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孫子,為了實現親王夢,坑爹坑兄坑兒子,最終坑了自己


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元年(1399年),大明曹國公李景隆以備邊為名前往開封,率軍包圍周王府,逮捕了周王朱橚

周王朱橚是朱元璋的第5子,燕王朱棣的同母弟,建文帝朱允炆的五叔。

這一年,建文帝朱允炆開始正式削藩,四叔朱棣是重點整治對象,於是,他拿從五叔周王朱橚開刀,這便是所謂的“敲山震虎”。(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

對五叔朱橚下手,當然不能沒有理由。關鍵時刻,有人送來了東風,向朝廷告發周王朱橚意圖謀反。

告發者是誰?朱橚的嫡次子汝南王朱有爋。(建文中,有爋嘗告其父定王不軌,父被削奪囚系。)

朱有爋為什麼要告發父親謀反?他想得到父親的親王爵位。

他雖然也是王,但只是親王之下的郡王,未來的周王爵位必將由哥哥朱有燉繼承。但他太想當親王了,入了魔,而捷徑則是大義滅親,拖父兄下水。

於是,汝南王一封告發信入了京城,周王全家老少都被流放到了雲南蒙化,兩年多後又把他們南京禁錮。(遣曹國公李景隆率兵至河南圍王城。執王府寮屬,驅迫王及世子,闔官皆至京師。削王爵為庶人,遷之雲南。妻子異處,穴牆以通飲食,備極困辱。)

不過,朱有爋的親王夢沒有實現,建文帝本意在於削藩,不可能削了一個周王,再立一個新周王。不過,因為他有立功表現,所以周王家族只有他沒被牽連,繼續當他的汝南王。

周定王朱橚

1402年,朱棣攻入應天,推翻了侄兒建文帝自立為帝,史稱明成祖

朱棣繼位後的第二天就恢復了朱橚的親王爵位,並加祿五千石,詔他返回原來的封地

朱橚由囚犯重新成了周王,之後他要算賬,找二兒子朱有爋算賬。

不過,兒子朱有爋畢竟也是王爺,自己不能隨意處置,於是朱橚便向朱棣上疏,要求處死朱有爋。

不過,這份奏疏朱棣沒有通過。他也許認為,殺了朱有爋,親弟弟朱橚就會落下一個殘殺親子的惡名。

之後,皇帝和了稀泥。不僅留下了朱有爋的性命,還保留了他的郡王的爵位,但卻把他遷去了雲南大理。一來,朱棣要以此立威,二來以免這對冤家父子相見尷尬。(至太宗皇帝臨御,其父始釋,復爵。遂奏乞誅有爋,太宗委曲解之。)

朱棣為了消除自己殺害推翻侄兒朱允炆的不良影響,便致力於皇族團結大業。

於是,他一直在為緩和朱橚和朱有爋這對父子的關係而努力着。

把朱有爋遷往雲南後,擔心他想不開,當年閏十一月,朱棣還特地賜書朱有爋說:“汝在遠,吾念之不忘,今特賜幣帛等物。其修身慎行,致力詩書,以副朕懷。”

永樂二年(1404年)十一月,朱有爋從雲南來到南京覲見,不久,周世子朱有燉也來朝覲見,朱棣特地安排倆兄弟見面,以聯絡感情。

但是,朱橚一直不同意這個不孝的兒子回河南,父子關係一直就僵在這兒了。

一直僵了20年。

明成祖朱棣

永樂二十年(1422年)閏十二月,朱有爋生母馮氏去世了。朱棣致書朱橚:“汝南王母歿,子婦咸應守喪。其及宮人在大理者,即令人取回。”

就這樣,朱有爋最終以為母守製為名,回了河南開封。一大家子住在開封三護衛衙門內。

兩年後,即1424年,朱棣死了,年64歲,太子朱高熾繼位,史稱明仁宗

1425年,朱高熾死了,在位僅一年,長子朱瞻基繼位,史稱明宣宗

三個月後,朱橚也死了,年54歲,謚號為“定”,即周定王。世子朱有燉繼立,成為新周王

父親去世了,朱有爋的親王之夢又蘇醒了。“我要當親王,我要當親王!”朱有爋太執着。

朱有爋此時仍有親王之夢,原因有三:

其一,兄長朱有燉為人仁厚、誠心向善。其二,朱有爋和朱有燉是嫡出,母親都是宋國公馮茂的女兒馮氏。其三,朱有燉不能生育,沒有後代。

也就是說,假如嫡長子朱有燉不在了,那麼兄終弟及,下一任周王必然是嫡次子朱有爋了。

可是,生薑還是老的辣,父親朱橚為了防止二兒子繼位,為大兒子朱有燉過繼了一個兒子。

偏偏過繼給朱有燉的這個孩子恰恰選擇了朱有爋的庶長子朱子墐。

這讓朱有爋很崩潰,千盼萬盼,王位卻從自己這兒跳過去了,落到了兒子手裡,而且這個兒子現在變成了侄兒,和自己也不親,因為過繼之時朱子墐還不滿周歲。有爋同世子有燉嫡出。有燉無子,有爋庶長子子墐生數月,定王命為有燉後,有燉甚愛之。年幾壯矣,定王薨,世子嗣封。

怎麼辦?苦思冥想之後,朱有爋決定分兩步走去奪取王位。父親去世後,朱有爋開始把自己的構想付諸實施了。

周憲王朱有燉

第一步,搶回兒子,斷了哥哥朱有燉的香火。

於是,他開始找各種理由向哥哥朱有燉索要兒子,不遂他願就反覆地咒罵、鬧事。朱有燉為人仁厚,心疼兒子,最終讓朱有爋從王府中帶出了朱子墐。(“有爋意嗣王有不幸而無子,即己當嗣。遂百計欲奪子墐歸,不得則形之忿詈。嗣王不獲己,竟遣子墐歸有爋所。”)

第二步,上疏朝廷,構陷哥哥朱有燉。

這次,朱有爋運用的是迂迴戰術,誣陷的是和大哥朱有燉關係最好的四弟祥符郡王朱有爝

宣德三年(1428年),都指揮王友上奏朝廷,稱自己查獲一封出自朱有爝之手的書信,內容為邀約趙王朱高燧(明宣宗朱瞻基的三叔)一同謀反。

三叔謀反?明宣宗朱瞻基不相信,因為在1427年朱高燧為表忠誠,主動上交了自己的王府護衛,成了光桿王爺。

不過,謀反是大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明宣宗朱瞻基下令,把王友和朱有爝一同召到京師對質審訊。

朱有爝見到書信後一頭霧水。斷然否認此信出自自己之手,並懷疑此事是五弟新安郡王朱有熺栽贓陷害,因為五弟一向與自己不和。

而就在此時,周王朱有燉也掌握了朱有熺派人往返彰德(朱高燧的封地)的證據,並將證據上報給朝廷。接着,幫助朱有熺寫偽書、刻偽印的人也被抓了。

於是,朱有熺被召入京,面對證據,他一五一十地全部招供了,此事都是二哥朱有爋的指使。上遣書與周王,言前事祥符王疑新安王所為,須令新安來京回質之,事可明。並敕召新安王有熹。有熹未至,周王遣人馳奏,言密訪得新安王曾遣人往彰德。至彼遽還,考其日月,與書合。上曰:'是矣。'命中官以錦衣衛官校馳詣河南,潛執所遣者。又得新安王所使造偽書、偽印之人。皆執之至京,鞫之,皆引伏。

真相大白後,朱有爋和朱有熺均被貶為庶人,朱有爋的親王夢也就此宣告終結,庶長子朱子墐也一併被廢為庶人。宣宗在詔書中還將朱有爋痛斥一番:“包藏禍心,上欺天地鬼神。所為不孝、不忠、不仁、不弟,稍有一毫人心者肯為此哉?同氣相殘,人倫之變,言之可愧,亦可痛傷。”

正統四年(1439年),朱有燉去世,年60歲,謚號為“憲”,史稱周憲王。有必要提一下,朱有燉這位王爺也是個才子,他是中國戲曲史上重要的雜劇作者,他創作的31本雜劇都流傳至今,是元明兩代雜劇作者中存世作品最多的一位。

因原嗣子朱子墐被二弟朱有爋搶回,朱有燉沒有子嗣,便以兄終弟及的原則,將周王爵位傳與四弟朱有爝(三弟朱有烜一系已絕嗣)。

可憐朱有爋機關算計太聰明,為了實現親王之夢,坑爹坑兄坑兒子,也坑了自己。最終從錦衣玉食的王爺成為庶人,連卒年也史無記載,真正地被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朱有爋(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