要說一說害死岳飛的兩個主要人物: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

趙構何等人?宋欽宗封其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令其率河北兵馬救援京師,但他移屯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市),繼又轉移到東平府(今屬山東省),以避敵鋒。金兵攻破汴梁,俘虜徽欽二帝,之後趙構在商丘稱帝。金兵南下,趙構不通知百官與宰相,將父親、兄長、姐妹、天下、百官、社稷、體面都拋棄了,,自己一路從揚州逃到鎮江逃到杭州,一度逃到海上。正是“竄身而不恥,屈膝而無慚”,一輩子都在試圖跟金國請和。

說完趙構,再來說這秦檜是何等人。

殺岳飛,成和議後,將趙鼎貶去潮州,將王庶貶於道州,將胡銓貶於新州,即便遇赦,也永不再用。趙鼎在流放地,每天都被人監視,奏報秦檜“趙鼎怎樣了”。趙鼎於是絕食而死。梁啟超評價秦檜“巧言令色,獻媚人主,竊弄國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趙高,漢之十常侍,唐之盧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檜、韓侂胄,明之劉瑾、魏忠賢,穿窬斗筲,無足比數”。檜是“兩個中國論”的祖宗:“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換句話說,就是要使“兩個中國”合法化。

這兩人總結起來就是:一個沒有血氣的利己主義皇帝。一個酷愛搞封殺的權奸流氓宰相。

那些想翻案的人說岳飛之死是因為自己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

第一,岳飛太高調,手握兵權,不聽調令。這完全是胡說:

岳飛年少愛喝酒,趙構讓他到河朔別多喝,岳飛便從此戒酒;

和曹成作戰時,岳飛特意叮囑張憲,“誅其酋,撫其眾,慎勿枉殺,累主上保民之仁”。處處維護、宣揚趙構的正面形象;

平定襄漢,岳飛立刻辭制置使,請讓其他重臣經營荊襄,懂得避嫌;

劉豫兵馬要打來,中興四將另外二位劉光世和張俊慫了,想撤。岳飛當時眼睛有病,但一聽到宋高宗宣召,立刻帶病趕來。

張浚說岳飛的風格是“避寵榮”。他是懂得避嫌的,不斷推讓各色封賞。並不讓自己處於嫌疑之地。所謂岳飛不聽話,完全胡說八道——此前,趙構可是親自認證了精忠岳飛的。

第二,岳飛請立太子,惹得高宗不喜。岳飛曾經勸趙構立太子。然而,岳飛當時做這事,是出於忠心;他是悄然上奏的,給趙構留足了面子。之後趙構立了太子,岳飛見過後,立刻大喜說中興基業有望,處理得極為精妙。

第三,是說岳飛太過自大,依仗自己的能力,不給皇帝面子。劉光世自請解兵符。張浚認為可以將軍隊五萬人移交給岳飛。趙構親自下御札,讓劉光世麾下王德等聽岳飛節制。而且說岳飛就基本代表自己。但之後,趙構害怕岳飛掌兵太多,變卦不給了,岳飛覲見,趙構說要留這支部隊保護都城,岳飛無言而退。後岳飛回去自請解軍職,留在廬山,給母親守喪,趙構很不高興。於是網上就有一些人,拿這一點說岳飛太過膨脹、太過做作。說這話的人簡直不走腦子。

至於說岳飛要反。韓世忠去逼問秦檜時,秦檜說:“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秦檜權傾朝野,拷問如此之久,最後還是“雖不明”。說明確實沒鐵證。到了最後,只能用莫須有搪塞,所謂莫須有,就是不需要有,逼得韓世忠吼“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所以岳飛之所以會死,錯就錯在自身太過強大,同時又不願意屈從昏君、奸臣之下,一心想要北伐中原,恢復故土。在昏君奸臣眼裡,他不夠恭順,沒有像張俊那樣“我是天子一條狗,天子讓我咬誰我就咬誰”。

而現在互聯網上有一些人不知出於什麼目的,不斷抹黑岳飛。甚至連秦檜都承認“雖不明”,必須“莫須有”了,還是有人能憑空腦補出岳飛一些罪名。比如有人居然說岳飛被罷職後沒留在杭州,而是去廬山,就是試圖跟舊部聯繫,企圖起事。

岳飛回杭州,是“固請還兵權”的,去廬山是遠離京城接近駐地企圖謀反?岳飛的母親在此五年前過世了,葬在廬山!!!是什麼樣的人,為了詆毀岳飛,才能忽悠出連秦檜都編不出來的借口,認定岳飛回到母親葬地,算是要謀反?

所以在這裡奉勸一下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岳飛案是徹頭徹尾的冤案,秦檜和趙構一干人等,將被永遠的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不用為他們洗白了。如果一個民族,是非不分,黑白顛倒,那麼這個民族還有什麼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