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市井無賴比誰壞,起義造反被逼無奈,善用人才終得傳世後代

在我國的封建王朝統治當中,特別是在春秋戰國那個群雄並起的時期,草根上位登基稱帝的人比比皆是;草根逆襲的人物也是屢見不鮮不足為奇,然而把這些事情能夠做到流芳百世,後人經常拿出來夸夸其談的人可能就只有今天的主人公——漢高祖劉邦了。

要說起漢高祖劉邦他的畢生主要成就,總結起來就八個字,“亡秦滅楚,建立漢朝”。至於那些南征北戰的各路征討,基本上都是一個建立新朝代必須做的事情了。然而劉邦更值得人們敬佩的是他識人用人的技術,這一點是後來很多歷史愛好者對他讚不絕口的根本原因。

那麼劉邦如此的善於識人用人,是不是與生俱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個事兒。

按照《漢書》的記載,劉邦的祖先也是一個皇族衍生的支脈,是晉國大夫士會的後代,然而經過幾代人的繁衍生息,這個“士會的後代”也成了支脈中的支脈。按照這個記載,理解起來基本上就是跟皇族沒什麼關係了。


而劉邦的出生家庭也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戶家庭,從小的劉邦就有些不務正業不事生產。整天就是一副街頭小混混的狀態。然而他為人豁達大度,喜歡給別人送東西,個性比較洒脫不拘小節,也結交了不少江湖兄弟。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223年),秦國滅楚。後來因為行政區劃設立了泗水郡,而這個時候已經年入壯年的劉邦,在經過了一系列的考試之後,成為了秦國的小吏,坐上了泗水亭長的職位。

泗水亭長這個職位雖然說官位不大,但是他是劉邦仕途的開始,也是他後期起義以及奪得天下的根基所在。 至於這段時間。歷史上的一些記載,說劉邦看到秦始皇大隊出行的場面之後說出了““哎呀,大丈夫就應該像這樣啊!””。這樣的話暫且不說作為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會不會有人記錄下他的一言一行;即使真的也是人之常情,畢竟誰看到比手裡好的不會產生愛慕甚至覬覦之心呢。

古語有云“生如螻蟻當立鴻鵠之志”,志向是肯定要有的,至於後期能不能實現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市井智慧獲得首任妻子

在當時有一個叫呂公的人,因為跟家鄉的人結下仇怨,背井離鄉逃到了沛縣定居。因為當時的沛縣縣令和呂公是好友,也正是這樣的原因,在當時很多當地的人藉助喬遷之喜的由頭紛紛上門拜訪,欲求拉攏關係。劉邦作為亭長也不例外。

當天,蕭何作為縣令的屬官負責掌管收納以及記錄賀禮的事情。並且出於對賓客數量眾多的考慮,定下了一個規矩“賀錢超過一千的刀堂中入座,不足一千的唐下落坐”。此時的劉邦雖然是泗水亭長,也算是國家公務員,但是月薪也就那幾個錢,怎麼捨得花這麼多錢來吃頓飯呢。然而,他卻胸有成竹的在眾人面前高喊“賀錢一萬”。

聽到如此闊綽的來客,呂公自然親自上前迎接,然而見到劉邦的第一面卻對他的外表格外有興趣,所謂的賀錢早就拋之腦後了。

其實按照史書的記載,劉邦“鼻樑高挺,額頭高高隆起,鬢角和鬍鬚倒是有幾分颯爽”,按照這樣的說法,基本也就跟長得好看沾上邊了,但是呂公眼裡卻覺得劉邦“器宇軒昂以後必然前途無量”。後來的結果,也確實能夠證明呂公的眼光獨特,是個不可多得的相面高手。

正是看上劉邦是個人才,呂公後來甚至是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劉邦,這個女子就是後期被稱為“後宮弄權第一人”的呂雉

斬蛇起義充其量只能說他膽子大。

作為泗水亭的廳長,劉邦就有義務遵照朝廷的命令,按期押送徒役去往驪山。也就是定期地押送一批做勞役的人去驪山幹活兒。然而在一次押送的途中,很多勞役都因為深知後期命運的坎坷,選擇冒死逃走。劉邦自己想了想,這麼一路走一路逃,最後可能沒到驪山人就跑光了。

按照當時的法令,自己也是罪無可赦,乾脆做個順水人情直接放人了。所以決定停下來喝酒作樂,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徒役都放走了,自己也準備過上四處逃竄的生活了。然在剩下的人中,有十多個徒役認為劉邦是個忠義之人,決定跟着劉邦一起走,但是當下的狀態,想回去是肯定回不去了,最後研究得出一個結論只有造反是唯一的出路。

說干就干,把人分成兩撥,一撥前面探路,一撥後面防守。沒過一會兒前面防守的回來通報前面有大蛇,此時的劉邦剛喝完酒,俗話說“酒壯XX膽”,劉邦提着劍就上去砍死了攔在前面路上的大蛇,這就是後來所說的“斬蛇起義”。試想一下這個跟帝王之氣,應該得天下的傳說又有什麼關係呢?

然而在後人杜撰的故事當中,就變得有意思了。在相關野史當中有個傳說,當時劉邦斬殺蛇之後。有個老人家坐在路邊哭泣,劉邦上前問她原由。老婆婆說出來的原由就給這個歷史故事添上了神秘的色彩。老婆婆說那條蛇是他兒子變得的,他兒子本來是白帝的兒子,而能殺死她兒子人只有“赤帝”。這樣一來,也就是通過這個故事預示着劉邦以後必然是帝王之人了。

縱觀上面我們所說劉邦年輕時候過的路,是耍小聰明也好,是命中注定也罷,總之很多都是被逼上梁山的事情。

然而起義後的劉邦就大不一樣了,一路攻城略地,收攬了一批自己的小弟。並且善於用人,自己不足的地方,一定會有個能夠善任的人在旁邊輔佐。蕭何、韓信樊噲皆是如此。

就連《史記》當中也是這樣的記載

《史記》之《十二本紀·高祖本紀》記載

夫運籌策帷帳 之中,決勝於千⾥之外,吾不如⼦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 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傑也,吾能⽤之,此吾所以取天下 也。項⽻有⼀范增⽽不能⽤,此其所以為我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