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的“愛國”,愚昧和冷酷,致使歐洲統一運動演變成一戰的發生

自然科學的發展,不僅創造了一個有着輪船和鐵路的幅員廣闊的美利堅合眾國,也拓展了不穩定的輪船帝國英國,使之能稱霸世界,而對於集中於歐洲大陸的其他國家卻發生了截然相反的影響。

這些國家仍然被封閉在馬車驛道時代所劃定的國界之內,眼睜睜地看着英國在海外擴張事業上捷足先登。只有俄國還有向東擴張的自由,它修築了一條橫貫西伯利亞的大鐵路,並藉此與日本發生了一場戰爭。同時,俄國又向東南逼近波斯和印度邊境,引起了英國的不滿。歐洲的其他國家則處於人口過剩的擁擠狀態中。

為了人類生活的發展,必須將國家建立在更為廣闊的基礎上,為了達到這一點,可以自動尋求聯合,也可以由強權強制性聯合。近代思想的趨勢自然是傾向前者,但各國政治的傳統勢力卻又把歐洲推向後者。

隨着拿破崙第三帝國的沒落和新日耳曼帝國的迅速崛起,越來越多的人產生了一種希望或恐懼,那就是由德國來統一全歐洲。歐洲不穩定的和平狀態,36年里始終集中於這樣一種可能性。

法國向來就是德國的勁敵,自從查理曼帝國分裂以來,法國就積極與俄國結盟以此彌補自身的缺陷。德國則竭力拉攏奧地利帝國(從拿破崙第一帝國時期,奧地利就不再屬於神聖羅馬帝國),但是力圖與意大利新興王國的結盟卻以失敗告終。‬起初,英國對於歐洲大陸的糾紛還像以往一樣抱着似管非管的態度,但由於德國海軍勢力日益壯大,英國開始倒向法、俄聯盟一邊。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1888-1918年在位)野心勃勃,使德國過早地加入爭奪海外殖民地的爭鬥中,這不但引起了英國的注‬意,而且也把日本和美國推到了敵對陣營的一邊。

德國國王威廉二世像,1861-1888年在位,1871年統一日耳曼,成為德意志的首任皇帝。

這些國家都武裝起來。國民生產中槍械、軍需物資和戰艦的比例一年比一年高形勢動蕩不安,戰爭一會兒似乎要打起來了,一會兒又好像緩和了。然而,戰爭最終還是爆發了。

德國和奧地利首先發動了對法國、俄國和塞爾維亞的進攻。

德軍入侵比利時,英國立即參戰援助比利時,又將日本拉入它們的同盟。

不久,土耳其也加入德國一方參戰。

意大利於1915年進攻奧地利,同年10月,保加利亞也加入了中歐各國的混戰。

1916年羅馬尼亞、1917年美國和中國,也都先後宣布對德作戰。

重要的問題‬‬‬‬恐怕‬不是大戰為什麼會打起來,而是為什麼沒有人預見到這場戰爭並加以防止。更要緊的是,因為千百萬人民都太“愛國”、太愚昧、太冷酷,不能以正大光明的態度促進歐洲的統一運動從而阻止這次慘劇的發生。

(H·G·韋爾斯《你應該知道的世界史》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