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橫溢的外交家喬冠華,聯合國大會上為何仰天大笑呢?

他是新中國最傑出的外交家之一,在聯合國大會上仰天大笑的畫面成為經典,曾被毛主席評價為“一文頂兩坦克師。他就是喬冠華。


1913年,喬冠華出生於江蘇鹽城的一個士紳家庭,在家中排行老三。喬冠華的父親十分注重對兄弟三人的教育,在父親的循循善誘下,喬冠華自幼便熟讀各種古書,思維十分的活躍,尤其在文學方面天賦異稟。小學畢業後,喬冠華來到了宋澤夫創辦的亭湖中學,而宋澤夫也是開啟喬冠華進步思想最重要的一個人。宋澤夫曾參加鄉試,考中秀才,不過目睹清政府黑暗統治的他,毅然放棄了仕途之路,考入南京師範學堂研究新式教育,投身於教育事業。宋澤夫結合實際,編訂語文教材,將《新青年》上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的時事評述和論著在學堂上講解,引導學生們關注新思想和社會事件。正是在宋澤夫的影響下,喬冠華開始關注社會民生和國際問題。


不過當時在學校內有一位老師教學方法古板,還不停的向台下的學生灌輸一些守舊思想,這引起了喬冠華等人的強烈不滿。為了表達抗議,喬冠華選擇了罷課不去學校。無奈之下的喬冠華父親,只能轉而將他送往了鹽城的淮美中學就讀。在淮美中學內,喬冠華的進步思想並沒有受到打壓。因為淮美中學是一所教會創辦的學校,對當時的新思想比較包容,而喬冠華的許多同學也都是共產黨員。


在這期間喬冠華因為受到北伐革命的影響,參與了許多的遊行活動,其中就包括中共地下黨領導的“廢約運動”。1924年5月,《《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簽訂,廢除了俄國帝國主義時期與中國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包括領事裁判權中東鐵路特權等,而中蘇協定的簽訂,也鼓舞了當時先進青年,在全國非為內掀起了一場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抗議活動。


而喬冠華參加的廢約抗議活動,引來了當地封建地主階級的不滿,最後出現了大規模的衝突事件。懷美學校為了擺脫責任,只能將喬冠華開除。沒有學上的喬冠華只能再次回到家中,而在村子裡的喬冠華依然想要改變村民們的舊思想和舊風俗。他聯合一些夥伴,在村子裡印發了報紙,又用寫有新思想和口號的標語覆蓋了村民們家門口的春聯,這樣的行為很快便惹怒了當地的村民。隨後眾多村民一起找到了喬冠華家,向喬冠華的父親說了他乾的那些事情,讓喬冠華的父親想辦法給他們解決。而喬冠華父親也是很惱怒,不僅兒子沒有按照自己的期望好好念書考試,反而在換了好幾個學校之後,依舊到處惹是生非。生氣的喬冠華父親好好教育了喬冠華一頓,並說如果他再到處招惹事情,就將他逐出家門。


而喬冠華的叔叔看到喬冠華父子二人每天慪氣的狀況時,提出建議,讓喬冠華跟隨他一起去淮安中學繼續念書求學。在喬冠華叔叔的介紹下,喬冠華來到了淮安中學,並在這裡遇到了另一位影響他一生的人——郭沫若。郭沫若是我國著名的作家、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曾翻譯過許多的國外名著,並在當時撰寫了很多的包含先進思想的文章,對當時中國青年的思想啟蒙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而在淮安中學就讀時,喬冠華十分喜歡郭沫若主編的雜誌。後來經人介紹,喬冠華與郭沫若在鹽城見了面。


雖然兩人年齡相差巨大,但在思想方面卻是志同道合。兩人從文學聊到社會和國際關係,彼此之間觀念十分接近。郭沫若告訴喬冠華,一定要堅持自己的想法,為中國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而喬冠華也和郭沫若表示,他一定不會忘記兩人之間的交談,將會努力傳播先進思想。在先進思想熏陶之下的喬冠華,一心想改變當時中國社會因循守舊的落後局面,因此在淮安中學就讀的喬冠華,在幾個月之後,再次加入了當地的學生運動之中。由於當時的學校絕大部分都不希望因為這些事情而被停止辦學,所以當老師們發現了喬冠華參加學生運動之後,只能將其開除。


在接連三次被學校開除之後,喬冠華已經不敢再和父親聯繫。沒有地方去的喬冠華,輾轉來到南京,投奔在鍾南中學教書的叔父。而在鍾南中學期間,喬冠華開始為考試做準備,他明白只有繼續讀書才能走向更廣闊的天地,與更多志同道合的青年一起改變中國社會的命運。而自幼便聰敏過人的喬冠華,在考試方面也是頗有心得。雖然數次被學校開除,但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認真準備後,喬冠華順利的考入了清華大學,此時的喬冠華只有16歲,成為清華大學歷史上年齡最小的學生之一。


進入清華大學之後,喬冠華結識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而他們也紛紛在為中國的命運而努力學習。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喬冠華的進步也很快。除了每天在課堂上跟隨老師學習知識以外,每到周末,喬冠華都會泡在清華大學的圖書館內,去研究那些國外哲學家的先進思想,這些經歷為喬冠華日後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在清華大學就讀期間,喬冠華以優異的成績引起了老師的關注,為了能讓喬冠華獲得更好的發展,決定組織他前往日本進行交流學習,並為他爭取到了學校的留學補貼。在日本進行學習交流的喬冠華,認識了許多在當地開展社會活動的華人,而他也再一次意識到了中國的落後與發展潛力。在日本學習結束之後,喬冠華並沒有選擇回國,而是爭取到了前往德國深造的機會。在德國喬冠華沒有停止學習的腳步,依舊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但是此時在國內,卻爆發了七七事變,日本對中國展開了全方位的侵略,抗日戰爭爆發。


看到處於危難之中的祖國,喬冠華選擇了放棄了留學生涯,他打算回到國內,憑藉著自己的力量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做一份貢獻。回國之後的喬冠華,再次拿起了自己的筆杆子,以一腔愛國熱血在國內的各大報刊和雜誌上發表時事文章,以激勵廣大的同胞一起參與抗日鬥爭中去。在全國上下被一片陰霾籠罩時,喬冠華憑藉自己犀利的文字和其中昂揚的鬥志,鼓舞了一批又一批的熱血青年參與到了抗日鬥爭的各個方面。


很早就關注國際社會的喬冠華,對於國際局勢也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精準的判斷。1940年,此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而在香港的一處茶餐廳內,許多的市民正在討論德國與法國之間的戰爭局勢,喬冠華就坐在一旁默默抽煙,聽着眾人討論戰爭局勢。從國外歸國後的喬冠華,輾轉來到香港創辦了中國通訊社,通過通訊社發布抗日鬥爭文章激勵民眾。而在香港茶餐廳內的喬冠華,聽到大家對二戰局勢的觀點之後,沉默了許久之後站了起來,對眾人說道,6月9日是法國軍隊最黑暗的一天,雖然絕大多數人依然對法軍抱有幻想,但是他可以保證,不出三天,法軍必將投降。聽到喬冠華的話之後,周圍的香港民眾都很困惑,還有些人直接向喬冠華質問,為什麼這麼武斷的判斷這場戰爭的局勢,理由是什麼。而喬冠華只是把煙掐滅,笑了笑說道,理由很複雜,你們只需看後面的結果就知道了。


在喬冠華和這些香港民眾討論完的第四天,報紙上果然刊登出了法軍投降,德軍攻佔巴黎的消息。而當時參與討論的那些人無一不對喬冠華十分的佩服,這個年輕人居然對於戰場局勢有着如此精準的判斷。在當時,喬冠華還特地寫了一篇文章,名為《法國的崩潰》,專門來論述關於德法之間戰爭的判斷,並發表在了報刊之上。而在當時,始終關注着國際局勢的毛主席,也在報刊上看到了這篇文章。他被喬冠華犀利的文字和精準的判斷所深深的打動,評價喬冠華的文章可以”抵得上兩個裝備精良的坦克師”。


在香港發表文章期間,喬冠華也經過中共黨員的引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1942年,喬冠華在組織的安排下來到了重慶負責《新華日報》的編輯工作,主要職責是進行國際專欄的文章寫作。而在當時由周總理負責重慶地區的組織工作,在周總理的手下,有許多的優秀青年同志。


其中有一位叫做龔澎的女同志,畢業於燕京大學,與蔣介石曾經是校友,因為出色的英語口語,曾經給毛主席做過翻譯,並擔任過彭德懷彭老總的秘書。在喬冠華任《新華日報》編輯期間,龔澎負責的是中共外事組的工作,兩人從事的工作都和中國的外交與國際事務有關,因此雙方的交際也很多,一來二去便成為了十分熟悉的同志。


而兩人感情的升溫主要得益於一件小事。在一次喬冠華和龔澎一起外出會見記者時,喬冠華突發胃病,疼痛難忍,龔澎趕緊將他送往了醫院。在經過醫生的檢查之後,判斷喬冠華是急性胃穿孔腹膜炎,需要住院接受治療,但是在當時喬冠華的周圍沒有其他的親人,於是龔澎便陪伴在其左右,悉心的照顧起了住院的喬冠華。正是在住院期間的相處,讓喬冠華被這個既有才華又溫柔體貼的女人所打動。雖然二人之間對彼此的心意早已明了,但因為文人之間的含蓄之情,一直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


而眼看着兩人之間的關係無法進一步發展,對兩人十分熟悉的周總理想了一個辦法,來幫助二人。一天周總理將喬冠華和龔澎一起喊到了辦公室里,而看到早已坐在裡面的龔澎,和滿臉笑意的周總理,喬冠華的內心自然也清楚周總理要說什麼。此時的喬冠華有些緊張,從口袋裡掏出了一根煙準備吸上一口,緩解一下情緒。但看到周總理辦公桌上的禁止吸煙標牌後,又訕訕地收回了手中的香煙。看到這一幕,龔澎笑出了聲,對周總理說道,人家西方人不抽煙就是情緒不高。而周總理聽到龔澎的話後藉機說道,冠華,我這裡是禁煙不禁婚,你們兩個人還打算拖到什麼時候?


在周總理的見證下,1943年,喬冠華與龔澎正式結為夫妻。在當時,周總理還向他們二人贈送了一位大禮,在一塊正方形的紅色絲綢上,題有董必武所寫的一首祝福二人的古詩,周圍還綉有周總理和葉劍英等人的簽名,十分的珍貴。在大家的祝福下,第二年龔澎便為喬冠華誕下了孩子喬宗淮。由於兩人的工作十分繁忙,平日里喬宗淮都是由周圍的同事輪流照看。


而情場得意的喬冠華在工作上也是絲毫沒有懈怠,此時的喬冠華作為周總理的副手,參與了重慶談判等重要活動。在重慶談判結束以後,國共雙方沒有達成合作。喬冠華便再次前往香港,以香港為輿論宣傳的陣地,幫助中國在國際社會上提升自己的形象。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急需外交人才,此時毛主席想到了那個文筆犀利,觀點出眾的喬冠華,邀請他協助周總理處理國際事務。在毛主席的邀請下,喬冠華進入外交部工作,繼續輔助周總理進行各種外交談判。而在當時,喬冠華參與的最重要的一個外交活動就是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大會的合法席位。當喬冠華帶着工作人員來到紐約之後,為了能夠提升中國在聯合國恢複合法席位的可能性,喬冠華每天天還沒亮就要出門去拜訪各個國家的外交人員,懇求他們幫助中國。


而喬冠華的誠意也打動了不少國家的外交官,在聯合國大會上,他們投下了支持中國的一票。1971年,喬冠華帶領中國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大會的活動,這也是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之後第一次參加正式會議。當記者上前詢問參加會議的喬冠華有何感想時,喬冠華哈哈大笑的一幕被媒體記者拍攝下來,成為了最為經典的一幕。喬冠華在聯合國大會上的大笑,表明中國已經帶着一個自信和樂觀的形象,在國際社會上逐漸站了起來。喬冠華被拍下的那幕照片,不僅代表了他個人,也代表着新中國的形象。


喬冠華在中國重返聯合國席位的過程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與周總理為新中國在國際上的發展做出了許多的努力,是中國外交家中的典範。讓我們向喬冠華這位帶領中國走向世界舞台的外交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